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风与抗震

桥梁抗风与抗震
1.桥梁抗震
1.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
    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破坏机理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主要表现为:
  (1)上部结构的破坏:桥梁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不多,一般都是由于桥梁结构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引起的。如落梁,一种是由于弹性设计理论采用毛截面刚度,这样就会低估横向地震作用和位移。导致活动节点处所设置的支座长度明显不足以及相邻梁体之间因横向距离不足而引起的相互冲击,造成落梁及相邻结构的撞击破坏;另外一种是由于地基土的作用造成大的地震位移,这种桥梁震害主要发生在建在软土或者可能液化的地基土上的桥梁上。软土通常会使结构的振动反应放大,使得落梁的可能性增加。
  (2)县域黑社会生存之道支座连接部位的破坏:这中破坏比较常见,由于连接部位的破坏会引起力传递方式的变化,从而对结构其他部位的抗震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震害。这种破坏是抗震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下部结构和基础的破坏: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引起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原因。除了地基毁坏的情况,桥梁墩台和基础的震害是由于受到较大的水平地震力,瞬时反复振动在相对薄弱的截面产生破坏而引起的,从大量震害实例来看,比较高柔的桥墩多为弯曲破坏,矮粗的桥墩多为剪切型破坏,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地基破坏主要表现为砂土液化,地基失效,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破坏及由于其上承载力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地面产生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沉,断裂。
  (4)桥台沉陷,当地震加速度作用时,由于桥台填土与桥台是不完全固结的,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造成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发生以桥台顶端为支点的竖向旋转,导致基础破坏。如果桥台基础在液化土上,又将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梁破坏。
  以上所介绍桥梁的几种破坏形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抗震措施所造成
的破坏程度和类型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桥梁设计中尤其是不规则桥梁和大跨度桥梁,必须从整体分析桥梁的抗震性能。
1.2抗震分析理论
  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应以地震场地运动为依据。目前确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有静力法,动力反应谱法和动态时程分析法。
  静力法假定结构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振动,把结构在地面运动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惯性力视为静力作用于结构物上做抗震计算。
舌骨
  动力反应谱法也是采用“地震荷载”的概念,从地震动出发求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但同时考虑了地面运动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比静力法有很大进步。反应谱法概念简单,计算方便,可用较少的计算量获得结构的最大反应值。目前大多数分析软件都能很好的处理反应谱计算的问题。但是反应谱只是弹性范围内的概念,当结构在强烈地震下进入塑性工作阶段时即不能直接应用。同时,地震作用是一个时间过程,但反应谱方法只能得到最大反应,不能反映结构在地震动过程中的经历。而且针对大跨桥梁不能忽视的行波效应和多点
激振都不能很好的考虑。 故大跨度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应用反应谱方法进行抗震概念设计以选择一个较好的抗震体系,在加以修正。
  动态时程分析法从选定合适的地震动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出发,采用多节点多自由度的结构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建立的地震动方程,然后采用逐步积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从而分析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逐步开裂,损坏直至倒塌的全过程。动态时程分析法可以使桥梁的抗震设计从单一的强度保证转入强度,变形(延性)的双重保证,同时使我们更清楚了解结构地震动力破坏的机理。
  此外还有功率谱法,Push-over分析方法等,这些分析方法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3延性抗震和减隔震抗震设计
(1)延性抗震
  所谓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的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指标来衡量。
  延性抗震不同与强度理论的是它通过选定结构部位的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作用,塑性作用一方面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塑性铰的出现使结构周期延长,从而减小地震产生的惯性力。 
