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虐待经历对亲密恐惧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公正该如何是好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1, 11(5), 1236-124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p
/10.12677/ap.2021.115139
儿童期虐待经历对亲密恐惧的影响:
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方大杉,王丹,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6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18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5日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拒绝敏感性对成年人亲密恐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拒绝敏感性量表和亲密恐惧量表对272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期虐待经历(包括情感虐待)都与拒绝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儿童期虐待经历(包括情感虐待)和拒绝敏感性都与亲密恐惧呈显著正相关。②儿童期虐待经历(包括情感虐待)对亲密恐惧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拒绝敏感性的间接作用对亲密恐惧产生影响。结论: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包括情感虐待)和亲密恐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经历,拒绝敏感性,亲密恐惧,中介作用
The Effect of Childhood Trauma on Fear
of Intimacy: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Dashan Fang, Dan Wang, Chunli Yi*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26th, 2021; accepted: May 18th, 2021; published: May 25th, 2021
Abstract余姚市舜水中学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ildhood trauma,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adults’ fear *通讯作者。
方大杉等of intimacy. Methods: 272 adults were surveyed with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and Fear-of-Intimacy Scale. Results: ① Childhood trauma was s
ignif 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both childhood trauma and rejection sensi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fear of intimacy. ② Childhood trauma not only had a significant direct predictive effect on fear of intimacy, but also on fear of intimacy through the indirect effect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Conclusion: Rejection sensitivity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effect in childhood trauma and fear of intimacy.
Keywords
Childhood Trauma, Rejection Sensitivity, Fear of Intimacy, Mediating Effect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1. 引言
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作为成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结,既是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里程碑式的标志。而缺乏与他人建立与维持亲密关系的动力与能力,则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国内外研究者均发现,亲密恐惧是部分个体在追求和发展亲密过程中的显著障碍因素。
亲密恐惧被定义为:由于焦虑,个体与重要他人交流对自身有重大意义的想法、情感时具有抑制性。强调了三个要素:一是个体间信息交流;二是个体对于交流的个人信息具有强烈情感;三是个体对亲密关系对象高度重视,只有同时满足内容、情感效价和脆弱性这三个要素时,亲密恐惧才成立(Descutner & Thelen, 1991; Downey & Feldman, 1996)。研究发现当个体与重要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时,可能担忧在情感上有被伤害的风险,亲密恐惧阻碍了与他人建立与维持亲密关系,导致无法获得有效社会支持,进而可能导致多种消极后果(Sparrevohn & Rapee, 2009; Montesi, 2013; Sobral, Teixeira, & Costa, 2015)。多项研究发现亲密恐惧高分被试更容易自卑、抑郁、焦虑、情感抑制、心理失调以及对伤害或疾病易感(蔺雯雯,2008;Sherman & Thelen, 1996; Khaleque & Ali, 2017)。而对亲密恐惧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表明,成人时期亲密关系中的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从早期亲子关系中迁移演化而来,这其中儿童期创伤的影响最为显著。
儿童期虐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9)的定义,是对儿童有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的实际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
、待、忽视和剥夺。Solomon (1993)研究发现早期的创伤经历会破坏个体与他人建立、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Tanja (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童年期遭受过身体虐待的个体都出现了亲密恐惧倾向,尤其是离婚的被试其亲密恐惧程度更强。Gostečnik等人(Gostečnik et al., 2015)研究发现童年期遭受待的个体可能会选择完全拒绝任何关系,在情感和生理上(生化激素系统也被阻断)完全封闭,害怕并拒绝联结。而冀云等人(2014)的本土化研究论证了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亲密恐惧存在显著相关,且对建立亲密关系有消极作用。
