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升

视听2019.02
教育连线
三、“养成系”偶像崇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而偶像崇拜是青年
阶段的一种普遍现象。偶像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个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养成系”偶像由于与大学生粉丝互动频繁,容易引起大学生粉丝的共情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比普通偶像更为直接。笔者曾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浙江传媒学院300名本科生发放网络问卷,数据显示31%的大学生表示崇拜“养成系”偶像会让他们的心情变好;29%的大学生表示偶像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17%的大学生表示偶像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14%的大学生表示偶像会影响他们的为人处世。
这些影响不仅取决于
“养成系”偶像的行为,还取决于大学生体对于偶像行为的解读。例如
《创造101》中颇有争议的杨超越,有的大学生认为她出生于农村,一直很勤奋刻苦,是一个正面的榜样形象;而另一些认为她没有能力,全靠好运气,甚至还炒作出了“锦鲤体质”,是在鼓吹不努力却想要收获成功。因此,大众媒体、学校及家长应该对
大学生崇拜
“养成系”偶像的现象加以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体不断努力,敢于追梦。
“养成系”偶像低龄化现象对大学生体产生影响。从《偶像练习生》中出道的组合ninepercent中的人气成员Justin年仅16岁。低龄化的偶像由于自身的年龄尚小、经验不足,在一些价值取向上很难为大学生体树立榜样。低龄化趋势和“养成系”明星的名利双收会使大学生对在校读书产生一定的误解,他们可能会低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养成系”偶像低龄化对偶像本人、大学生粉丝体以及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养成系”偶像多为消费型偶像,过度痴迷不仅会耗费
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通俗唱法的特点也容易引起大学生体对金钱的盲目追逐。2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崇拜“养成系”偶像的原因是外表出众,过度重视外表而忽视偶像的内在会使大学生
体爱好肤浅。
当代大学生“养成系”偶像崇拜现象是大学生处于过渡期寻精神寄托与当下粉丝经济结合的产物,应该引起大众媒体、高校、家长及大学生自身的重视。大众媒体应该注重塑造精神偶像,为大学生体树立精神榜样;高校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体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偶像的崇拜;家长应重视与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交
流,
给予大学生一个情感交流和宣泄的出口;大学生自身要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进行自我引导。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发挥“养成系”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降低其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终有步入社会、思想成熟的一天,那时候他们将不再迷恋“养成系”偶像,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把精力投入到对现实事业的追求中。
注释:
①沈嫣.大学生多元偶像崇拜与基本价值观成长的耦合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7).
②Sigmuncl Freud.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 -analysis [M].New York:Boni and Liveright,1920.
③杨绍刚.精神的追求:神秘的荣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④齐海静,蔡颖.亲密关系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9).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曾说,“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个人也从接受者成为了传播者,媒介信息也逐渐由年轻体所主导,他们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也时刻对我国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虽然在媒介接触、媒介认知等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对媒介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不够强、
媒介使用以及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迫切。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①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受众需要拥有认识且识别媒介的能力;其二,始终应具备使用恰当的媒介,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学会使用媒介最快地在互联网信息中攫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而非在
面对网络信息泛滥时,无法掌握正确的信息,从而变得无所适从,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和道德的缺失。“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和业界人士已经深刻地意
识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伴随着大众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缺失社会责任意识,出现低俗、绯闻、媚俗等现象,为此专家学者开始以各种方式激
活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
育。”②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时间运用于聊天软件、SNS
网站与博客和游戏占据了74%,而查资料、电子图书馆的时间仅占18%,而大多数大学生运用互联网从事与学习、
从传播学角度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与提升
□杨帆
欧 亨利
摘要:现如今,互联网平台上充斥着较多的泛娱乐化信息、低俗信息,对媒介依赖程度较深的大学生体是社会舆论的
海与毒药主导力量,但是他们面对媒介信息时,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缺乏使用媒介的能力。本文从技术和内容两方面提出媒介素养提升的渠道,讨论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依赖;负面信息;媒介素养221
DOI:10.19395/jki.1674-246x.2019.02.121
工作无关的事情,因此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利用率虽然较高,但是能够积极使用互联网并使其发挥价值的占少数。鉴于以上情况,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要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主要的媒介素养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介使用自律性不够,过度沉迷网络
