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实证检验

摘要: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贷款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本文将创新过程分
解为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
使用中关村科技企业数据,通过PSM-FE 方法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一方面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了对技术研发的支持作用,促进了专利授权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更多地发挥了金融中介职能,通过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新产品的销售。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成立年限长、规模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市场范围大的企业中,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贷款对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更多表现在高技术行业中。研究结论为通过信贷支持企业创新,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关
词:银行贷款;企业创新;激励效应;
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弗吉尼亚伍尔芙文章编号:2096-2517(2022)02-0033-15
DOI :10.16620/jki.jrjy.2022.02.004
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
———基于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实证检验
崔静静,
张晓娜(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010051)收稿日期:2022-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破解创新悖论———基于微观实证研究解析创新价值的实现机制”(71804077);内蒙
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bpt
“创新经济”(NJYT-20-B21)作者简介:崔静静,女,河南开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政策评估、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型经济、科技金融;张晓娜
(本文通信作者),女,内蒙古赤峰人,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熊彼特认为,现代化工业体系是通过创新得以建立和发展的,信贷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活动所需的高科技设备以及雇佣高技能工人需要大量的初始资本注入,因此,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活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显示,66.6%的企业家认为“技术变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赞同企业创新活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路径。然而该《报告》也显示外部融资成本和融资约束过高成为阻碍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困难和压力(46.6%),主要表现在人工成本过高(62.1%)和资金紧张(35.8%)等方面[2]。
Hall (2002)认为创新活动产出的高不确定性导致创新过程蕴含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因此主张通过内部资金支持企业
卢卡斯数列
33
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创新活动[3]。内部融资主要包括利润留存、内部现金流,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创新企业来说,研发活动
的高风险性、长期的商业化过程导致企业无法及时
完成内部资金积累,因此需要依靠所有者出资以及
外部融资。Ayyagari等(2011)主张利用包括国内外
银行贷款在内的外部融资进行创新[4]。但Brown等(2012)认为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债务融资在对涉
及保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上存在严重的信息
不对称,且债务融资还本付息的压力会造成对企业
现金流的约束,因此认为风险投资以及资本市场所
带来的股权融资是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5]。虽然我国A股市场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仍然是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
《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银行
贷款解决了我国61%的社会融资需求,而企业债
券、政府债券和股权融资仅分别为9.5%、16.9%和3%。同时,由于科创板的推出时间不长,国内资本市场在支持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企业上存
这还是马云
在明显不足[6]。因此,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以及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而言,银行贷款仍然是创新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创新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7],尤其是对于初创型创新企业而言更是如此[8]。本文通过探讨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分析如何通过银行贷款激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进而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获取创新经济效益,以此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针对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
影响研究并未形成一致性结论。一些研究认为,银
行贷款激励了企业创新。David等(2008)使用日本
的数据研究发现外部负债融资促进了企业研发投
入[9]。Aghion等(2012)使用法国公司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信贷约束导致企业研发投资下降[10]。Álvarez 等(2015)对智利的研究发现受信贷约束的企业创新的可能性较小,并且,需要无形资产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容易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11]。Mnnasoo 等(2020)发现在信贷约束下,中东欧国家企业进行研发的可能性下降了32%[12]。国内研究中,马光荣等(2014)认为银行授信通过缓解创新型企业的现金流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13]。张璇等(2017)认为银行贷款以抵押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为主,与科技型企业研发投资的长期性相匹配,可以实现对技术研发所需持续稳定资金的补给[14]。温军等(2011)则发现银行贷款作为一种关系型债务,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监督等机制设计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研发投入效率[15]。袁礼等(2019)研究发现银行信贷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16]。
另一些研究则发现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有抑制效应。鞠晓生(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偏重于对国有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17],张杰等(2012)发现对于大量缺乏资金开展研发活动的非国有中小型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抑制了企业R&D投入[18]。肖海莲等(2014)发现银行贷款对于R&D投资中的探索式创新投资(R)以及常规创新投资(D)都存在负向影响[19]。林志帆等(2015)认为由于银行贷款
