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的情爱描写

论《桃花扇》的情爱描写
    摘  要  《桃花扇》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主旨是世人皆知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中的情感模式以及大结局一直都被认为是戏剧史上的一种突破,但是在这种情感模式下的情爱描写仍然有待研究。
    关键词:《桃花扇》 情感模式 情爱描写 侯方域  李香君
正文:
一、被众多角“喧宾夺主”的情爱描写
众所周知,《桃花扇》的主旨并不在于写侯、李的儿女私情、温柔佳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才是孔尚任写作本剧的主要目的,并且它也成了一句备受推崇的名言。而在作品本身中,应当占有半壁江山的情爱描写反而并不受到人们的应有的关注,作品本身的情爱描写所具备的种种矛盾,是情感无法掩饰创作时的矛盾,还是说作品矛盾本身就隐含了作者的某些内心,在本文中将结合作品本身,加以分析,以求达到目的。
一段爱情的开始,总是让人憧憬的,或是一见钟情,或是日久生情,即便是梦里相逢,都是让读者觉得浪漫与欣喜。在《桃花扇》中,侯、李两人的初次见面出现在第五齣的
<访翠>,而在两人相遇之前,则是各自从杨龙友那里听到对方。按常理说,在这种介绍下产生的好奇应该会让各自的初次见面的关注点集中到对方的身上,但是实际上是,在“楼头奏技,楼上掷果”的时候,侯朝宗对李香君的初次问候仅仅只是一句:“不知是哪个掷来的,若是香君,岂不可喜。”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甚至还不如现在的一句你好,在箫声中,侯朝宗没有对香君的寻,反而是坐下来享受佳音入耳,在美人掷果的时候,不先问是不是香君就接了,幸而巧合,是香君的冰绡汗巾跟随着掷下来,成就了这段缘分,若是其他的烟花女子所掷,侯朝宗的这句问话不仅仅会让人感觉轻浮,甚至反感。在接下来的见面中,本来应该是两人的重点描写,可是,见面之后,两人就处在和周围众演员们一起唱和中,一番行酒令、讲笑话的时候,侯朝宗与李香君两人几乎没有什么言语,更别说两人的互相对话了。这样的不妥,在最后得到了一些补救,在众人的调笑中,最终是把这两人的梳栊之事定了下来,而在过程中,本该作为女主角的李香君一言不发,要么斟酒,要么害羞遮袖。
让人刻骨铭心的“离合之情”,爱情的开始,并没有读者们想的那样美好,反而是在处处作配角的样子,即便是互相一开始有意,在这种几乎是零交流的情况下,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未曾描叙的情况下,是无法让读者产生认同与共鸣的。这种情爱描写的矛盾,在缘分的一开始就已经展示了出来。这出戏本该侯朝宗与李香君是主角,但是在这一大段佳词妙句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于箫声的销魂描写,主角与众人的一同沉醉,以及其他配角的插科打诨,虽是有趣,却更是累赘,在读者的眼中心理这段感情几乎毫无进展,仿佛只是这个情况下应时应景的一个附带品,顺带的一提几乎让人无法产生应有的感觉。如果说双方一开始不了解,而未婚女子那时候不适合多言,士林与妓院众人之间的对话是很正常的话,只能说一大段众人的调笑是符合当时的背景却并不符合感情描写的需要。
在接下来的第六齣即期汇率<眠香>,“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一样被称为士子们的人生几大乐事,按理来说这本是才子佳人的情爱大戏,可是同样和<青春变成鱼尾纹访翠>一样,名妓们纷纷出场,士林杂人插科打诨,若不是这一齣一半过后的【前腔】里面旦的唱词以及副净“你看红日衔山,乌鸦选树,快送新人回房罢”的提醒,恐怕这些热闹场景反而会让读者遗忘这是两位主角的新婚之日。如果说众人的玩笑与闹腾到这已经是最大限度了,那么接下来的赠扇、题诗反而让人觉得作者是在最大程度上的淡化主角,尤其是女主角。在他人的提醒下,到了赠扇、
写定情诗的环节,侯方域的诗作“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引来的是众人的嬉闹罢了,而接下来杨龙友的催妆诗“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缘何十二巫女峰,梦里偏来见楚王。”这首诗同样获得了众人“妙绝”的称赞以及“香扇坠儿”的调笑。虽然按照古时候结婚,男女方这时候是互相见不着面的,可是,这时候侯方域的出现就是一首诗而已 ,而女主角李香君在这一齣中可谓是不曾露面。
如果说“兴亡之感”是这部戏剧的本质,那么“离合之情”作为实现 刘本仁“兴亡之感”这一目标的借用情感,在这两齣情爱描写中甚至连幌子都算不上。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算得上的符合世子与名妓的风流韵事,可是正因为这种符合实际的调笑与风流之笔,却往往让读者无法品读出后来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而爱情中的两位主角却不停地被喧宾夺主,而这种感情也被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无情之恋”,它本身不是顺其自然的相识、相爱,而是给人以造作之感。
