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的成就感

林昊波
11210112
学习心理学
成就感的意义
一般观点认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反馈机制,保证了生物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然而,作为大脑在普遍意义上较为完善的灵长类生物,在其独特的意识体系中,学习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呢?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书写,讨论,演讲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1】这体现了学习在行为本质上的主动性。然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学习大多数却是被动性的,受到社会上某种长期的、潜在的刺激,用学生们,尤其是南科大的不少学生的话说:“学习真是‘鸭梨山大’!”。我爸爸说过:“读书好不如学习好,学
习好不如做人好。”,可能学习和读书不是完全的一回事吧?甚至,可能我们嘴中说的学习,并不是心理学上分析出的操作性行为?
暂且将现在所做的,为了应对考试和退学压力的复习和练习称为“读书”,而将参加讲座,参观工厂、公司,阅读文学作品,参加竞赛等与提升成绩无关的行为认为也是一种“学习”,这样,事情就有些眉目了。
原来,所谓的真正的“学习”,被外界刺激,也就是考试的压力给限制住了,原来的主动性被减退,被动性被强化,变成了“读书”,一种应答性行为,而那些无视刺激,依然选择自由学习的人,自己研究某些感兴趣的事物,即由好奇心引发的自主认知过程,有条理地,系统地吸收知识,在意识体系中产生对应的方法,这种人,我认为,是真正的学者。
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顾,做到了学业、兴趣两不误,这些同学顶住了学习的压力,坚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吃苦耐劳精神值得尊敬,【2】与这类人类似的,还有部分同学,以“学习”的态度来“读书”,将课本和课堂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加以拓展,融会贯通,也是采用了高效的方法。以及,利用课本的只是为指导,以老师的意见为基础,寻探究性的课题内容者,也大有人在。
200多个学生当中,很不凑巧的出现了少数派,无法归为上面任何一类,这位同学,它的”学习”总的来说是以上四者的综合,有时用主动阅读和自省来调剂生活,有时为了其可鄙的“感觉”,滥读书、死读书,像士兵执行任务一样将学习进行,既有受到刺激的原因,也是过度自省的结果,对于学习毫无感情,就像人对于呼吸这种本能不带感情彩一般,即使外界没有刺激,人也要呼吸。当呼吸衰弱时,人体自然会进行调节,【3】这位同学并没有自己定义的,用来检测它的“任务”是否完成的方法,因为他不敢信任自己,比起自己,他更愿意信任他人。既然已经有一套完善的检测学习情况的系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另起炉灶呢?这位同学这样想,于是,他抱着一个与他人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参加了南科大的招生,并且成为了2012级的188个学生之一。
人都有他的角,而角的定位依赖于人格和社会角,【4】这位同学是一个典型的学生,身体素质欠佳,交际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各类特长,对他而言,“学生”这个角已经深深印在他的心中了。“学生”要做的就是学习,生物在智力未完全发展的时候就具有学习能力,关于胎教的实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5】当学习能力达到顶峰时,教授者就由人类社会转变为宇宙自然,这时候的“学习”,被大多数人称为“科研”。人的知识发展轨迹是沿着“了解常识-了解知识-了解未识”这条路径进行着的。永吉四中
大部分人如果把学习作为活动而不是本能的话,内心并没有强制自己去学,即便有,那也是世俗的原因,无非是兴趣和要求,就如同义工工作是一种权力,而劳工工作是一种义务,【6】然而将学习作为本能的人,在表现上见到未知事物会饥不择食的研究、了解,无论好坏,将所见所闻中的带情感因素的信息尽量删去,萃取出最纯粹的知识,人文学科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但如果一直保持旁观者的态度来观看,看学术争论如古代战役,看派系斗争如异域风情,将不同的思想体系并列放置,人文学科也能像理工学科一样去熵取秩。【7
因为涉猎过多,精力不足,所以成绩往往惨不忍睹,在遇到挫败以后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去总结,吸取教训,【8】而是无视失败,依然故我。不是对成绩的轻蔑,而是完全以本能来处理问题,所以并不会选择主动性和思考性较强的对策。偶尔的进步也完全带来不了成就感,少有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为学习的本能所驱动,而且一般分析的对象还是外界的信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也把自省当作是纯粹的思维训练,诊断了疾病却不开药,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毫无意义,这就是他的悲哀之处。
当挫折累积到一定量时,量变产生了质变,全盘否定之前纯本能的做法;转而变得形而上
学,自以为是纯理性的,但之前的挫折其实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强到无法想象的暗示,潜意识里的本能被感性完全取代,包含了:嫉妒、自卑、憎恶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并且保留有对之前做法的认可,所以不会怀疑测试的必要和合理,而是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无能,转而渴望师长的认可和注意,这种需求,我将其命名为“成就感的满足”。
因为是本能,所以模拟了自然界的情形,尽一切可能去适应,【9】当以知识面和拥有量为目标的学习策略不被应试接受时,生物的本能将尽一切可能,“唯分是图”,为了分数,无论什么事都敢做(因为是本能,所以在思考时不会联想法律和人类社会的制度),这其中就包括了作弊、胁迫等不良的应考策略(虽然不提倡,但是成功的作弊计划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智力,但对于考察知识则是有害的,人总不可能一辈子作弊吧?)。
