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几点思考——《解放军报》工作报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提高军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质效•特别策划P
SPECIAL PLANNIN V_T
指导工作是我党我军新闻宣传的重要职能,《解放军报》创刊号社论《运用报纸指
导工作》一文明确提出,“必须善于运用报纸这个有力的工具,及时地解决部队当前最迫 ^ ^ 3S切的问题”。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军队改革深入推进,
给军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期我们推出“提高军事新闻宣传指导工
作质效”专题,对此问题进行研讨,旨在为军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对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几点思考
—《解放军报》工作报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黄超
摘要:非事件性新闻大多是工作报道,既需要“脚底板下出新闻”的扎实刻苦精神,也需要“脑子里 面出新闻”的研究思考精神。面对非事件性新闻,要多调研多思考,通过对工作的个性化深入研究思考,使
报道深下去实起来。非事件性新闻有时难在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或载体介绍经验做法,用好“观点+例子”的
表达形式,会让非事件性新闻报道变得鲜活生动。
关键词:非事件性新闻;工作报道;问题导向;研究问题视角;“观点+例子”
军事新闻的类别划分很多,就工作 报道来讲,针对报道的新闻事实和对象,大致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 类。“硬新闻”就是事件比较明晰、要 素比较齐备的新闻,比如军事演习、航 母入列、“神舟”飞天、抗洪抢险等题 材。“软新闻”则没有明显的新闻事件,更多倾向于经常性工作报道,比如曰常 组训、党建工作、教育工作、基层建设 等,这些大多是基础性常态化工作,需 要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功夫,在年复 一年抓落实中才能显现成效,很难通过 一两次新闻性事件得到完全呈现。
在工作实践中,军事新闻工作者遇 到“硬新闻”的机会相对少,平时绝大 多数时候要面对的,是诸如开展教育、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年终总结等大量 的非事件性新闻,也就是工作类报道。在这方面,政治工作报道体现的特点更 为鲜明。这些工作大多是各部队统一组 织“齐步走”、有明确工作进度节点,很难出现独家新闻资源。比如,部队参 加一次军事演习,我们分别派出10名 记者,写出来的新闻主题、内容口径基 本是一致的,演习有哪些部队哪些装备参加,运用了何种战术战法,取得了什
么战绩,等等,都基本会提及。而与之
形成鲜明对比,某部开展主题教育时,
我们分别派出10名记者,写出来的可
能是从主题、体裁到经验做法、典型事
犀牛角识别
例等都大相径庭的稿件。
写好非事件性新闻报道,除了要有
“脚底板下出新闻”的扎实刻苦精神,
还需要有“脑子里面出新闻”的研究思
考精神。本文结合《解放军报》(以下
简称“军报”)工作报道的一些实践,
谈谈对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几点思考。
—、克服“三个化",增强
wcg2010世界总决赛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时代特和
生命力、感染力
非事件性新闻大多不是孤立的、突
然发生的,而是存在于一个工作体系中
的。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大体系中的一部
分或是一个点,就必须花很大力气先把
这个工作体系搞清楚研究透,然后才能
到正确的“站立点”“出发点”。
就拿军报来说,作为中央军委机
关报,基本职能和鲜明特点是指导工
作。这一特点在1956年1月1日创刊
号的社论《运用报纸指导工作》中就鲜
明提出,并逐步探索形成,在20世纪
七八十年代基本成熟,达到了较高水平。
那时,军报记者为调研基层官兵洗澡难
问题,曾分成多支小分队专门展开调研。
调研中,有的在营区和官兵一起洗凉水
澡,有的和战士一起到附近河里洗澡,
还有的到东北和战士一起用雪球搓澡,
写出来的稿子既有现场感受,又有深入
思考,组合在一起非常有震撼力。这些
