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北京人》和巴金的《家》的思想内容的对比

同:曹禺的《北京人》和巴金的《家》都以“家族”主题为题材展开,两者都刻画了当时处于转型时代的社会环境下衰落的大家庭的生活状况。tpos
它们都是经济问题探索封建传统庄逢甘保守主义新式突破的三个阶层的融合和划分。曾老爷子和高老太爷是封建守旧主义的代表,存留于过去;曾文清、愫方和觉新、梅表等属于保守派:有着想要抗争的思维却选择了屈服于传统,留在了当下;袁圆和觉慧、觉民、琴等则代表着突破主义,觉醒并行动,奔向于未来。它们都是讲述了一个衰败的大家庭里三个阶段的人的矛盾纷争的故事。
异: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出来的主题。曹禺的《北京人》和巴金的《家》品读完最大的区别是《北京人》的“哀”多于《家》的百倍。
巴金的《家》里本就是一个富有悲剧彩的故事,其中虽然有着觉新与瑞钰、梅表一个不得不,一个爱而不得的婚姻悲剧、鸣凤卑微身份被送于冯老太爷的投湖悲剧、高老太爷的封建上位者的思想,掌控全家的压制……但其中更多的是能看到新一代人的觉醒与抗争:觉新支持和帮助觉民与觉慧的“出走”,鸣凤为爱而死的自我追求、高老太爷死前的懊悔、觉民与琴为在一起历经磨难,觉慧离家寻真理等都能看到新式主义影响下的光芒和未来。
有机锡化合物
而《北京人》不是的,首先不得不说曹禺作为戏剧大师炉火纯青的描写,第一幕上来寥寥数语就让曾思懿耍尽手段、费尽心思、虚伪多变、自私自利的刻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恨得牙痒痒,最后还出轨了的,而瑞钰在高家中作为同一种身份却是温柔贤惠值得同情的好妇人;同时,曾文清和觉新虽然都作为家中的长子,被缚锁于家族中,但曾文清的懦弱是超过觉新的千百倍的,如果说觉新是为了承担家族使命而选择了懦弱容忍,那么曾文清则是人格上的彻骨的懦弱,尽管后来他有选择“出走”,但他的出走却是极不负责任得把所有责任推卸给了一个他爱的却是一直拖累的愫方,并且他的脆弱的身体和思想觉悟都不足以让他离家太远,他永远都没有办法真正地实现自我突破,所以最后什么都承受不起的时候,他选择了最后一种逃避和解脱的方法:吞自杀。尽管曾文清是受的传统教育下有着气质才情善良的人,不像觉新受过新式主义的影响,但他身上的软弱性和推卸性却是实在可恨又同情的。
还有曾老爷子和高老太爷的形象对比也是。高老太爷是典型的封建主义上位者的把控家族命运的形象,但他其中也有表露着对家族传承和下一代培养做出了贡献,也怀着长辈之心疼爱着家里的孩子;而曾老爷子则是一直固守于自己身份,一直打脸充胖子来稳固自己地位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没有本事,让曾家一直在衰败,嫌弃儿子的无能,在家里还被
世界纠结排行榜媳妇压着一头,只一直怀念曾老夫人离世前的生活和权威,固守着自己的利益,用“长辈道德来”愫方,每当愫方流露出疲惫、不坚定的表现时,曾老爷子就开始“表演”痛苦,用老人的泪水和哭嚎,对不起愫方的悲鸣来坚定愫方的心,绑住愫方整个人在他身边。他表面上说着为愫方着想,事实上却一直要求愫方服侍他,哪怕是“婚姻”一事上也是看透又利用得来约束她,使愫方本就碍于生养之恩、失去理智的爱情而选择留下的心更加不能动摇了。
而《北京人》光亮的地方一个是看似“原始野蛮”的“北京人”都比当下的北京人多着豪气真情、直率敢作为;另一个是天然纯真不被约束的袁圆,而最后美丽善良贤惠的愫方与曾老爷子告别离开,尽管也是积极的表现,但愫方的年龄已不小,身上还没有了钱,她的最终告别和曾文清的死亡带给她的打击,都是她“出走”之后的不稳定因素,而这结局多半也是悲的。
曹禺谈到《北京人》的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出一条路子来。”我想他的初衷应该是实现了的,《北京人》里刻画的深深的人物的悲哀是烙进骨子里的,这
警醒着当时的人和现在的我们绝不像他们一样,不能因为在黑暗里生活而黑暗,而是在《家》的黑暗中勇敢寻光明。它们一个是用纯粹的黑讽刺了黑来给人们敲响钟铃,一个是在黑中不忘记白来激励我们一直前进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1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爷子   主义   觉新   选择   刻画   悲剧   有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