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江西省《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

数字经济:江西省《关于深⼊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号发展⼯程”的意见》⼀、牢牢把握总体要求,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战略位置来抓
(⼀)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数字经济发展,⽇益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化、数据要素市场化、产业布局赛道化、实体融合深度化、市场培育场景化、要素⽀撑⽣态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量。全省各地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深⼊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号发展⼯程”,是深⼊贯彻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作⽰范、勇争先”⽬标要求的具体⾏动,是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壮⼤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点、筑牢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必须坚持以⼀以贯之的定⼒、赶超⼀流的雄⼼、敢为⼈先的胆识、开放包容的思维、科学专业的精神,坚定不移深⼊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号发展⼯程”,推动我省数字经济⾼质量跨越式发展。
滚球法
(⼆)指导思想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九⼤和⼗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新发展格局,统筹
发展和安全,以推动数字经济⾼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着⼒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着⼒培育产业新赛道,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培育壮⼤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江西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引擎,为携⼿书写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更⼤贡献。
(三)发展⽬标
⼒争⽤5年左右时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持续快于全省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努⼒实现规模倍增、占全省GDP⽐重达到45%左右,数字经济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重达到10%以上,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先⾏区、场景创新应⽤先导区、数字营商环境⽰范区,努⼒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地。
——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基本建⽴创新引领、特⾊鲜明、优势突出的数字产业体系,电⼦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加快突破1万亿元,形成VR(虚拟现实)、物联⽹等⼀批超过1千亿元的细分领域产业集,培育若⼲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前列的产业赛道,部分优势赛道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产业数字化转型先⾏区。制造业数字化、⽹络化、智能化更加深⼊,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产设备数字化率、装备数控化率⼒争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平。物流、⾦融、设计等⽣产性服务业融合发
展加快普及,商贸、⽂旅、康养、家政等⽣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显著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新智造、新⽂创、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业态快速健康发展。
——场景创新应⽤先导区。整合全省资源创机会、供场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场景体系。基本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参与的场景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批标杆性应⽤场景,形成⼀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场景建设成为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名⽚。
——数字营商环境⽰范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持续迸发,多层次创投体系不断完善,数字⼈才加快汇聚。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基础设施进⼊国内先进⾏列,数据资源开发利⽤达到全国上游⽔平。“赣服通”“赣政通”服务⽔平进⼀步提⾼,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成,适宜数字经济成长的⼀流⽣态基本构建。
⼆、重点实施⼋⼤⼯程,做优做强做⼤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创新⼯程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鄱阳湖国家⾃主创新⽰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南昌VR、鹰潭智慧、上饶⼤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特⾊科创城建设,提升南昌⾼新区国家⽂化和科技融合⽰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能级。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动,聚焦VR、移动物联⽹、LED(发光⼆极管)等领域,
⼒争在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产业创新中⼼、制造业创新中⼼上取得突破,⽀持更多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聚焦数字经济优势领域细分⽅向,布局建设省实验室、重组省重点实验室,部署建设⼀批⾼⽔平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端研发机构共建⾏动,全⾯深化与中科院、中国信通