  延性抗震验算所采用的破坏准则主要有:强度破坏准则,变形破坏准则,能量破坏准则,基于低周期疲劳特征的破坏准则以及用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来表达的双重指标破坏准则等。强度破坏准则应用比较广泛,随着抗震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强度条件并不能恰当的估价结构的抗震能力。这是由于结构在强烈地震中往往会进入弹塑性阶段。这时结构的塑性变形消耗输入的地震能量。结构的自振周期也会随塑性变形的扩展而变长!从而改变地震反应的特性;结构是否破坏将取决于塑性变形的大小或塑性消耗的能量,而不是或不完全是取决于结构的强度。
  抗震设防标准总结起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些标准意味着在遭遇到多遇地震时结构应该处于弹性状态。在遭遇到中等程度地震时,结构应该处于弹塑性状态,但非弹性变形应该发生在结构的选定部位(塑性铰)。当遭遇强烈地震时,结构可以经历较大非弹性变形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结构的变形不应该危机生命和造成结构丧失整体
性。对中等程度和强烈地震,规范推荐的设计地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延性以及允许多大程度的损伤。
  延性抗震理论包括两个内容:
1.在结构不发生大的破坏和丧失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构件的滞回耗能能力。
2.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允许结构上选定部位出现塑性铰,以达到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减小地震影响的目的。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的两个阶段:
1.对预期会出现塑性铰的部位进行详细的配筋设计
2.对整个桥梁结构进行抗震能力分析验算,确保其抗震安全性。
  影响延性的因素和延性抗震措施:
  材料:钢材是延性很好的材料,砖石砌体的延性则很差,钢筋混凝土介于二者之间。组合
结构的出现可以弥补现在桥梁结构延性设计的不足。如型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等,其承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一倍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延性比明显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散能力有显著提高,从而呈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隔离、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使桥梁的变形限制在弹性范围,避免由于产生塑性变形而造成累积损伤破坏和永久残余变形,这大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同时可以节约材料,降低造价。
  构件的受力状态 受弯构件梁的延性较大,而压弯构件柱的延性较小,桁架中压杆延性较差,尤其在钢结构中,很多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考虑杆件受压是就认为其退出工作。所以在延性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构件的受力状态,合理的控制轴压比对结构的延性有巨大的作用。
  构件形式 同是压弯构件,细长杆件延性比粗短杆件好。在桥梁桥墩设计中,对于粗大的柱可以分成几个长细比较大的柱,通过类似连梁的构件连接成整体。这样不仅不会改变结构的强度而且能极大的提高柱子的延性。这种方式逐渐被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
薛定谔猫态  构件的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对延性影响很大,适筋梁及大偏压柱的受弯破坏时延性较好安阳工学院学报(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后压坏),剪切破坏延性较小。斜破坏是突发的脆性
破坏。在桥梁尤其是桥墩设计中要绝对避免。
华宇乐悠游  构件延性会直接影响结构的延性,有破坏形式的好坏可知构件不能过早剪坏。
  对于桥梁结构,上部结构的设计主要受恒载、活载和温度等而不是受地震作用的控制。由于地震力仅仅对柱、墩和基础这些下部结构施加巨大的应力,所以柱、墩和基础是设计的主要部位。在结构的能力设计中,桥梁下部设计地震惯性力可以小于由地震所产生的弹性惯性力,从而使下部结构形成塑性铰并消耗掉一部分地震能量,桥梁的其他部分提供足够的强度保证所选定的能量耗散机制能在地震中形成。所以利用桥墩延性抗震是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桥墩延性抗震是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的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这些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周期、耗散地震能量。在进行延性抗震设计时,按弹性反应谱计算塑性反应的地震荷载需要修正,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了综合影响系数来反映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具体的细部上:墩柱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用螺旋形箍筋以便为墩柱提供足够的约束,如果采用的是箍筋,应控制箍筋间距(箍筋间距越小,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延性比就越大)。另外墩身及基础的纵向钢筋伸入盖梁和承台应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连接点的延性并且桥
墩基脚处应有足够的抵抗墩柱弯矩与剪力的能力,不允许有塑性铰接。对于较高的排架桥墩,墩间应增设横系梁以减少墩柱的横向位移和设计弯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采用将桥墩某些部位(如墩脚)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该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耗散地震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6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结构   地震   破坏   桥梁   延性   抗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