远程控制系统二、在情爱中被浩然正气“附体”的女主角
接下来的一个小高潮便是为人称颂的<却奁>,这一齣中,刚刚洞房花烛夜完的两位主角这一齣中算是实现了读者的愿望,尤其是女主角李香君,在斥责阮大铖、拔簪脱衣时荡气凛
然、刚烈的气性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她劝侯方域的“官人是说何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到她自己表明心迹“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眼里。”且不看一代秦淮名妓一出口的大义凛然,但从读者来看,这是刚刚新婚完的两人恩恩爱爱、缠缠绵绵的开始,在杨龙友来了之后,进入了政治话题,而在这场政治对话中,读者们对一开始的侯方域由期待转为了失望,他面对杨龙友的劝说,动摇了,选择答应了他的请求给阮大铖“分解”。而似乎是隐形人的香君此时却是异常坚定地说出那番话。就政治立场而言,香君是坚定并且刚烈的,但是此时却是洞房后的第一天,如同一个革命女烈士般说出那番话,想必大家在一番对比之后,倒觉得侯方域的一番表现是真实的而香君则是为了拔高其形象而故意塑造的表现。而在这一段政治对话完了以后,却又插入了侯方域对香君的称赞“俺看香君天姿国,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若是在刚刚恩爱完后这样一些话语,则可以是两人在一起的甜言蜜语,可是这段话却是在刚刚拒绝了杨龙友的劝说之后,不由得让人觉得油腔滑调。
接下来迎来了戏剧的十二齣<辞院>,杨龙友匆匆来报信“今日清议堂议事,阮圆海对着大众,说你与宁南有旧,长通私书,俱有拿你之意。”面对着李贞丽的劝说“事不宜迟,趁早
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侯方域的回应是“说的有理。只是新婚燕尔,如何舍得。”至少从侯方域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二人的感情甜甜蜜蜜,即便是从第八齣<闹榭>到第十一齣<投辕>一直都在说了国家风雨飘摇的状况,我们还是能知道这段乱世中的爱情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在侯方域说完这句话之后,那个在政治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的香君再度出现,就一句话“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女子态。”若是这番话是杨龙友或是其他复社人士所说,我们定会觉得这番话铿锵 有力,可是当这句话由热恋中的香君说出来的时候,我们不由得觉得此刻的香君是作者所想要劝说侯方域的话,借着香君之口说出。而在接下来的劝说完毕之后,香君在与侯方域告别的时候流泪所言“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感觉这样的依依不舍的香君才是读者觉得真实的香君,与前面一番劝诫之话一对比,感觉便是啼笑皆非,前后矛盾。在别离之时,硬插进来的这句革命般的劝诫,让这段感情给人的那么一点感动与悲伤烟消云散。
又是经历了一系列政治事件之后,到了十七齣<拒媒>,接近整部剧的高潮了。都说这段感情成也杨龙友,败也杨龙友,在这一齣中,杨龙友因迎驾之功补了礼部主事,决定将李香君推荐给田仰。如同这段感情的一开始便是众人调笑嬉闹占感情戏的一半,这一齣也是这般。在经历了【渔灯儿】之后的一大段的众人对话之后,杨龙友总算是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并且借着卞玉京之口去询问。如读者所希望的那般,即便是好事多磨,至少面对金钱的诱惑,香君拒绝了,宁愿终身守寡,想着她的侯郎。不愿改志。到香君的“奴便终身守寡,有何难哉,只不嫁人。”大家对香君的除了钦佩,还有对这段感情的感动。可是感动不了多久,便是其他与众人的吵吵闹闹,无形之中这段感情再度被淡化,虽是和香君的坚贞形成了对比,可是同样也冲淡了这段感情,让读者对这段感情的期待值不断下降。
这段感情最开始缘于杨龙友的牵线,郎才女貌,按理来说,就他个人而言,应该是非常赞同这段感情的,虽说他在升官之后,为了打好官场关系,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去强迫一名名妓。但是他自己在看待这段感情的时候,并非把他当成读者所认为的张生和崔莺莺的那种情感,而是把这份感情当成了妓子与恩客的短时间留恋,他在知道香君为侯方域守节后,如此说道:“侯公子一时高兴,如今避祸远去,那里还想着香君哩,但去无妨。”他认为他一开始介绍二人在一起,两人之间的甜甜蜜蜜不过是侯方域一时高兴,大难临头各自飞,不会如读者所想的那般深情、相思。
接下来便是高潮<守楼甘氨酸乙酯><寄扇>,在<守楼>中,香君与杨龙友的对话中,香君回答杨龙友关于侯方域不知避祸几年,是否只顾等他的疑问,她回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