组省重点实验室,部署建设⼀批⾼⽔平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端研发机构共建⾏动,全⾯深化与中科院、中国信通院等⼤院⼤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数字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
2.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梳理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录,精准实施关键技术攻坚⾏动。建设省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协同创新体(院),⼒争在智能传感器、新型半导体、⾼密度电路板、光电材料等数字产业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在电控系统、⾼精密数控机床、⼯业设备数据采集和相关协议合法兼容、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数字化技术上实现新进展。密切跟踪“元宇宙”未来趋势,统筹VR、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发展,⽀持突破近眼显⽰、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等核⼼关键技术,⽀撑相关软硬件设备取得新突破。深⼊推进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加快突破智能感知、新型短距离通信、⾼精度定位等物联⽹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统筹谋划布局量⼦通信、类脑智能、6G等重⼤前沿技术。实施重⼤科研攻关项⽬,形成更多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核⼼技术。
3.建设数字⼈才队伍。制定实施数字经济领域⼈才专项政策,深⼊实施院⼠后备⼈选⽀持计划、省“双千计划”、省⾼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才引进计划等各级各类⼈才计划,加快引进海内外战略型⼈才、
科技领军⼈才、创新团队,⼒争引进50名左右数字经济领域“⾼精尖缺”⼈才。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程,培育新时代“数字赣商”,培养500名左右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创投家。实施新时代“赣鄱⼯匠”⼯程和技⼯教育强基⼯程,⽀持省属⾼校、技⼯学校、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才培育基地,培养2万名以上“数字⼯程师”。
(⼆)产业赛道赶超⼯程
1.布局⼀批产业赛道。深⼊研究数字产业细分赛道,聚焦专业芯⽚、电⼦材料、电⼦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信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基础赛道,VR、“元宇宙”及数字孪⽣、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物联⽹、智能⽹联汽车、⽆⼈机等新兴赛道,⼯业互联⽹、智慧农业、数字健康、数字⽂创、智慧家居、智慧能源、数字降碳等融合赛道,“⼀道⼀策”推动产业能级跃迁。持续开展数字经济风⼝研究,对赛道布局进⾏适时调整、动态更新。
2.推进⼀批重⼤项⽬。按照抢占新赛道、补强产业链、塑造新优势的思路,深⼊实施招⼤引强“三百⼯程”、“三请三回”、“三企”⼊赣,开展“5020”项⽬攻坚⾏动,招引⼀批数字经济重⼤项⽬。组织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年度“项⽬⼤会战”,推动重⼤项⽬早完⼯、早投产、早见效。研究建⽴针对数字经济产业项⽬特点的服务保障机制,在产业基⾦、场景供给、数据开放等领域给予“⼀揽⼦”⽀持举措;对具有引领性的重⼤项⽬,实⾏“⼀事⼀议”、特事特办。
3.培育⼀批重点企业。紧扣赛道发展⽅向,以平台化思维推动与头部企业深度对接,以定制化⽅式赋能独⾓兽企业市场拓展,以营商环境优化⽀持中⼩企业健康成长,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梯队。推动⾏业领军企业、国有企业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的⼤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的⽣态主导型企业。⽀持⾼新技术企业加⼤研发投⼊,强化资本市场对接,⼒争在数字经济领域孵化更多独⾓兽企业。综合采取财政奖补、基⾦引导、股权投资等⽅式培育优质中⼩企业,打造⼀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型中⼩企业。
(三)上云⽤数赋智⼯程
1.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案,编制转型路线图,明确转型⽬标、⽅向和任务,探索不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开展“产业⼤脑”建设应⽤试点,拓展“5G+⼯业互联⽹”应⽤,挖掘产线级、车间级
5G典型应⽤场景,加快建设国家⼯业互联⽹⼤数据中⼼江西分中⼼,打造3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的⾏业级⼯业互联⽹平台,建成5-10个⼯业互联⽹标识解析⼆级节点,⼯业互联⽹标识注册量达到6亿次,培育1000个⼯业APP。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企⼀战略”和“⼀把⼿”负责制,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加快中⼩企
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中型企业深度上云,企业上云数突破8万家。深⼊实施智能制造升级⼯程,培
育2000个以上升级版智能⼯⼚、数字车间。
2.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案,发展数字⽣活新服务,推进⽣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把发展新⽂创作为提升赣鄱⽂化影响⼒的重要抓⼿,积极引进腾讯、⽹易等头部企业数字⽂创平台,挖掘红⾊经典、景德镇陶瓷、海昏侯国遗址、汤显祖戏剧等⽂化时代内涵,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视听、数字艺术、电竞动漫、沉浸式体验、超⾼清视频等新业态新模式,引育原创设计、研发制作、IP运营、代理发⾏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化IP产品。开展传统商贸云化改造提升,培育智慧商圈,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体等为特征的新零售,推动电⼦商务、⽹络直播等规范健康发展。建设智能仓储和智慧物流体系,推进北⽃导航、车联⽹应⽤,开展“互联⽹+货运物流”模式创新,发展云仓、城市末端共同配送等物流新模式。加快推进绿⾊⾦融、普惠⾦融、科技⾦融、供应链⾦融、⽂化⾦融等试点⽰范,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付清算、跨境贸易、⾦融交易等领域应⽤。