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风险-收益错配,在研发失败时,银行贷款面临无法回收本息的风险,而在研发成功时,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导致银行不愿意为创新项目或者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0]。徐飞(2019)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会出于风险规避等原因诱使借款人从事低风险、低创新性的活动,从而降低企业研发倾向[21]。
本文认为,之所以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样本不同,且缺乏对创新过程的分析。现有研究几乎集中探讨银行贷款与技术研发的关系,而对于技术成果的经济开发考虑不足。不同阶段的创新活动风险特征不同,技术研发活动的风险较大,技术成果的经济开发风险较小。而后者在微观数据中的信息明显不足,导致现有研究使用技术研发取代创新。与技术研发相比,中国大多数企业集中于具有明显商业化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上[22],从数据上看,根据《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也高于研发经费。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以应对可观测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同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可能的创新有:(1)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分别分析银行贷款对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不同影响效应和机制。Bircan等(2020)使用俄罗斯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说明银行贷
34
款并没有激励研发活动,而是帮助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流程,获得贷款的企业要么直接寻求技术供应商,要么直接外购专有技术[23]。李后建等(2015)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银行信贷对以新产品为代表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作者并未对银行贷款影响新产品的机制进行分析[24]。本文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银行贷款对企业技术研发的影响分析扩展到对创新过程后端的技术转化和新产品开发上。(2)使用可以代表科技型企业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微观企业数据。中关村科技企业与上市公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种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同,大多为中小型未上市企业,可以与已有研究形成互补。
二、理论假设
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当企业内部资金难以满足创新活动所需资金时,企业会优先选择债权融资补充资金。但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研发活动多为无形资产等使商业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在贷款之前会考虑企业的担保品以及企业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并根据贷款流程进行贷前调查、贷中管理和贷后监督,使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识别那些更有能力引导创新的企业,可以缓解创新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25]。同时,银行业的竞争和市场开
放通过改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意愿,推动信贷资金流入科技企业[26]。由于银行贷款具有金额大,贷款期限灵活,成本低以及持续稳定等特点,并且一般不需要企业披露研发细节,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银行贷款有助于企业迅速进行资本积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借鉴Roper等(2008)创新价值链的思想,将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27]。技术研发阶段是以R&D投入为基础的研发创新,通过投入研究资金、研发人员等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整个资金配置的过程中居于前端,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成果转化阶段是将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可供市场销售的新产品(新服务等),以实现技术研发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最终获得经济收益。由于技术已经成型,成果转化阶段的风险相对较低。
(一)银行贷款对技术研发的影响
在信贷关系中,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以及在贷前信息搜集、审核、识别方面的比较优势和严格的贷后管理。如贷前针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信用等信息进行审查,然后通过签订贷款合同保护自身利益,在企业取得借款后,银行对贷款资金的使用采取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措施,以此降低信贷风险。因此,银行贷款可以为企业技术开发设计、试验、测试等极大的资金需求提供支持和保障。王玉泽等(2019)、吴尧等(2020)均发现银行贷款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等创新产出的显著影响[28-29]。
一般来说,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需要捕捉、筛选可行的创新意识和想法,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培育和孵化,开发出较为成熟的实验室产品,再经过后续的“小试”和“中试”,对产品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和测试,对产品的可生产性、工艺、工序、生产环境及可靠性进行初步验证。银行贷款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监督管理创新项目降低信息不对称,有效配置信贷资源,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将资金从普通生产性投资配置到研发项目投资中去。降低科技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的后顾之忧,激励科技企业购置先进设备,配备实验人员,完善硬件环境。通过技术研发获得专利、专有技术等技术成果,进一步通过技术市场进行专利转让或者授权、许可从而实现创新收益。或者缓解因为研发而挤占的正常运营支出,企业可以使用信贷资金采购新设备或者新技术,或者引进技术人员,以改进现有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条件,进而通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新技术的突破,提升创新能力。
本文所选择的样本特征显示,技术研发表现为短期特征,同时银行贷款也以短期或中期贷款为主,银行贷款周期恰好匹配技术研发周期,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1:银行贷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术研发。
35
(二)银行贷款对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
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新的最终产品。因此,在通过技术研发获取技术成果之后,仍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进行技术成果的转化。这个技术成果可能是企业自身开发的,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者引进、消化吸收活动获取的,目的是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推广。一旦拥有了可以进行产业化转化的技术成果,就意味着企业即将创造市场价值,Francis等(2012)发现以专利为代表的创新产出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30]。近年来我国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科技信贷的推广,使得拥有高质量技术成果的企业风险特征更低,更容易获得贷款。科技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后,可以进入到成果转化中去,企业利用信贷资金购买制造设备、专有技术以及聘用技术和销售人员进行新技术或者新产品应用开发。通过将信贷资金持续用于补给技术开发,满足企业在实验室阶段进行产品规划、开发、试验、优化、流程精简,以及成果转化阶段进行试产、应用、推广和增量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降低了该阶段的不确定性,进而对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新产品试产试销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银行贷款可以不对技术研发进行融资支持,而是在技术研发完成以后在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
