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中医美容学
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李丽;张秀珊
【摘 要】目的 研究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pleomorphic lobular carcinoma,P-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用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诊治的86例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 clas-sic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C-ILC)和29例乳腺P-IL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P-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与C-ILC相比,P-ILC病人TNM分期(χ2 =3. 902,P=0. 048),肿瘤组织学分级(χ2 =18. 752,P<0. 001),脉管浸润阳性率(27. 6%比11. 6% ,χ2 =4. 183,P=0. 044),Ki-67 增殖指数(χ2 =14. 551,P=0. 00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χ2 =9. 135,P=0. 015)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P-ILC与C-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38).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TNM分期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 038,P=0. 031). P-ILC与C-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32,P=0. 481).结论 与C-ILC相比,P-ILC病人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和HER-2阳性率均较高. P-ILC具有较差的预后,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临床选择策略.集团税务筹划难度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光州事件【年(卷),期】2019(023)008
秩【总页数】6页(P1637-1641,封3)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小叶癌;原位癌;肿瘤侵润;Ki-67抗原;受体,表皮生长因子;病理学,分子;预后
【作 者】李丽;张秀珊
【作者单位】合肥市滨湖医院病理科,安徽 合肥 230601;合肥市滨湖医院病理科,安徽 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 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是最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特征为缺乏粘附性的生长模式和常常缺乏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表达[1-2]。多形性小叶癌(pleomorphic lobular carcinoma,PLC)作为ILC的一种变异型是在1982年由Dixon等[3]
首次命名的。PLC被分为两种组织学亚型,即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P-ILC)和原位PLC。在所有ILC病例中,PLC占15%。它是一类少见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小叶癌。PLC除了具有和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classic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C-ILC)相似的生长方式和分子改变(例如CDH1基因的突变)外,与经典型小叶癌相比,PLC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4]。C-ILC的细胞学特征包括分化良好的小上皮细胞分布在致密的间质中,细胞核具有轻微的不规则性或为圆形细胞核,而P-ILC有明显多形性和异型性的细胞核和嗜酸性细胞质,通常表现为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这可能代表一种更具侵袭性的类型[5]。
早期对诊断为P-ILC的病人的小数据的研究表明,与C-ILC相比,它与复发率、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更高,P-ILC临床表现为较差的预后,因为病人常出现较高组织学分级,肿瘤较大、淋巴管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比率较高[6]。且在先前报道的研究中,与C-ILC病人相比,P-ILC病人似乎发现了更多的远处转移,更高的复发率和更差的总体生存率[7]。与这些报告相反,最近的研究却表明,PLC与增加死亡率并没有关系,与其他变异型ILC相比,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因此,PLC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仍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P-ILC与C-ILC相比较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在这些肿瘤类型OS和DFS的差异,以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诊治的86例C-ILC和29例P-ILC女性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脉管浸润,肿瘤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Ki-67增殖指数,腋淋巴结状态,方式,DFS和OS。排除既往有转移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病史、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缺失的病例。病人或其近亲属对所受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乳腺癌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9]。P-ILC(图1)细胞的异型性、多形性明显,P-ILC(图2,3)与小叶癌其他类型一样,丧失了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并且P120蛋白从细胞膜移位到细胞质。
组织学分级采用诺丁汉组织学评分系统(Scarff-Bloom-Richardson评分系统的Elston-Ellis修正版)[10],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腺管形成的程度;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分裂计数。每项评分从1分至3分,然后将3类分数相加,Gx为无法评估,3~5分为G1,6~7分为
G2,8~9分为G3。
1.2 方法 组织切片采用HE染及免疫组化染,免疫组化染用MaxVision法。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脱水及石蜡包埋,连续4 μm厚切片。
1.3 结果判断 已知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ER、PR大于1%的肿瘤细胞核着定为阳性。HER-2染评分3+判定为阳性,Ki-67免疫组化染阳性定位于细胞核,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判定依据。
1.4 随访 随访从手术的第1天开始至肿瘤复发、转移或者死亡日期结束,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10日。所需效果主要通过电话、门诊检查和信件收集。DFS为手术后的第1天至第1次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时间,OS为从手术日起至最后一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止。
查韦斯主义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ILC与C-ILC临床病理特征的组间比较采 用χ2 检验;DFS和OS曲线用Kaplan-Meier法估计;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Mantel-Cox)法,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分析,自变量筛选的方法选择前向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 115例ILC中86例为C-ILC(73.5%),29例为P-ILC(26.5%)。C-ILC和P-ILC的DFS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73个月(0~130个月)和64个月(0~120个月),OS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75个月(0~130个月)和66个月(0~120个月)。
根据文献[11],本研究选用内分泌、放疗、化疗等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P-ILC和C-ILC的临床病理特征见表1。与C-ILC相比,P-ILC病人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阳性率较高、Ki-67增殖指数和HER-2阳性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率分析 与P-ILC相比,P-ILC病人的DFS和OS均低于C-ILC病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图4,5)。
2.3 预后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P-ILC肿瘤直径(>2 cm)、HER-2阳性、有脉管浸润、淋巴结阳性、TNM分期较高的病人预后更差(表2,3)。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状态和TNM分期是病人独立的预后因素(表4,5)。
迂回运输
3 讨论
回顾性分析表明,86(73.5%)例为C-ILC,29(26.5%)例为P-ILC。P-ILC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更高的TNM分期,更易伴有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较高和HER-2阳性率较高。这与之前报道是一致的[12]。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病人尽管诊断时的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综合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进行分析比任何一项单因素分析要更有预后价值。
表1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P-ILC)和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C-ILC)的临床病理特征/例(%)临床病理参数C-ILC(n=86)P-ILC(n=29)χ2 值P值年龄1.3360.176 <50岁34(39.5)8(27.6) ≥50岁52(60.5)21(72.4)TNM分期3.9020.048 Ⅰ40(46.5)8(27.6) Ⅱ31(36.1)12(41.4) Ⅲ+Ⅳ15(17.4)9(31.0)组织学分级18.752<0.001 G123(26.7)3(10.3) G260(69.8)17(58.6) G33(3.5)9(31.1)肿瘤直径0.8590.651 ≤2 cm40(46.5)11(37.9) >2~5 cm38(44.2)14(48.2) >5 cm8(9.3)4(13.9)脉管浸润4.1830.044 阴性76(88.4)21(72.4) 阳性10(11.6)8(27.6)腋淋巴结转移状态2.3110.098 阴性58(67.4)15(51.7) 阳性28(32.6)14(48.3)ER2.0620.168 阴性3(3.5)3(10.4) 阳性83(96.5)26(89.6)PR0.1580.515 阴性8(9.3)2(7.0) 阳性78(90.7)27(93.0)Ki-67增殖指数14.551<0.001 ≤14%68(79.1)12(41.4) >14%18(20.9)17(58.
6)HER-29.1350.015 0~2+86(100.0)26(89.7) 3+0(0.0)3(10.3)内分泌0.0730.493 否26(30.3)8(27.6) 是60(69.7)21(72.4)化疗0.2310.397 否40(46.6)12(41.4) 是46(53.4)17(58.6)放疗0.0030.565 否42(41.9)14(48.3) 是44(58.1)15(5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9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肿瘤   临床   研究   病理   组织学   病人   分析   淋巴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