3.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深⼊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补齐城乡数字鸿沟。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数字治理,加快智慧农业“123+N”平台建设。培育农业物联⽹⽰范基地,深化卫星定位、物联⽹、⼤数据、⽆⼈机等技术应⽤,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机制,⽀持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互联⽹+”农产品出村进城⼯程,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进⼀步提升“⽣态鄱阳湖·绿⾊农产品”品牌影响⼒。培育数字新农⼈、乡创
客,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
4.推动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加快开发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络综合承载能⼒。建设全省统⼀的开发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批“数字开发区”标杆,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络化协同。发展中央⼯⼚、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业态,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平。
(四)“全景江西”建设⼯程
1.统筹谋划应⽤场景。研究制定全省创新营造数字技术应⽤场景⾏动计划,全域构建与数字化发展⾼度契合的多元应⽤场景,加快打造“全景江西”。推动各部门、各市县资源整合,以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式变⾰,推动政务服务、数字治理、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共享化、集成化。深化推进政务服务、政府运⾏、⽣态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应⽤场景建设,拓展提升“赣服通”“赣政通”功能,助⼒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等省份。围绕精细智能的数字治理场景,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智慧⽔利、数字乡村等领域应⽤场景建设。围绕跨界融合的智能⽣产场景,深⼊推进⽣产制造、⾦融服务、商贸流通、现代农业等领域应⽤场景建设。围绕智慧共享的数字⽣活场景,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就业、交通出⾏、⽂化旅游等领域应⽤场景建设。重点打造“智慧交通”“VR+教育”“VR+培训”“VR+医疗”等具体应⽤场景,⽀持南昌、鹰潭等地开展智慧交通试点。
2.建⽴供需对接机制。探索“政府搭台、各⽅出卷、企业答题”模式,推动数字化应⽤场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链接。组织各地各部门、企业分别提出诉求,梳理形成“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搭建线上线下发布平台,举办场景沙龙、对接会等主题活动,将应⽤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启动创新应⽤实验室和未来场景实验室建设,为应⽤场景提供技术⽀撑和市场验证。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励数字经济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组建场景建设联合体,协同开展场景建设。
3.加快场景⽰范推⼴。组织实施应⽤场景“⼗百千”计划,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供集成应⽤平台。引导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在全省建设50个左右应⽤场景⽰范区、推荐推⼴300个左右应⽤场景⽰范项⽬、培育3000个左右具有爆发潜⼒的⾼成长性企业。
张惠妹演唱会遭罚(五)空间布局优化⼯程
1.建设创新引领区。发挥南昌省会城市优势,强化创新源、动⼒源和辐射源作⽤,建设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南昌VR、电⼦信息等产业基础和优势,在九龙湖区域建设“元宇宙”试验区,构建以九龙湖区域为核⼼,以南昌⾼新区、南昌经开区、南昌⼩蓝经开区为⽀撑的“⼀核三基地”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2.建设承接转移⽰范区。积极对接数字⼤湾区、数字长三⾓,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数字产业梯度转移,创建数字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范区。重点⽀持赣州发挥对接粤港澳⼤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城
市优势,抓住赣深⾼铁开通机遇,⼤⼒发展电⼦信息制造业,培育壮⼤信创、区块链、智能家居等产业,建设粤港澳⼤湾区数字资源延伸承载地。协同吉安等地打造赣深数字经济⾛廊。⽀持上饶⼤⼒发展数字⽂娱、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络游戏研发、智能⽹联汽车⽣产基地。协同鹰潭等地打造对接G60科创⾛廊、定向承接长三⾓数字产业转移的⽰范区。⽀持九江、萍乡等地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武汉、合肥、长沙等地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对接合作。
3.建设特⾊产业集聚区。制定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动计划,⿎励各地依据⾃⾝基础和发展条件,明确赛道主攻⽅向,选择⼀定区域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全省统筹建设100个数字经济集聚区。⽀持赣江新区发挥国家级新区优势,加快吸引知名数字经济企业落户。⽀持鹰潭打造“智联鹰潭2.0”版,建设千亿级的全链条物联⽹产业集聚区。⽀持吉安智能终端制造、九江电⼦元器件、抚州⼤数据、景德镇数字⽂创、宜春智慧新能源、新余智能安防、萍乡智慧旅游等数字经济特⾊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各具特⾊、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培育壮⼤数字经济与地⽅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的特⾊产业集聚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平。
自动化控制系统(六)数据市场培育⼯程
