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浅谈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摘要:时政新闻指的是与时事政治相关的新闻,与其他题材的新闻相比,时政新闻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其版面的表现形式具有呆板等特征,从可读性的角度出发,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相比严重缺乏“柔软度”,这也是为什么将时政新闻称为“硬新闻”的根本原因。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普通读者对时政新闻的兴趣相对较低,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的有效措施展开了研究,旨在吸收更多的读者阅读时政新闻,使其了解更多信息。
关键词:依百兰鞋业时政新闻;增强措施;可读性;
时政新闻的特点在于:政策性、政治性和权威性等均较强,且以会议报道为主,不仅单一、呆板,还具有极强的程序性和模块性,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如何提升采访和编辑工作有效性问题则是时政新闻记者极为苦恼的问题,在进行版面处理时同样显得困难重重、顾虑过多。由于受到时政新闻特点和版面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影响,还有些读者觉得时政新闻没有看头,很难对时政新闻产生浓厚的浏览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升时政新闻的可读性,从民生化视角着手,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信息需求选择相应的新闻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众多素材中提取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而有利于提升新闻文章的可读性和
浏览量。
1、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
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存在很大的差异,时政新闻与国家时政信息存在紧密
相关的联系,人们通过观看时政新闻便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等内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相当严谨,无论是语言叙述还是版面形式与社会新闻风格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与社会大众生活都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移动终端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浏览习惯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时政新闻的制作模式也得随之进行创新和改进,充分考虑到广大民众的需求和习惯等,从而有利于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对促进时事新闻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2、当前时政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2.1时政新闻报道形式有待改进
    普通读者对时政新闻不是很感兴趣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随着时政新闻报道逐渐趋于成熟,却呈现出“模块化”“脸谱化”等特征。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主要将报纸、杂志和电视作为主要阵地,所以选择编辑形式时需要对这些平台给予充分的考虑,选择相应的表现形式和编辑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一定的变化和影响,人们的阅读模式和浏览习惯均进行了改变,如今热衷于电子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多。与社会新闻内容相比,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当呆板和单一,虽然能够充分体现出新闻的政治性、严谨性和客观性,但是难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甚至无法给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所以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才会无法得以提升。
表皮生长因子
2.2时政新闻报道思维呆板
沪剧风雨同龄人
   在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会优先从官方角度出发,从官方的立场上对新闻事件展开分析和探讨,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报道内容均有一种“官气感”,读者在浏览时政新闻报道内容时会产生明显的距离感和疏远感,很难与新闻事件产生共鸣。因此,在时政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当对该问题给予重视,并对传统、呆板的时政新闻报道思维进行创
新,根据新时代人们的浏览习惯和阅读模式等情况树立更先进、合理的报道思维,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样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增强时政新闻可读性的有效措施
3.1精心选择新闻内容
   作为时政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入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在争取到新闻当事人的同意后进行采访,通常需要对会议时间、参会人员等新闻事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时事新闻进行报道时需要对其侧重点进行精准把控。另外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事新闻准确到其内容重点,这对采编人员的观察能力和业务功底具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读者对新鲜的新闻内容更感兴趣,毕竟大部分读者具有猎奇心理,所以紧抓新鲜的新闻内容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此有利于提升时政新闻的浏览量。在编辑新闻内容时要学会取舍,而且还得考虑到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近,读报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政治方面的内容,也是借助报纸等媒介到并掌握与其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所以在选择新闻内容时应考虑到服务性、人本性的原则,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对新闻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并确保语言逻辑
的通畅性,进而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白刚玉。
3.2加强新闻采写思维创新
    通过时政新闻报道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而且这样的新闻事件与社会大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在进行新闻采写工作时应及时转变和创新思维,学会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和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时政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编辑,毕竟大部分读者在阅读报纸时只是想要了解与自身工作、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所以只有站在大众的视角上,并对其关注特点和需求加强了解,结合现有基础进行新闻编辑,这样的新闻才会呈现出一种“民生化”特征,接地气的新闻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另外,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既要突出时代精神,还得增强服务性,新闻与读者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通过新闻报道便于读者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同时根据读者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新闻内容,所以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新闻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同频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3.3推进报道形式的创新改进
在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主要以电视、报纸为阵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经成为现实,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还能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打发时间。如今移动终端在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阅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越发巨大,所以需要时刻关注媒体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对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对其浏览习惯和阅读爱好等加强了解,接着积极推进时政新闻报道内容与互联网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合,站在民生化、接地气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语言叙述方式和版面表现形式加以调整,进而有效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平台的优势和意义,如设置官方定期推送与社会大众生活、工作相关的新闻资讯,如此不仅有效提升读者的满意度,还能大大拓宽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这样其传播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并通过评论区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这样能给读者提供更好地阅读体验,时政新闻的可读性自然也会得到显著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时政新闻采访和报道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心态,不可盲目掺杂主观铁一院
情感意识,避免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3]。同时学会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上,使编辑的新闻内容更接地气,如此能够大大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步伐,及时调整和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与思维进而有助于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鲍旖婧.时政新闻可读性的新内涵[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98.
[2]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2).
[3]王海龙,高丽娜,融媒体思维打造打造全新时政报道模式[J].中国报业,2014(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9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时政   读者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