在与舍友一同生活的同时,他也同时了解到了一点:游戏可以作弊,可以修改,可以装外挂,但是学习不是游戏,外挂(作弊)不是长期有效的,而且,游戏作弊只会被认为不道德,考试作弊就会被记为违规,这对于大局是不利的(为了了解利弊他甚至计算了数学期望,但因为不能就自己的作弊能力给出客观评价无法得出作弊成功的概率,所以只好放弃了)。
嫉妒、憎恶、愤怒→颓废、无力、自弃的循环愈演愈烈,学习的效率不升反降,这是一般人所走过的轨迹。【10】这位同学,他先入为主的把自己认为是逻辑异于常人而导致智力低下,所以成绩的低下只是让他不爽而已,如同用大蒜和盐恐吓Vampire而不是杨白冰模式Vermillion一样,这种事只会使他加倍努力,带着厌恶,对低分的厌恶,进行着数据的收集、转化、理解,将概念要点(对象)和逻辑方法(过程)牢记于心,在考场上应用。如果一切如他所想,那他应该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然而,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遵循的对称性与书本、课堂上的知识体系往往有许多差异之处,这位同学将这种差异作为关键进行记忆,以此维护自己体系的完整与合理,这样一来只抓住了细节却忽略了大局,本末倒置,成绩很不理想。
科学研究表明,当大学生擅自翘课时,教师越是敦促学生出勤,学生越容易翘课;当教师忽略这些学生,转而表扬那些保持出勤的学生,翘课率反而会下降;当教师反过来要翘课的学生出勤时,翘课率又一次上升。看来大多数大学生似乎更愿意让教师注意自己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11】对于想要得到好分数的同学给予分数上的鼓励,给与想要额外知识的同学数据上的支持和指导,不同的人因需施教,而不是因材施教(把人当作可利用的材料),用低分惩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有人会认为这是要取消考试,
我认为考试不能取消,而是分层次对学困生、学优生分段考试,而南科大现阶段学生人数较少,正适合细分)。如同精神病伤害不触犯法律一样,【12】用本能进行学习的人也没有错,为什么要被惩罚呢?以成就感为目的的学习策略培养了个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也不应该遭到这种程度的打击。
“学霸”、“学渣”、“学神”、“学弱”是现在高校学生间流行的词语,用来形容四种人: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学神”的努力度较低,但是成就度较高,但是这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单纯把“学神”当成不努力就能成功的“神”,“神”的存在必然有其原因,即便这原因是人为的(不然现在还会有宗教么?)。“神”的情况无非两种:1、基础好;2、导数大。基础高必须要高出他人不止一个层次,这样对别人来说困难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只是常识(难识常化),这样的学生在智商上与一般学生无太多差异,同学们私底下会将其称为“伪学神”;而导数大的“学神”,在智商上与一般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大脑的发达(硬件)和逻辑的熟练(软件),本身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速度极快,因为考试分数在体现学习能力上存在限制【13】而无法与“伪学神”区分,而实际能力要比前者强出一大截,把握有特殊方法的同学在宏观的学习战略上有科学的预习-复习循环,在微观的学习战术上有严谨的推理-联想回路,与“伪学神”相比,其大脑中起作用的不是数据,而是算法(难法常化)。
有人说基础可以积累,方法可以培养,但一个好的头脑只能是天生的,可事实是,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头脑条件,都是可以后天获得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了头脑锻炼和生理刺激对思考能力的提升作用,【14】这说明了,努力是有效的,无论是能力何等低下的人,通过努力可以提升总体的学习能力(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事实)。然而,就实
际情况来看,训练所花的时间过长,而人的精力有限,长期将时间花在能力培养上,而成绩又不能将这种隐性的进步表现出来时,许多人就会半途而废(这一点与自由学习者很相似)。
学习是终生性的,学习的风格变化往往会反作用于人格的形成,为了分数不顾一切的人,在做其他事的时候会带有不择手段的倾向(这可能能解释在中国大学生中发生的毒杀舍友、心理失衡等问题),打个比方,就类似于学术界的亡命之徒,抄袭、杜撰、歪曲数据等好比抢劫、、散播谣言。不择手段,一定要将目的达成,既满足了目的本身,也变相扩张了对成就感的满足需求,别人的帮助、辅导对其而言不过是利用同情心而获得的“战果”罢了,这一种特殊症候,我称之为“罪恶王冠”(“guilty crown”),具有这种特殊心理疾病的人会极力否定自己的异常,直到学习的具体环节才会慢慢体现,主要表现为有错不改、钻牛角尖、在不断进行自认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应对糟糕的成绩,实际上是暗示自我的绝对正确性,这样错误的信息被保留而正确的却被隔绝,能考好那才见鬼了。
因为撰写者本人有轻度“罪恶王冠”,所以并不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揭示其存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西方公司
2】《“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评价内容之一》,《简单的延时电路小学考试与评价论文参评材料》
第一次熬夜3】《放松训练在缓解高中生课堂学习疲劳中的作用》,李洋、杜文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巴山舞2012
4】《浅谈大学生的角定位》,李丹、曹敏,《现代农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1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能力   学生   知识   作弊   进行   本能   同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