1.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加强政务信息化管理,坚持集约共建,切实防⽌重复建设和资⾦浪费。建⽴公共数据⽬录体系,动态发布数据共享和开放责任清单,推动公共事业单位数据资源统⼀纳⼊。依
托省电⼦政务⼀体化平台,推动省市县三级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和开放。完善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探索建⽴省市县“⼀地创新、全省受益”的数据共享应⽤模式,推动数据回流,提供多样化、定制化数据服务。健全公共数据授权开放管理制度,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利⽤。开展公共数据创新应⽤试点⽰范,举办开放数据创新应⽤⼤赛。
2.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对接机制,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探索开展社会数据资源开发利⽤试点。加快⼯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省建设,探索⼯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开展电⼦信息、有⾊⾦属、有机硅、⽣物医药、纺织、家居⼯业⼤数据应⽤试点⽰范。⿎励企业依法依规运⽤消费⼤数据,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3.探索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加强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相关基础规则和制度研究,推动数据标准化、资产化、资本化。按照政策要求,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及配套机构,规范数据⼊场交易。积极引进并培育壮⼤数据服务商。⿎励设⽴社会性数据经纪机构,规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中介服务。争取建⽴有⾊、中医药等⾯向全国的数据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性数据市场节点。
(七)数字基建⽀撑⼯程
1.全⾯升级通信⽹络基础设施。全⾯推进“双千兆”建设,推动5G⽹络城市和乡镇全⾯覆盖、⾏政村基本覆盖、开发区等重点应⽤场景深度覆盖,推动千兆光纤⽹络逐步向⾏政村延伸覆盖,家庭⽤户普遍
具备千兆接⼊能⼒、⼤型企业机构具备万兆接⼊能⼒。加快部署基于IPv6(互联⽹协议第6版)的下⼀代互联⽹,全⼒推进南昌国家级互联⽹⾻⼲直联点建设,提升⾻⼲⽹络和省际出⼝承载能⼒。建设窄带物联⽹(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综合⽣态系统。推进卫星互联⽹、车联⽹等基础设施建设。
2.统筹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实施数据中⼼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质量发展⾏动计划,落实构建全国⼀体化⼤数据中⼼协同创新体系要求,以“⼀核四副两备”(南昌为核⼼,九江、上饶、赣州、宜春为补充,抚州、鹰潭为备份的数据中⼼空间布局)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全省数据中⼼建设,积极对接“东数西算”⼯程。推进数据中⼼从存储型向计算型升级,推动数据中⼼与多元算⼒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云、边、超、智”多元协同数⽹融合的算⼒体系。加快对效益差、能耗⾼的⼩散数据中⼼进⾏整合和绿⾊节能升级改造,新建⼤型数据中⼼电能使⽤效率值控制在1.3以下,持续提升数据中⼼可再⽣能源利⽤⽔平。
3.稳步发展融合应⽤基础设施。⾼效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撑“智能+”发展的⾏业赋能能⼒。加快⼯业互联⽹标识解析节点建设。重点发展协同便捷的智慧交通设施,⽀持智慧公路、港⼝、机场等建设。推动智慧电⽹、智慧管⽹、智能充电桩等建设,加快建设泛在电⼒物联⽹、能源⼤数据中⼼,构建多能协同的能源数字管理平台、多元融合⾼弹性能源互联⽹。推动智慧⽣态、⽔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态环境数字化监测机制,优化环境治理与灾害应急设施⽀撑。
(⼋)开放合作共赢⼯程
1.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瞄准世界500强、⼤型跨国企业、全国电⼦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百强等企业和顶级研究机构,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和补链招商。“⼀企⼀策”实施头部企业落地计划,招引国内外领军企业在赣设⽴区域总部、研发总部、业务总部、平台总部。纵深推进省政府与阿⾥巴巴、华为、腾讯、⽹易、商汤、中兴、中国电⼦等战略合作协议,将准头部、潜在独⾓兽企业总部作为招商重点。创新合作共赢模式,引⼊“事业合伙⼈”机制,共同建设产业平台、研发项⽬、数字⼈才培训基地。深化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战略合作,推动江西成为基础电信企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区。
2.夯实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快跨境电⼦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建设,发展数字贸易等服务贸易新业态。⾼⽔平举办世界VR产业⼤会等重⼤活动,打造数字经济全球重要会展和⾼端对话平台。深度参与长江中游城市合作发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创新制度供给,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流⽣态
(⼀)改⾰创新政策
1.健全制度标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地⽅⽴法进程,为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广东商学院学报
励企业、科研院所、⾏业协会等积极参与两化融合、VR、移动物联⽹、⼤数据等重点领域的⾏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
2.构建包容环境。坚持市场主体平等准⼊,破除“隐性壁垒”。开展“⼀照多址”“集注册”等登记改⾰,深化“宽⼊严管”的商事制度改⾰,推⾏“容缺审批+承诺制”。探索建⽴应⽤场景建设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包容期”管理,依法审慎开展⾏政执法。
3.创新监管模式。深化信⽤监管、“互联⽹+监管”新模式运⽤,建⽴触发式监管机制,探索“沙盒监管”措施,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领域监管。对新业态新模式设置⼀定的观察期,预留发展空间。对存在较⼤潜在风险的,依法依规严格监管。对触及法律法规红线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防⽌资本⽆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数据等知识产权保护。