Sherman和Thelen提出亲密恐惧的个体内心渴望亲密,但对被拒绝的恐惧阻止了他们发展和维持亲密的有意义的关系(Sherman & Thelen, 1996)。拒绝敏感性被定义为一种认知–情感处理倾向,导致个体在社
方大杉等
交中产生对拒绝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Downey & Feldman, 1996)。以往研究认为早期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是拒绝敏感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成因,可能造成高拒绝敏感性个体难以应对消极情绪,社交方式适应不良,在人际交往中招致他人拒绝,变得更加敏感,形成恶性循环(Downey, Khouri & Feldman, 1997)。多项研究发现,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抑郁感、孤独感甚至敌意或攻击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Rosenbach & Renneberg, 2014; Rowe et al., 2015; Zimmer-Gembeck et al., 2016; Rohner & Lansford, 2017)。
Rohner等人2019年的跨文化研究论证了人际接受–拒绝理论的论断:“成年人对童年时期父母拒绝的记忆可能与成年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有关,是被依恋对象拒绝的预期结果”,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拒绝预测了成人的心理不适应和关系焦虑,而这反过来又预测对亲密的恐惧(Rohner, 1986; Rohner et al., 2019)。
综上所述,儿童期虐待的创伤经历和拒绝敏感性是影响亲密恐惧的重要因素,但是两者对亲密恐惧的作用机制却未被阐释与澄清,且现有研究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尚未覆盖到广大成人体。因此,本研究拟考察成人体的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亲密恐惧中的中介作用与具体路径,也为未来亲密恐惧的相关干预对策提供一定思路。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通过问卷星在线施测,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0.7%。
被试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25 ± 25)岁;男性53人,女性219人;独生子女156人,非独生子女116人;有恋爱经历214人,无恋爱经历58人。
2.2. 工具
2.2.1. 亲密恐惧量表(Fear-of-Intimacy Scale, FIS) (蔺雯雯,2008)
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在异性亲密关系中交流想法和情感的抑制性。共有35个条目,前30个条目要求答题者想象自己处于一个亲密关系中,后5个条目按照答题者在过去人际关系中的实际情况作答。采用5级评分,1 (完全不符合我)~5 (完全符合我),总分越高,亲密恐惧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重测信度为0.89。
2.2.2. 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 (傅文青,等,2005)
该量表调查儿童期(16岁以前)的成长经历,测量儿童期是否受过虐待。共28个条目,分为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5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1 (从不)~5 (总是),分数分布范围在25~125分之间,总分越高,曾受过的虐待越严重。另有3个条目作为效度评价,不计人总分。该量表总的α系数为0.60,5个分量表α系数为0.51~0.71。
2.2.
3. 拒绝敏感性量表(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RSQ) (赵艳林,2012)
采用Downey编制,赵艳林修订的拒绝敏感性中文版量表。该量表由18个项目构成,采用5级评分制,分数分布范围在18~90分之间,总分越高,拒绝敏感性越高。该量表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
该量表总的α系数为0.86。
与谢野晶子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各量表分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使用Pearson 积差相关考察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拒绝敏感性的相关性;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与Bootstrap程序对拒绝敏感性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方大杉等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文的数据均由自我报告问卷获得,可能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因此,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显示,20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为15.50%,远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成年人的各量表得分比较
成人绘本
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恋爱经历成年人的各量表得分几乎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的待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独生子女受到的躯体忽视边缘高于非独生子女;有恋爱经历的成年人幼时受到的躯体虐待边缘高于无恋爱经历的成年人(表1)。
女子冰球Table 1.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various scales for adul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成年人各量表得分比较
项目
性别
t值
是否独生子女
t值
有无恋爱经历
应用型英语t值男女是否有无