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可以表现为商业银行利用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创新活动[31]。也可以是利用银行贷款补充互补性资产,实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实现新产品的增量生产和商业化。通过银行贷款,一方面助力企业将引进或者改造的技术发展成熟,通过批量试产,对生产的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做进一步的完善,优化企业生产和技术条件,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较小的自有资金“撬动”较大的资产和现金流,减少企业试产、应用、推广等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扩大创新产品得以存活和保留的概率,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直接在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转化可以有效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推广风险,为企业带来稳定经济收益的周期更短,因此,相较于银行贷款对技术
研发阶段支持的不确定性,银行贷款更倾向于支持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由此提出假设:
route命令H2:银行贷款促进了企业成果转化。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如下基础回归模型:
In put it=α0+α1Ln loans it+αj Controls+αt,j+εi,t(1)
Out it=β0+β1Ln loans it+βj Controls+βt,j+εi,t(2)
其中In put it=为创新投入。Out it=为创新产出。Ln loans 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银行贷款,Controls代表一系列企业层面和市场环境层面可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αt,j表示年份×行业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验证银行贷款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构建如下机制分析模型:
Out it=γ0+γ1Ln loans it+γ2In put it+γj Controls+γt,j
+εi,t(3)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模型(1)与模型(2),检验银行贷款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具体关注模型中α1与β1的系数。然后检验银行贷款和创新投入同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体关注模型(3)中γ1和γ2的系数。若上述实证检验中β1,α1,γ1和γ2的系数皆显著,且为正,则证明创新投入在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若β1,γ1和γ2显著,且为正,而α1不显著,则证明创新投入在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存在全部正向中介效应。
(二)变量定义
1.创新指标
使用创新投入产出指标衡量企业创新,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创新产出的测度指标也会有明显区别。使用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经费作为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投入。使用扣除企业内部研发经费的企业内部用于创新活动经费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投入。技术研发阶段的产出采用专利授权量表示。由于专利从申请到公开最长需要18个月,因此对专利授权数取对数处理后再进行滞后二阶处理。体现新产品市场接受
36
能力的新产品销售收入额是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指标。
2.银行贷款
分别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数额加1取自然对数,以及企业是否获得银行贷款的虚拟变量作为度量指标。
3.控制变量
一般而言,成立年限较长的企业,相较于初创企业拥有更为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也具有明显影响,大型企业拥有较高的资本规模及较大的市场份额,容易通过一定的规模效应,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刺激作用。另外,参考Ullah(2019)使用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减税额、出口额和行业赫芬达尔指数分别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政策支持力度、市场范围和市场结构[32]。其中,政策支持不但可以直接充盈企业现金流,增加企业可用于创新活动的内部资金,还会通过信号引导作用提升企业在市场的信息可信度,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企业市场范围的扩大,则会拓宽企业的渠道网络,提升营业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而行业赫芬达尔指数越高,该地区同行业的企业集中度越高,竞争关系越弱。另外,选取股权融资虚拟变量,企业当年获得股权融资取1,否则为0。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变量类型变量符号定义
被解释变量研发经费Ln rd(内部研发投入经费+1)取自然对数
成果转化经费Ln nord(内部创新活动经费-内部研发投入经费+1)取自然对数
专利授权量Ln patent(专利授权量+1)取自然对数
新产品销售收入Ln new(新产品销售收入+1)取自然对数
解释变量银行贷款Ln bloans(银行贷款额+1)取自然对数
控制变量企业成立年限age搜集数据年份-企业常理年份
总资产asset(总资产+1)取自然对数
资产负债率dta总负债/总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税后利润/净资产×100%
减税额taxre(减税额+1)取自然对数
出口额Ln export(出口额+1)取自然对数
市场结构HHI赫芬达尔指数
股权融资OEF虚拟变量,企业当年获得股权融资取1,否则为0
表1变量的定义
(三)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使用数据来自于北京市统计局对2006—2015年中关村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作为国家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中关村不但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和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源,且肩负着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进而引领全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重任。多年来,中关村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市场,为科技型企业债务融资开辟了市场,建立了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事业部、特支行等机构,增强了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功能,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创新产品业务(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及贸易融资等类型的信贷融资)。进一步,中关村不但是多种银行贷款政策的试点地区,且配有极为全面的银行网点分布网络,并设置有较多专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为企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债务融资环境。中关村管委
3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7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创新   技术   银行贷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