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免疫学复习题答案很花功夫总结的

免疫学复习题解答
1. 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Jenner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2)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1青春初体验、1876年后,疫苗的发展和使用,预防多种传染病;21900年后,抗原抗体的相继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抗体的产生”这一免疫学根本问题;3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兴起;41977年后,分子免疫学得到发
(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进入后基因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分子耐受机制,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2. 免疫学与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免疫学的发展及向医学等个学科的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这些学科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免疫学的发展必将在恶性肿瘤的
防治、器官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免疫性疾病的防治、生殖的控制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推动医学的进步。目前免疫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有:疫苗的制备;基于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特异性为基础的特异性方案;抗体cDNA表达文库、噬菌体显示文库及蛋白质组学的开发利用;免疫药物的开发等。在生物学方面,免疫系统对自己与非己的识别、信息的传递、MHC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遗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都大大丰富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对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的认识。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抗体的应用给生物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如血清学法、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免疫印迹等技术在生物学上得到广泛应用。总之,免疫学带动了多学科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又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
3.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中枢(胸腺、骨髓);外周(淋巴结、脾脏、皮肤淋巴组织、粘膜淋巴样组织)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辅助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MHC分子、CD分子。
4. 免疫系统对动物的生存与健康有何意义?
免疫系统有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针对外来抗原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的感染。过高可引起超敏反应,过低可引起免疫缺陷,容易导致机会感染。
2、免疫稳定: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衰老和死亡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如果这种功能发生紊乱,易得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突变细胞和持续性感染细胞的功能。如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出现癌变或持续性感染
5. 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在功能上有何重要区别?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  生的主要部位
  胸腺的功能: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结的功能:1、T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过滤    淋巴液)
  脾的功能:1、T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等);4、    过滤作用(过滤血液)
  黏膜淋巴样组织:M细胞转运抗原、B细胞分泌可溶性抗体sIgA
6. 哪些免疫细胞有呈递抗原的功能?抗原呈递与哪些分子的功能有关?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等,他们都可归为抗原呈递细
胞(APC),能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肽通过MHC分子复合物表位形式呈递抗原信息。
APC将胞质内自身产生的或者摄取入细胞的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之与MHC分子结合,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在APCT细胞接触的过程中,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85式高射机-MHC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CD4分子与MHC分子结合,CD8分子与MHC结合,增加了T细胞与相关分子结合的敏感性与牢固性;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如ICAM-1ICAM-3)及其配体(LFA-1)介导了细胞之间的接触;CD28/B7结合形成第二信号;一些相关的细胞因子也发挥着作用。
7. TCR和抗体的抗原识别机制有何不同?
TCR的抗原识别是对氨基酸序列的识别,抗原肽的一个氨基酸的变更或移换位置即可改变其原来的抗原特性,而不被原来的TCR识别;
抗体对抗原的识别表现为对抗原肽的空间构象或氨基酸序列的识别,抗原构象或氨基酸序列的改变都可能使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发生改变。
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与亲和性,而非共价结合,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决定的。除两者分子构型高度互补外抗原表位核抗体超变区必须密切接触,才有足够亲和力。 TCR为异源二聚体,属于IgSF,和Ig一样其抗原特异性存在于可变区。V区含有三个超变区,也称结构互补区(CDR1、CDR2、CDR3)
8. 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的结构、功能及表达情况有哪些不同?
分子组成
空间结构
表达部位
功能
重链(α链)、β2-m
五个主要结构域
α1、α2构成抗原结合槽
ɑ3β2-m构成Ig样区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识别呈递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α链、β链
跨膜区、胞质区
α1、β1构成抗原结合槽
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活化的T细胞表面
识别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9. T细胞表位基序与MHC多态性之间有何联系?