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立起了问题
导向,深入研究了当时的工作和某个领
域的问题,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和
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
导向。如果不能坚持问题导向,遇到问
题绕道走,或是根本不到问题,提不
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就无法
到非事件性新闻的切入点、突破口,
使工作报道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病呻吟。当前,尽管时代变化,新媒
体飞速发展,但军事新闻宣传的基本职
能和属性没有原则性变化,研究问题指
导工作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是得到赓
2021 年第 01 期|Military Correspondent 13
提高军事新闻宣传瞒工作质效
续传承的:我们要着力研究的,是借助 媒体融合的力量,对新时代军队建设方 方面面的工作更好开展研究,拿出有效 办法和思路。概括起来说,重点要克服“三 个化”:
一是主题选择大众化。即在某项工作宣传中,大多数来稿的主题都在一个 层面上,区分不出个性。比如,常见有 些稿件的标题是这样拟制的:“某部坚 持聚焦战斗力开展政治工作”“某部开 展主题教育力求入脑入心”“某部党委 加强作风建设注重率先垂范”,等等。这些稿件往往把对部队的“共性要求”当成了 “个性经验”,因为没有切入口,缺乏对工作的有效研究,最终只能停留 在表态层面上,停留在大而化之的学习 贯彻层面上,写出来的作品大多是简单 对号、穿靴戴帽,深不下去、实不起来。
在选择确定主题时,我们不妨经常 反问一下,除了自己单位是这么做的,其他单位是不是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开展主题教育,有哪个单位不“力求入 脑入心”?如果大家无一例外都是这么 做的,那么这还能称为“新闻”吗?
二是整体立意浅表化。就是指稿件 中由于缺乏深人全面思考,拿不出有启 示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只是简单照搬,机械归纳,把一些价值不大的内容当作 了新闻。比如,“某部制定为兵服务8 项机制”“某单位制定5项机制拉起作 风红线”,等等。这样的稿子乍一看是 新闻,有做法有经验有成效,可仔细分 析就会发现,其做法举措其实没有太多 新闻性,多是老腔老调老道理,属于“自娱自乐”型,缺乏应有的指导意义。
分析原因,有的作者“制造新闻”的意图太明显,把调查研究的工作简单 化了,以为把文件材料随意归纳一下就 是新闻。还有的作者缺乏一个衡量工作 的坐标系,不清楚本单位的经验做法放 在全军,或是与其他部队相比是个什么 水平,有的事件在本单位刚发生挺新鲜,就觉得是新闻了。
在这种浅表化认识支配下,除了影 14 军事记者.丨2021年第01期响宣传质量,还会带来其他问题隐患。
如果作者想肯定的工作正好是官兵不满
意的,正好是弱项而不是强项,如果有
些事例可以适用于这个工作角度,但从
另一个工作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那么
这样的新闻宣传可能会顾此失彼,甚至
“宣传还不如不宣传”。一次,笔者组
织策划一组“传承红基因、担当强军
重任”主题稿件时,有篇来稿中举例说
某连队为破除和平积弊,引导官兵把全
部工作向战斗力t示准聚焦,有的官兵为
了提高成绩,每天自觉早起半小时加训
加练,浓厚了练兵备战氛围。该事例一
眼扫去似乎没什么不妥,可仔细思考就
会意识到,全军正在持续加强依法治军、
从严治军,清理各种土政策土规定,纠
治与法规条令精神不符的做法,该连这
个做法明显不符合依法治军有关规定。
与作者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后,作者也意
识到了问题所在。
三是语言表达材料化。工作报道中
缺乏生动的、接地气的、个性化的语言
和事例,介绍经验都是官话套话、车轱
辘话,大多是材料语言的堆砌,通篇见
不到生动的人和事。有的稿件中好不容
易出现了具体人,可不是“说”就是“感
到”,根本见不到具体事,起不到深化
宣传、服务主题的作用。
以往,非事件性新闻一度出现过一
种“八股”体例。这种体例有个固定模板,
比如,导语讲一个场景,说这是开展某
项工作的一个镜头;报道开头往往是单
位领导露个面说这项工作很重要,要重
igg
视抓好,等等;随后就开始罗列做法,
“首先”出台了哪些规定,“其次”制
定了哪些措施,“再次”组织了哪些活动,
有时做法实在太多,就用“与此同时”“此
外”等继续罗列;稿件收尾,列举实行
这些做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比如,
