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中国特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培养具有中国特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开创伊始,我们曾发誓要把理想中最好的教育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这里受到最好的教育,获得终身受用的本领。开校以来,我们以创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育人模式,开拓性的教育精神不断地实践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广阔的学习天地、丰富的校园文化、幸福的校园生活。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建立一所与现代教育同行、与世界教育接轨的高素质的一流学校。
一、培养育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提出
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定位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开放,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融合。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随之加强,尤其是西方文化随着经济的扩张而增强对其它民族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化当作西方化,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把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普世文明看待的态度。这无疑是对我们中华文明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将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青少年思想道德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者应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意识的教育,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审视世界多元文明,以开放的胸怀
和科学的态度了解多元文化,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bgc2、随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谁掌握了21世界的教育,谁就拥有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的主动权。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教育随着她的母体——中华民族一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那么就将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生未来发展30年,国家未来发展300年考虑,应以博大的胸怀,大胆的学习和借鉴经济全球、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需要。具有的能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的国际文化素养,使他们在观念、语言、文化、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能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
我们所要铸造的“中国灵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民族道德传统教育、鼓舞我们的学生,激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气节,树立国家意识。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保持东方的传统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彩斑斓的文化思潮中具有敏锐的辨别能力、选择能力、抵御能力,能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三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中国文化,在吸收和融合世界民族文化精华,扬弃人类文化糟粕的同时努力发展中国文化。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我们所要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也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全球化视野、引导学生以环球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外语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之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敢担风险的意识,具有跨国文化交流的技能。三是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学习西方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培养自
己的创造能力,使自己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竞争力、发展力、适应力,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成为中国的世界人,世界的中国人。
二、实现培养目标的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致力于构建一种集传统教育精华和现代素质教育先进理念于一体,集东方教育、西方教育优势于一体,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借鉴、整合、交融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精髓,达到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并把课程、德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型和创优作为育人模式的四根支柱。
l、开发整合课程,构建学校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学校课程的设计、整合和开发,努力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基础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灵活多样
富于弹性的课程模式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我校的学校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欣赏课;研究课;活动课;休闲课;环境课。
以上各课程的分工是:必修课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形成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其它课程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学生更广阔的学习背景,形成发展性创造性学力。蔡邕书论
n二甲基亚硝胺第二,构筑学科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各基础文化学科课程能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构建了各学科的课程结构体系。如语文课除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外,还增加了阅读课、口才演讲课、写字课、语文活动课。英语课程结构包括基础课、拓展课(课外阅读报刊报纸,观看原声英语电影等)、活动课(含各种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剧等)、环境课,创设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数学包括基础课、提高竞赛课、讲座课、数学小论文、数学难题擂台赛等。学科课程的结构体系保证了学科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第三,整合开发课程资源。
调整补充国家课程。一是增加课程内容。如语文增加演讲、口才训练,增加阅读量。数学增加了实验八目
教材、竞赛教材。外语增加3L、走向未来、剑桥国际英语内容。二是将原教材进行调整改编,如初一、初二政治课我们分解成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走向成熟(青春期教育)、走向坚强(心理教育)、法律知识课。
开发校本课程。分别开设了能力课、读经课、科技博览、文学艺术欣赏、儿童哲学、竞赛数学等课程。现已完成了十八门校本课程的教材建设。rglt
开发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好校内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二是利用好校外资源课程,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社会资源。三是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信息网、电子图书馆,家庭网络资源等。教师不再把学生拴在书上,而是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
2、铸就中国灵魂,构建校本德育模式。我们认为,人才是人格和才能的优化组合,成才先要成人,成人先要铸魂,要把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树立学生的精神支柱,提高学生的人格、人性、人情、人为的品位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通过有实效性的德育,优化学生的道德
品质,焕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能发挥出政治上的牵引力作用、成才上的内驱力作用、能力发展上的扩张力作用。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构建了富于学校个性的校本德育模式。
在德育内容上,我们以引导学生走强者之路为红线,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四大教育:一是精神信念教育。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努力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技,夯实坚实的精神基础,培养学生具有铸大德求大智自强争先的精神,具有迎接挑战的冲动和勇气,具有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具有在改变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实现卓越发展的品格。二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人格、人性、人品。包括爱祖国、诚实守信、勇敢正直、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自尊自律、理解和体贴他人。我们认为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德育的基础。三是进行作为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道德观念,纪律和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其中最核心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四是进行国际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要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审视世界多元文化,以开放的胸怀了解多元化,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判断各种文化现象,自觉抵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
在德育形式上,我们力争做到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3、推进教学转型,构建以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立足于知识的传授,形成以“三中心”为特征购传承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造成学生主体缺失;以教材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学生的创造性缺乏;以做题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点的采集和应试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格道德的缺失。这种教学模式难以
熔养出有良好道德面貌和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首先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选在对传承式教学模式转型上,变以知识为本为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并着力在以下三点进行突破:
(1)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我们把个性教育作为东辰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个性教育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唤醒学生自我意识,鼓励新异和卓越,鼓励独立思考和探索。
(2)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和思维性作为课堂优化的两个着力点。首先要求教师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的主旋律,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同时要求要有质和内容上的突破,追求主体参与的全面性、深人性,使每个学生的身与心、知与情都动员起来卷入其中,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角和主人。
我们还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每堂课都要保持一定的思维量。为此,我们提出了突出思维教学的五个转变,即:由重讲知识结论向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转变;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向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转变;由重视书本知识向重视让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解决问题转变;由单科独进向学科之间综合贯通转变;由单科知识点教学向各知识点综合的结构教学转变。
五个转变其核心就是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把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贯课堂始终,促进知识向智慧能力转化。
(3)让学生愉快地作业和考试。学生厌作业怕考试一直是困扰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造成
学生负担过重的两个重要环节。优化教学模式必须优化作业训练和考试评价。为此,我们推行了旨在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更加注重研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更加注重课内外结合与综合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业与考试的改革。
在作业训练上,我们坚持研究作业规律,优化作业设计。一方面努力控制数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作业质量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变单一的文化作业为文化作业、实践作业结合;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书面与口头、实践活动并举;变单科作业为沟通学科间联系的综合作业。
在考试评价上实行三个转变。一是内容上变偏重考知识记忆向偏重考知识的应用和考能力转变。二是形式上变机械单一的考试向生动丰富的考试转变,实行书面考试与考实践、口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必答与选答结合;分项考与集中考结合。三是管理上由整齐划一向因材施考转变。对考试不满意者可以重考;对某学科学习特别优秀者阶段性考试允许免试,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5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1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育   文化   课程   学习   作业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