4.强化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做好数据备份。加强数据处理活动的风险监测评估,强化利⽤公民个⼈信息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公民个⼈信息⾏为的打击治理。推⼴应⽤区块链、数据安全沙盒、隐私计算等技术,保障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健全⽹络安全保障⼯作机制,强化⽹络完全主体责任,落实⽹络安全等级保
私计算等技术,保障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健全⽹络安全保障⼯作机制,强化⽹络完全主体责任,落
实⽹络安全等级保护2.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涉密⽹络分级保护、商⽤密码应⽤安全评估等要求。
(⼆)⼈才专项政策
我是中国dota的希望2
1.引进⾼⽔平数字⼈才。制定数字⼈才需求⽬录,列⼊全省急需紧缺⼈才引进指导⽬录。制定“⾼精尖缺”数字经济引进⼈才政策,在研发、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就学等⽅⾯给予更具吸引⼒的政策。保障和落实⽤⼈单位⾃主权,探索给予⾏业主管部门直接举荐权。⿎励⾼校、科研院所⾃主认定数字经济⾼层次⼈才,采取年薪制、协议⼯资等办法⾃主决定薪酬⽔平。开展赣籍数字经济⼈才回归专项⾏动,建⽴赣籍数字经济⼈才联盟。
2.培育“新职业”⼈才。进⼀步落实⾼校专业设置⾃主权,⽀持⾼校设置数字经济类学科专业和开设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励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增招⽣指标等⽅⾯予以倾斜。提升本⼟⾼校数字经济领域毕业⽣留赣⽐例。⽀持企业设⽴博⼠后⼯作站。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省有关政策,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才培养模式,加⼤赣鄱“数字⼯程师”培养培训⼒度。
3.激发数字⼈才活⼒。持续推进科技计划项⽬“包⼲制”、赋予科研⼈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权等改⾰试点。构建以创新能⼒、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才评价机制,优化技能型⼈才多元化
评价⽅式。对基础研究⼈才、青年⼈才适当延长评价考核周期。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畅通特殊优秀⼈才⾼级职称直接申报渠道。探索竞争性⼈才使⽤机制,⾯向市场遴选重⼤科技攻关专项⾸席专家,实⾏⾸席专家负责制。
4.优化数字⼈才发展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层次⼈才申报国家级和省重⼤⼈才⼯程。⿎励⼈才创新创业引导基⾦优先⽀持数字经济领域⼈才创新创业。健全新业态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权益保障、职称评价等政策制度,完善适应新职业、新⼯种变化的⼈才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为规范等相关政策措施。
(三)融资⽀持政策
1.设⽴专项基⾦。依托省发展升级引导基⾦,专门设⽴省数字经济发展⼦基⾦,重点⽀持重⼤项⽬建设和⾼成长、初创型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励社会投资⼈和基⾦管理团队共同参股设⽴各类基⾦,⽀持社会资本来赣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
2.⽀持企业上市。⽀持数字经济企业通过股改、并购重组等⽅式对接资本市场,推动数字经济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融资。建⽴省数字经济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对符合条件的新增⾸发上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上市奖励。
微型光纤光谱仪
3.创新⾦融产品。强化⾦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信贷和保险服务。开发数字经济领域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资产质押等产品和服务,创新“云量贷”“⼈才贷”“数字化转型贷”“⽂企贷”等产品,⽤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持数字经济发展。⽀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发⾏债券进⾏融资。引导⽀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产品。
(四)财税⽀持政策
1.加⼤财政⽀持⼒度。完善财政投⼊机制,统筹省级相关资⾦,积极争取国家资⾦,加⼤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场景、重⼤平台、重⼤项⽬及试点⽰范等⽀持⼒度。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作⽤,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产品和服务率先在政务领域应⽤,⽀持装备⾸台套、材料⾸批次、软件⾸版次⽰范应⽤。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新技术企业、⼩微企业、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各项税收扶持政策,以及研发费⽤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全⾯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进⼀步降低数字经济企业成本。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端紧缺⼈才个税相关优惠政策。
(五)要素⽀撑政策
1.强化数据⽀撑。探索建⽴以数据应⽤渗透率、数据质量、数据价值转化为重点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编制政务数据开放对接清单,推动促进各地各部门向社会开放数据资源。探索构建数
据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依法允许医疗、交通、⾦融等特定领域公共数据授权特定机构进⾏开发利⽤。
2.加强⼟地保障。对纳⼊国家重⼤项⽬、省级以上单独选址项⽬清单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域重⼤建设项⽬,使⽤国家配置⽤地计划指标。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励各地积极盘活商业⽤房、⼯业⼚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数字经济主体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8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字   经济   发展   建设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