圆满执行了多少任务,训练考核优秀率
提髙了多少百分点,等等。
这种报道方式的特点,是通篇“说”
得多“做”得少,概念比事例多,有说
教而无新闻,有骨头而无血肉。更让人
担心的是,有个别作者将这种“八股”
体例当作工作报道的样本,有意效仿。
公兽
在写稿时,我们不妨也经常换位思考一
下,如果自己是读者,面对这样的报道,
是否会有阅读兴趣3
归根到底,非事件性新闻也是新闻,
既然是新闻,就要遵循新闻工作的规律。
尽管工作报道强调政治方向、强调严谨
准确,但这不能成为机械照搬材料、重
复文件,或是只会贴标语喊口号的理由。
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傲到
基层,指导好工作,就要用鲜活的新闻事
实和官兵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
諷侧谢去,让官兵能句继受,进而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站在“研究”的视角,
运用“调查”的载体,使报道“思
考”的味道专起来、浓起来
新闻行业这些年发起倡导的“走转
改”活动,对新闻工作提出“三贴近”“新、
实、活”、±曾强时代性感召力等要求,
其实都是针对上面这些倾向性问题的。
开展工作报道应该着力在问题导向的牵
引下,站在“研究”的视角,运用“调
查”的载体,使“思考”的味道专起来、
浓起来。
在选题和研究方向上,要有实效
性,始终与当前的大项任务和工作焦点
挂钩。不能等部队建设都进人“信息化”
时代了,脑子里认识问题还停留在“机
械化”时代。开展调研的时候,有几类
问题需要着重思考。
第一类是中央军委和基层官兵普遍
关心的问题。报道能不能引起关注,很
大程度是看研究的工作是不是官兵所关
注的,是不是事关大家切身利益,或是
事关部队建设的热点敏感问题。第二类
是带有明显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指那些
很多人习以为常,不觉得是问题的问题,
或者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潜
藏在深处、发展下去将影响全局的问题。
越是带倾向性的问题,越有针对性,
提高军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质效•特别策划P
SPECIAL P L A N\i\ V_T
碰就容易响。第三类是刚刚露头的新情 况新问题。比如,军队调整改革伊始,有些问题刚刚浮出水面,这个时候及时 开展调研思考,写出来的新闻会稳稳站 住一个“新”字,在竞争中占据很大优势。
在研究和思考模式上,要S兆出传统,灵活运用思维模式。新华社著名记者郭 超人曾说过,别人看到了的问题,你没 看到,这样的人不能当记者;别人看到 了,你也看到了,这样的人可以当一个 一般的记者;别人没看到,你看到了,这样的人可以当一个出的记者。“盲 人摸象”的典故众所周知,讲的是不能 以偏概全。但开展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时,我们可以尝试借鉴一点“盲人摸象”的 思维方法。同样一个问题,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大家展开探讨,可以呈 现出“横看成岭侧成蜂”的新司效果。
实践中,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思维模 式,对工作进行多视角多维度考量,这 样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视角不落后于其 他人,“当一个一般的记者”。
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唯物主义告诉 我们,ffiSJ事物都有麵性或多面性,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有些事情表面看 起来积极的一面占主导,但其消极的一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主要矛 盾。比如,某连有个“刺头兵”,指导 员他谈心,一次又一次,谈了几十次 后终于收到了成效。我们用正向思维来 看,会感到这名指导员不厌其烦,决不 放弃的态度和毅力值得肯定。可用逆向 思维考量时就会感到,这名指导员是不 是能力太弱、效率过低了,为什么不能 把准思想对症下药’用五六次谈心解决问
题呢?政治工作要求提高时代性感召力,我倾a m i t匕类现象入手’剖析一下提高 政治工作质效的问题,可能会更有看点。
尝试运用对比思维。军事新闻工作 者要培养大局意识,看问题要远一些、全面一些。数年前,军报刊发的一篇消 息让人印象深刻。大意是,某部在比武 考核时,取消了以往一些诸如开着吊车 能把筷子放进酒瓶口里的比武课目,取而代之的是适应信息化战场特点的综