待  5.4 ± .8    5.9 ± 1.7 −2.82**    5.6 ± 1.4    6.0 ± 1.7 −1.96    5.8 ± 1.6    5.6 ± 1.4    1.12 情感忽视18.0 ± 4.9 17.8 ± 4.9 0.31 18.3 ± 4.5 17.2 ± 5.4    1.78 17.7 ± 4.9 18.4 ± 5.0 −1.05 情感虐待8.3 ± 4.2 8.6 ± 3.6 −0.60 8.4 ± 3.6 8.7 ± 4.0 −0.57 8.6 ± 3.8 8.3 ± 3.7 0.57 躯体忽视12.1 ± 1.9 11.8 ± 2.3 0.91 12.1 ± 2.1 11.6 ± 2.3    1.98* 11.8 ± 2.1 11.9 ± 2.5 −0.13 躯体虐待7.1 ± 3.3    6.2 ± 2.5    1.78    6.4 ± 2.7    6.5 ± 2.7 −0.35    6.6 ± 2.9    5.9 ± 1.9    2.16* CTQ总分50.9 ± 6.2 50.3 ± 6.2 0.64 50.8 ± 6.1 49.9 ± 6.3    1.16 50.5 ± 6.3 50.0 ± 5.5 0.51 拒绝敏感性58.3 ± 6.9 59.0 ± 6.2 −0.74 58.9 ± 6.1 58.7 ± 6.6 0.23 58.9 ± 6.3 58.6 ± 6.5 0.33 亲密恐惧113.9 ± 14.7 110.2 ± 14.6    1.65 111.3 ± 14.7 110.3 ± 14.6 0.57 110.1 ± 14.9 113.7 ± 13.4 −1.63 注:**p < 0.01,*p < 0.05。
3.3. 成年人亲密恐惧、拒绝敏感性以及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相关分析
亲密恐惧量表总分与CTQ总分、待得分、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亲密恐惧量表总分与拒绝敏感性得分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得分与CTQ总分、情感虐待得分显著正相关(表2)。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ables
表2. 变量间相关分析
变量  1    2    3    4    5    6 7 8 待  1
情感忽视−0.120*    1
情感虐待0.207** −0.592**    1
躯体忽视−0.089 0.130* 0.084    1
躯体虐待0.032 −0.321** 0.544** 0.019    1
CTQ总分0.264** 0.311** 0.456** 0.499** 0.527**    1
拒绝敏感性0.097 −0.061 0.188** 0.048 0.107 0.155*    1
亲密恐惧0.203** 0.061 0.225** 0.143* 0.070 0.318** 0.334**    1
注:**p < 0.01,*p < 0.05。
方大杉等
3.4. 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创伤经历和亲密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以儿童期经历总分为自变量,拒绝敏感性得分为中介变量,亲密恐惧得分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学历、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恋爱经历为控制变量,考察儿童期经历与亲密恐惧之间的关系。使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设置自抽样次数5000。结果表明,直接效
应为0.26,95%的可信区间为[0.16, 0.37];间接效应为0.05,95%的可信区间为[0.01, 0.10],均不包含0,说明儿童期经历对亲密恐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了拒绝敏感性之后,儿童期经历对亲密恐惧的效应仍为显著,因此,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经历与亲密恐惧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16% (表3)。
Table 3.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表3.中介效应分析
自变量效应效应值标准误
95% CI
相对效应值下限上限
总分
总效应0.31 0.06 0.20 0.43
直接效应0.26 0.06 0.16 0.37 84% 间接效应0.05 0.02 0.01 0.10 16%
情感虐待
总效应0.22 0.06 0.10 0.34
直接效应0.15 0.06 0.04 0.27 68% 间接效应0.07 0.02 0.03 0.12 32%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水平与亲密恐惧程度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恋爱经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中,女性遭受的待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独生子女受到的躯体忽视多于非独生子女。而冀云的研究结果显示,男生、非独生子女、无恋爱经历者在亲密恐惧上显著更高(冀云等,2014);王佳慧的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总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上显著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在躯体虐待和躯体忽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王佳慧,刘爱书,2006)。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样本取样差异所致,其他研究的样本均为大学生,而本研究样本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对亲密恐惧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拒绝敏感性的间接作用对亲密恐惧产生影响。首先,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对亲密恐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密恐惧与CTQ总分及待、躯体忽视、情感虐待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得分无显著关系,这与冀云在2014年的研究结果相同(冀云等,2014)。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亲密
恐惧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依恋理论来解释,成年时期的亲密浪漫关系可被视作早年的依恋关系,个体通过内化与父母的关系,将其中的交往策略和行为模式投射到与其发生亲密关系的人身上,因此早年与父母建立的依恋风格会影响到成年期与他人形成的依恋类型(Hazan & Shaver, 1987)。
此外,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还通过拒绝敏感性的间接作用对亲密恐惧产生影响。拒绝敏感性模型认为,拒绝敏感性源于早期受到抚育者或重要他人的长期拒绝,个体在早期经历中习得了对拒绝线索的偏向注意和过度反应(Baldwin, 2005; Romero-Canyas et al., 2010)。因此,儿童期创伤经历,尤其是儿童期遭受的情感虐待经历可能会让个体在关系中形成被他人拒绝的焦虑预期,而对他人抱持的信念又会影响实际的亲密关系。个体预期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受到拒绝,而拒绝又会伤害良好的自我感知,于是在与重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7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拒绝   敏感性   经历   虐待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