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休市绵山旅游区的旅游现状的实践调查

                                开发宣传双管齐下,极力促进旅游经济
                                                                    ——对介休市绵山风景区的旅游现状的实践调查
      介休市是我的家乡,毗邻平遥古城;但是平遥古城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介休市内的绵山风景区却只能在山西省内保持有一定的影响力;两者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介休市在旅游创收上的表现着实不尽如人意。今年暑假,我利用假期时间前往黄山领略了天下名山的风采,也前往北京感受了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些见闻之下,使我对家乡的旅游资源在发展和宣传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层次,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
    绵山在今后的宣传上可以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传说上入手,真正的吸引游客。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072米。山光水,文物古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相传春秋之时,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
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山上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伊格尔顿一:绵山的优美传说:
介之推的故事: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臣子,骊姬之乱发生时,他跟随重耳出奔,但是当晋文公即位时,晋文公忘记了他的功劳,而且他不敢向晋文公请求俸禄赏赐,所以他感到委屈。他决定和他母亲隐居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晋文公后来发现自己的错,但是他不到介之推,因此把一块田奉给介之推,作为他的祭奠。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绵山。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
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式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whetheror在我国第一部史书《左传》中就曾4次提到,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中也都有记述。《诗 经》中记载“逝将出汝,适被牙郊,谁之永号。”真实地描写了介推母子的隐居生活 。介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成为历代脍之人口的佳话。
      二:绵山悠久的历史: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里德        三:绵山的优美景: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体。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绵山的景可以用如下几个字来概括:
    奇 绵山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严会为主的大小岩洞百余处之多,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内而不满。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曾题写长联赞叹这一景观的“绝无仅有”:“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蜂房泉是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凹崖。崖壁岩石裸露,嶙峋怪石突入天际。崖的下部悬垂有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终年滴沥,注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此情此景,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黄山以松称奇,绵山以柏叫绝。有株高16米主杆胸围11.8米,根部腰围16。7米,树荫覆盖面积近300平方米的秦代古柏。它比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还粗1.8米,堪称全国柏树之冠,“回头看柏龙” 的柏树酷似龙形生在悬崖绝壁,数千年不长不枯。此外,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师东兵  险 绵山中上层有许多以崖壁开凿的古栈道,仅中层就有天桥、兔桥、鹿桥、舍身岩等。天桥位于“一斗泉”与“朱家凹”之间,长200余米。上离山顶2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深不可测。多云天气漫步宽约一米的桥头,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涌,真是平
步青云,。舍身岩长100余米,宽不足一米。踏上这段险道,头顶峭壁高耸入云,脚下沟壑深不见底,上下岩壁寸草不生,加之岩下涧水轰鸣,不禁给人的精神以巨大震慑,所以又叫“慑神岩”。绵山之险,更险在从岩沟直插岩上摩斯塔的直上直下的险路。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右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山先是由寺僧用布将他从岩沟拽到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云梯到云峰寺下;而后又沿120级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直上到摩斯塔顶。这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其惊险程度比华山千尺幢毫不逊。
  秀 绵山山间壁立万仞,怪石嶙峋,苍鹰低回,古木参天;岩沟树木荫翳,芳草萋萋,莺啭鹂鸣,水潺潺。使人既能领略北方山水的险峻粗犷,又宛若置身于江南名山之中。绵山秀。首推水涛沟一带。沟前说法台,形似香炉,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 环绕于石桐水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如诗如画。明代国子监司朱子俊曾写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水涛沟,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庞大体,水中还点缀有各种山水小品;一座座茶楼、酒肆、木屋、藤桥座落于奇树、怪石之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山林野趣。摩斯塔观云海日出,龙头寺看落日霞光,更为绵山一绝。
博 绵山共有20余座寺庙,2000余间殿宇。仅大罗宫道教建筑面积即达30000平方米,为全国之最。佛教寺院也遍布方圆数十里的中岩、岩沟和岩上、岩下。悬空建筑和亭榭之多也是绵山的一大特,总共不下三十余处。绵山神像从无名天尊、无极元君、洪钧老祖,到山神、土地;佛像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亦为国内外所罕见。
路径规划
  古 绵山铁瓦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距今1800余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鸾公岩铁佛寺始建于北魏。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因唐太宗李世民朝绵山遇雨回銮至此而得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其它众多寺庙也多为清代前所建。绵山云峰寺和棋盘洞保留有许多唐。宋。元明石刻和塑像。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的云梯最早悬挂于唐代之前。
嘉兴电大
精 绵山虽屡遭劫难,但仍保留有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彩塑。云峰寺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不仅内容翔实精当,其书法结构宽舒,拙中见巧,颇有汉隶风韵,也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云峰寺及大罗宫等处,现存有许多唐。宋。元明雕塑,形态逼真,气韵生动,堪称精品。即使
恢复新建的大罗宫彩塑、壁画和龙头寺石牌坊等,也技艺超,代表了当代山西工匠的实力和水平。
      四:绵山的各个景点罗列:
抱腹岩 的山势奇特为天下“绝无仅有”。它高60米,宽180米,深50米。可以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中。惊险壮观的岩下飞空挂铃,更为一绝。
《大唐汾州抱腹寺碑 》形成于唐代开元二十年,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生动地记述了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筹划创建抱腹寺的情况,并有许多唐 、宋名人题记。内容与书法价值极高。特别是碑与寺相距200余米,可谓千古之谜,全国没有第二例。
“贺知章登山道”是从岩沟直插岩上的一条险道。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绵山是先由寺僧用布把他拽到50米以上的“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100米云梯到云峰寺下;然后沿120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70余米的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股作气爬上摩斯塔的。全长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既是一处奇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可谓天下奇观。
蜂房泉 是一处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抱腹岩。岩的下部大小数十个石乳常年滴水,落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历代文人把它称做“悬泉”。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大罗宫 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明四暗七仿古建筑,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堪与布达拉宫媲美,为天下第一道宫。宫内300平方米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以及300平方米的布画都是全国一绝。
天桥栈道 全长300余米,全部建在山的顶部,边上装有仿汉白玉栏杆,远远看去犹如白鹤凌空展翅。人从桥上过,泉在脚下涌,给人一种的感觉。此情此景,即使游遍全国名山大川也难寻难觅。
水涛沟 二十公里的水涛沟、苍岩、曲径、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绵山 石桐水千回百转 ,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其中的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水帘洞府瀑流从洞前飞流直下,洞内可容纳三四十人。这样的风光,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5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绵山   云峰寺   母亲   历史   旅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