合性比武课目。把报道的焦点从“神
手”“神炮手”等有绝活的人身上发散开,
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系统对抗,这就呈
现出一个倾向性的问题,也就容易抓住
读者。灵活运用对比思维会发现,眼下
的成绩可能是未来的问题,局部的成绩
放在全局看也许会成为问题。像以往很
长时间里宣传的红蓝对抗红军必胜、参
加演习发发命中这些话题,现在也都借
助对比思维取得突破。比如,有一年朱细胞凋亡
曰和沙场演兵时出现的《这次对抗,红
军六负一胜》等稿件,走出了传统视角,
成为精品。
其他还有发散思维、究根思维、阴
阳思维等思维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分析,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有意识
培养一些发现新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用好“观点+例子”的
表达形式,让非事件性新闻报道
变得鲜活生动
有人认为,工作报道往往很难深
下去实起来。这除了有些作者对工作缺
乏深度研究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个影
响宣传成效的客观因素。一方面,工
作实践一旦上升到经验层面,就从点变
成了线和面,从具象变成了抽象,成为
“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式的内容。
抽象程度越高,共性越多、个性越少。
而另一方面,新闻报道要求报道对象越
有个性越好。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工作经验要
抽象,新闻报道要具体;做法经验要共
性,宣传报道要突出个性。从这个方面
来讲,非事件性新闻之所以难写,就难
在怎样用生动的方式或载体介绍经验做
法上。解决这个“悖论”,讲故事就是
最好的办法之一。
现实中不难发现,“讲一小时大道
理,不如讲三分钟小故事”。讲故事是
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沟通手段,只会讲
道理的人,总是比不过会讲故事的人。
要想写好非事件性新闻,必须练就会讲
故事、讲好故事的本领。以故事带做法,
通过讲故事来说新闻,不仅可以以人和
事为抓手把经验做法写实写活,还能有
效避免空洞枯燥。
有一次,笔者受命报道某团关怀关
爱新兵的工作。这项工作是所有部队每
年的常态化工作,要想写出新意不太容
易,笔者采访很长时间都没有到突破
口。一次吃饭时,笔者留意到有带兵干
部询问一名新兵的父亲来营后是否已经
离开。原来这名新兵入营后,其做生意
的父亲不太放心,就千里迢迢来营看望
儿子,在新兵营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训
练情况后,父亲很放心,当天就决定乘
车返回,前后在军营待了约6个小时。
了解情况后,笔者从此事人手,很快写
出《上午探儿到军营下午安心返家
乡一~新战士陈德清的父亲来队6小时
记》的稿件,既介绍了该团的相关经验
做法,又通过讲故事使报道变得生动鲜
宋照肃
活、有可读性。
在“观点+例子”模式中,观点、
例子这两样要素必须齐备,观点要有一
定新闻性,例子是用来说明观点的。如
果做不到观点独到,那么就尽量做到例
子鲜活,这样勉强也算一篇能够刊用的
稿子;如果做到了观点独到,却没有合
适的例子说明,那这就是一篇失畋的稿
子。可见,讲故事在这个模式中是重中
之重、成畋所在。
四、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写好非事
件性新闻,必须先要弄懂相关工作,通
过抓准工作特点、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宣
传的针对性指导性。这是一个厚积薄发
的过程,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拿出情怀与
热忱,拿出8小时内外皆是工作时间的
勤奋与毅力,慢慢积累,力求让自己笔
下的工作报道既见人见事,又富有思想、。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新闻
编辑室副主任)
2021 年第 01 期丨Military Correspondent 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92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作   新闻   问题   报道   事件   研究   做法   经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