T细胞表位有众多CD分子(包括TCR、CD2、CD3、CD4、CD8、CD25、CD28等)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HC以其产物结合并呈递抗原肽供TCR识别,分为两类。TCR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4、CD8为辅助受体,介导黏附和信号转导。其中,CD4是由一条肽构成的跨膜蛋白,胞外区有4个Ig折叠样结构域,其中远膜端的两个结构域能够与MHC类分子的β2结构域结合;CD8ɑβ两条链构成,胞外区个含有一个Ig折叠样结构域,能与MHC类分子的ɑ3功能区结合。CD4CD8英国版权法分子除了辅助TCR识别抗原外,还参与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转导过程。
10. 简述吞噬细胞杀伤被吞噬微生物的机制。
吞噬细胞杀伤被吞噬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两大系统:
A、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激活细胞膜上NADP氧化酶、NADP氧化酶使氧分子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对病原体直接杀伤;诱导产生一氧化氮合成酶生成胍氨酸及NO。
B、氧非依赖杀菌系统 吞噬溶酶体形成后,其内糖酵解作用增强,积累乳酸降低PH,酸性环境可杀/抑菌;溶酶体内溶菌酶、铁乳蛋白、防御素等分解消化菌体
11. 比较补体通过多条途径活化的异同及生物学意义?
wem2009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不同点
参与组分
C1qC1rC1sC2C4
MBLMASP-1MASP-2
B因子、D因子、P因子
起始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微生物表面甘露糖残基
细菌、G-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
活化顺序
依次活化C1qC1rC1sC2atcc9372C4玛吉阿米的留言簿C3,形成C3转化酶
C5转化酶
依次活化MASPC2C4C3,形成C3转化酶(C5转化酶
活化C3bB因子、D因子、备解素PC3,形成旁路途径C3转化酶(PC),同时存在C3b的级联放大机制,进而活化C5转化酶(PC
是否依赖抗体
参与的免疫反应
特异性的体液免疫
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
相同点
参与组分
共同的固有成分C3,共同的末端反应成分C5C6C7C8C9
共同的末端效应
形成C5转化酶把C5裂解成C5aC5b,若补体激活发生在脂质双层上,则C5bC6C7C8C9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若发生在血清中,则与S蛋白结合形成无溶细胞活性的物质。
补体系统生物学意义:1、溶解细胞、细菌、病毒(在靶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导致靶细胞裂解);2、调理作用(C3b、C4b等是重要的调理素,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趋化性、免疫吸附、引起炎症反应。
12. 什么是PAMP?与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危险信号”有何关系?
病原模式分子PAMP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主要包括G-菌的脂多糖、G+菌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分支杆菌和螺旋体的脂蛋白和脂肽、细菌和真菌的甘露糖、细菌或病毒的非甲基化CpG DNA以及病毒dsRNA/ssRNA等。
PAMP是固有免疫系统是别的一种“危险信号”,此外免疫应答的分子模式还有DAMP(损伤相关分子模式)、SAMP(应激相关分子模式),它们均可启用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及RAG受体,区分自身与非己成分,引起信号转导启动免疫应答
13. 什么是固有体液免疫应答?其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是什么?
固有体液免疫应答中参与的固有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补体系统、细胞因子、防御素、溶菌酶等。
补体系统  是固有体液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一类免疫效应分子,可通过胖路途径、MBL途径迅速激活补体系统并由此产生溶菌或病毒溶解作用,一些补体裂解产物(如C3a、C5a)具有趋化和至炎作用。
细胞因子  IFN-ɑ/βIFN-γ具抗病毒作用;IL-1、IL-6、IL-8、MCP-1等细胞因子使局部血管扩展、募集吞噬细胞、介导炎症、刺激肝细胞合成分泌急性期蛋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防御素  对细菌、真菌和某些有包膜的病毒具有直接杀伤作用
溶菌酶  裂解G+菌细胞壁中的β-1,4糖苷键,导致菌细胞溶解
14. 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有哪些?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各是什么?
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抗原加工呈递; NK细胞:杀伤肿瘤、病毒或包内寄生菌感染的靶
细胞,分泌IFN-γ、IL-2、TNF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γδT细胞:是执行非特异免疫的T细胞杀伤靶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NKT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病毒或包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分泌IL-4、IFN-γ、MCP-1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 B1细胞:产生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5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6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免疫   抗原   分子   免疫学   作用   抗体   结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