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1课堂跟踪检测: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生物必修1课堂跟踪检测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是清晰的亮—暗—亮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qe3是什么(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解析】
A、根据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可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无其它细胞器膜和核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能够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根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2.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磷脂中的一种)的微结构域,大小约70nm,是一种动态结构。脂筏的组分和结构特点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一些信号转导单元可以在脂筏中组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分子可以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B.鞘磷脂具有两个疏水的尾和一个亲水的头   
C.脂筏可以参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D.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均含有胆固醇
【答案】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水解度【解析】
A、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鞘磷脂是磷脂中的一种,具有两个疏水的尾和一个亲水的头,B正确;
C、在信号转导时,脂筏可作为特定信号分子的聚集平台,把底物受体和相关因子等募集起来,这些分子严格定位到脂筏,可促进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正确;
D、植物细胞膜无胆固醇,D错误。
3.1959年有学者提出了细胞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统一结构模型,1972年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后者不同于前者的结构特点是(  )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可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①②④    龙岩学院学报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析】
欧文顿和桑格、尼克森的结论都是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错误;
罗伯特森结合观察结果,提出了细胞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静态模型,并没有说明“蛋白质可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正确;
欧文顿和桑格、尼克森的结论都没有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错误;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廖梦雪正确。
4.少量的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发形成脂质体。脂质体可用来作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内,如图为运载药物的脂质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都有磷脂双分子层,有流动性   
B.脂质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易于发生融合而将药物送进靶细胞    001ttt
C.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药物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内   
D.脂质体膜上镶嵌抗体,使脂质体可识别特定的靶细胞
【答案】C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解析】
A、脂质体与细胞膜都有磷脂双分子层,都能运动,有流动性,A正确;
B、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可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融合,B正确;
C、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药物通过胞吞进入靶细胞内,C错误;
D、脂质体镶嵌上特定的抗体有助于识别特定的靶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细胞,D正确。
5.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C中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交流信息,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B.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   
wald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答案】D
【分析】1、图A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B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表示的是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
3、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解析】
A、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依靠胞间连丝交换某些信息,携带信息的物质(如激素)可以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受精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依靠方式,即细胞膜直接接触,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C正确;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依靠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此时不需要受体参与,D错误。
6.信息交流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7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膜   脂质   分子   细胞   蛋白质   信息   结构   磷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