资产变现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接下来又道:“可又来,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这时候李贞丽劝她顺应田府富贵生活,她回道:“呸!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再根据前面【摊破锦地花】写道:“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我们可想而知,香君之所以守节,本身对侯方域是深情的,一夜夫妻百夜恩同时加上两人的曾经的山盟海誓,也许不曾在剧本中提起,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猜到,同时再加上当时社会上对于女子贞节的看重,我们也能想得到她的拒绝。在回话中,香君又提到,田阮、田同是魏党,就因为这个政治因素,她更愿意一直等侯方域下去。爱情在人们的眼中是干净而纯粹的,在《桃花扇》中,它从来就未曾离开过政治,在这国破家亡之际,它的独立与纯洁未能保全,即便是这样的争执中,在这段轰轰烈烈的感情中,政治也无处不在。同时也让人质疑,如果少了当时礼教对于女子贞节的枷锁,少了这层政治元素,面对着其他更优秀人选的追求,香君是否能够如同此刻坚定与坚持。
三、读者眼中的“痴情女子薄情郎”
在李贞丽李代桃僵之后,李香君晕倒醒来取出定情扇,发现上面沾染了自己的血点儿,接
下来杨龙友借着这几点“红艳非常”的血痕,添上几笔,画成了“桃花扇”。面对侯、李二人坚贞爱情的象征,香君看了感叹道:“咳!桃花命薄,扇底飘零。多谢杨老爷替奴写照了。”等苏昆生去寄扇的时候,香君说道:“奴的千愁万绪,俱在扇头,就把这扇儿寄去罢。”在<寄扇>这一齣中,香君把自己比作关盼盼,以桃花扇寄过去是想告诉侯方域自己像关盼盼守节于燕子楼十余年那般愿意为了他而守节不下楼。可是这般痴情 旁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于寄扇都是新鲜的,在这里,【(净喜介)这封家书,倒也新样。】这时候的苏昆生是欣喜的,对于这封特殊的家书,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般郑重,反倒是认为新样,在接下来告别时,他说道:“香君保重。你这段苦节,说与侯郎,自然来娶你的。”古时候男人三妻四妾,在封建时候,门第观念以及社会封建压力之下,没有男人会想着真正去娶一位秦淮名妓,即便香君再美再有才华,这样的女子也只能适合一时高兴。所以,本来读者的期待是他对香君保证侯郎能体会一代名妓对他的痴情,可是他的话语一出来,便是让人从深情中冷却下来,回到了当时的现实,在当时男人看来,就算是一代名妓的痴情也不过是在向男人撒娇,这样的痴情可以用名分来换的,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般珍贵。
带着香君的期待,我们看到了接下来这一齣<骂筵>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一个坚贞、刚烈的香君,面对权贵的压迫,她直接站出来唾骂,拒绝表演。而另一边,苏昆生也是在舟上相
遇到了侯方域以及代替李香君出嫁的李贞丽,当他遇到两人的时候,首先问了香君在哪里,这样的话是读者想知道的。贞丽告诉他香君宁死不嫁田仰的,自己代替香君出嫁从良的事情。在这段一波三折的叙述中,侯方域由大哭转为喜,叙述完了之后,竟是喜介:“好,好!你竟嫁与田仰了,今日坐船要往那里去?”然后接下来就是问其他的事情,而对于为他坚贞不屈的香君居然没有其他任何的话语或者是想法。就像听到了一个普通朋友的事情,感动有余而情义略显不足。直到侯方域问候到苏昆生的时候,苏昆生才急急忙忙打断他的询问,直言香君让他寄书过来。侯方域将扇子打开,问到定情扇为何变成“桃花扇”。等到苏昆生说出原因之后,读者本以为他面对这把香君痴情凝聚的扇子会感动,会回应这份痴情,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反倒是打破了读者的那份期待,他细看喜介:“果然是些血点儿,龙友点缀,却也有趣。这柄桃花扇,倒是小生之宝了。”话中的“果然”和“有趣”让人不由失望,正因为细细观看,仔细观察,所以才会有“果然”,这种时候的细细观察,不免让人小人之心地想到侯方域作为一名士林之人,对妓院出来的苏昆生的话表示怀疑。而叙述完毕之后,他只是路人般的评论“有趣”,让读者不由得失望。然后接下来苏昆生说到香君交待的话“千愁万苦俱在扇头,就把扇头当封书罢!”这番深情已经是多次交待,从李贞丽诉说到掏出扇子再到提起香君的交待,侯方域接下来的反应是哭道:“香君香君!叫小生
怎生报你也!你怎的寻着贞娘来?”然后往下他们的对话更让人觉得心寒,侯方域居然像无事人一样转话题问贞娘如何与苏昆生相遇以及其他。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06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者   感情   众人   描写   女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