新媒介的不断衍生,让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社交媒体上,例如微博、、QQ、网络游戏等。基于社交目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信息与朋友分享,朋友圈和微博打卡成为了大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从电脑端转移至手机客户端,无论是周末课余,还是上课,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此,导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新媒介上。
(二)社会信息舆论中,容易出现“体极化”
大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制造者,缺乏对媒介的分辨能力。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媒介信息更偏向于煽动性和低俗化,而大学生面对过载的信息,容易失去对信息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在信息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偏重于关注过度娱乐化以及煽动性较强的信息,从而当舆论出现不恰当的倾斜时,很容易被煽动,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校园网络贷款案件频发
互联网金融出现井喷之势,也不断衍生出各类的网络以及网络陷阱。对于稚嫩的大学生而言,金钱的诱惑力往往让其丧失了警惕心理,诸如河南某高校学生欠款十万余元因无法还贷而自杀,北京某高校大学女生利用同学信息贷款高达60万余元等。伴随着贷款陷阱的不断被挖掘,网络形式也不断升级,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可能就存在着信息被盗取的可能性。
(四)媒介信息依赖度过高,缺乏深度思考
在如今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媒介来提升自我的社交能力,但却被“浅阅读”不断侵蚀了大脑,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是信息的异化,大学生的过度依赖媒介会使自身处于被信息支配的地位,缺乏对自我需要的清醒认识,逐渐沦为“信息动物”;另一方面是媒介的异化,人的精神交往需要靠媒介完成,媒介成为了统治人的工具③,例如大学生体中的“沙发土豆”
“鼠标土豆”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并且比例逐年上升。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在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媒介环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能力主要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技术层面而言,新媒体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应培养受众的媒介使用能力,尤其是对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其次从内容层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很容易陷入信息过量而产生的“麻醉效果”,因此应重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④基于两个层面,本文提出以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一)发挥高校育人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施教场所,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同时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讲解,例如讲座及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媒介素养的选修课,让大学生学会接触和认知媒介。其次,提高任课老师使用媒介教学的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将媒介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最后,利用“第二课堂”,借由社联和学生会的平台,将媒介教育渗透在各类大型学生活动中,或者开设校园广播站、网站等,熟悉各类传播媒介的技巧,培养理性的媒介批判意识。
(二)创新校园媒体,加强正面舆论导向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应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开设校园新媒体,例如校园广播、校园论坛以及、微博等平台,建设全媒体矩阵,提高新闻传播力与舆论引导力;另外,媒体内容应该多元化,可制作传播校园正能量的微视频,也可建立参与度较高的公众平台,从生活、消费、交往各方面着手,打造全方位的论坛;在校内教学楼或者办公楼内开设新媒体对话平台,并实时发布积极的社会热点新闻,让在校大学生参与讨论,引导理性看待系列热点问题。
(三)加强家校联动,全方位提升媒介教育力度
沉沦堕落
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校大学生体的第一位“家长”,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教育,特别是特殊体,在工作方式上强调个性化。大学生媒介素养也伴随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行为习惯出现差异,这就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教育,对不同的家庭给予相应的个性化指导,从而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构建家校互享平台,在社会热点问题面前,提升家长对信息的有效认知,并联动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定期邀请家长与学生参与有关媒介素养的沙龙讲座,邀请资深的媒介素养教育专家来讲学,加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
(四)把学生干部作为抓手,加强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在自媒体风行的时代,微博的知名博主、知名媒体等均有可能成为舆论中的意见领袖,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往往是信息的凝聚点和舆论的中心环节。而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体中的核心力量,他们理应成为校园舆论导向的风向
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第一,应将媒介素养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和考核筛选出一批优秀的意见领袖;第二,定期由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发起,组织学生干部对社会热点、校园新闻进行讨论,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以及非理性的言行。
注释:
①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
微冻技术—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05):11-13.
②王小雨.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J].中国传媒科技,2013(06):18-19.
③陈伟,刘早.论媒介依赖与媒介素养[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3):40-41.
④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20-221.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连线
222
|RADIO&TVJOURNAL2019.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5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生   媒介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