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
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
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
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 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
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 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 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
天黑请闭眼 电影“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古音[,m]、[,n]、[,?]三类 。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
的,即?,k、n,t、m,p)
生命的怒放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在二十年代兴起。北音学的时间只限于元明清,现代汉语中的北方音不包括在内。
、北音:指黄河流域各省的语音,以北平音为代表。 2
*重纽:《切韵》系统韵书的某些韵中存在喉、牙、唇音对立的反切,今称这些对立的反切为重纽,等于在同一韵中出现读音相同的反切。这是指“支、脂、宵、真、谆、仙、侵、盐、祭”一些所谓的三等韵,它的唇牙喉音字有分为两类的趋势,韵图也把它们分别排在三、四等上,所以实际上是三、四等同韵。对这重纽的问题,历来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处理办法,正视重纽问题的,分类就多,无视重纽问题的,分类就少。
*假二等:指本为三等韵而韵图安排在二等位置的字。假四等:指本为三等韵而韵图安排在四等位置的字。韵图是以等韵36字母为经,早期的等韵图将齿音精组(所谓的齿头音)山乡盼着你们来
和照组(所谓正齿音)归为一组,精组占用一、四等的位置,照组占用二、三等的位置。但
是,《切韵》系韵书中照组实际上分为两类,庄组(或照二组)和章组(或照三组)。章组只拼三等韵,韵图排在三等没问题;但庄组既拼二等又拼三等,按理其三等字应该排在三等,但三等已有章组,所以韵图硬性把本应是三等的庄组字置于二等的位置,于是形成了“假二等”。
*对转: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入声、阳声直接的相互转变。如阳声ang、an、am、失去鼻音韵尾,入声ag、ad、ab失去塞音韵尾,即成阴声韵a。反之,阴声亦可转变为阳声、入声。阳声的鼻韵尾变为塞音的韵尾即成入声。反之,入声亦可转变为阳声。清代音韵学家多以入声韵归阴声类,音韵学上的所谓阴阳对转,亦包括入声韵的变化在内。指古韵阴、阳、入三类韵的相互转变,其主要条件是,主元音相同,变化只发生在收尾音的增加、失落和改变上。
银虎阴阳对转
阴阳对转是由鼻音韵尾[-m、-n、-?]的演变造成的。阳声失去鼻音韵就变成了阴声,阴声加上鼻音韵尾就变成了阳声,这就叫“阴阳对转”。前面有这样的例子。
(二)阴入对转
阴入对转是有口塞尾[-p\-t\-k]的演变造成的。入声失去口塞尾就变成阴声,阴声加上口塞尾就变成了入声。前者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后者在汉语中极为少见。 (三)阳入对转
阳入对转是指阳声和入声相互转化。阳声韵换成入声韵尾就变成入声,入声韵换成阳声韵尾就变成了阳声。阳入的关系不如阴阳、阴入的关系密切。象“吻”从“勿”得声,“泛”从“乏”得声,这些都是阳入对转的例子。
旁转: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或入声和入声直接的相互转变。如阴声[a]开口度稍大些则变为[ ],阳声[ ?]开口度稍小些则变为[,?],入声[?p]开口度稍大些则变为[ap]。清代音韵学家多以入声韵归阴声类,音韵学上的所谓阴阳对阴声与阴声的旁转,亦包括入声韵的变化在内。
通转:指一个字在押韵、谐声、假借等方面显示出读音从此部转入彼部的现象。韵部是后人根据先秦押韵情况划定的,就某个字说,从此部到彼部,此为“转”;就彼此两个韵部说,是“通”。
邻转(邻韵):写诗押韵有时候可以用读音比较接近的韵部的字偶尔入韵,这比较接近的韵部
就叫邻韵。用邻韵的现象在古诗里是比较常见的,如《诗经》里下列邻韵就常在一起相押:幽与宵,幽与侯,侯与鱼,脂与微,觉与屋,质与物,月与物等。在近体诗中,也有一些邻韵相押的现象。律诗中第一句的末字押韵与否本来是自由的,所以晚唐以后第一句用邻韵相押的诗就有不少。
旁对转:古音通转术语。黄侃以旁对转指通过旁转与相邻的韵部间接对转,或是通过对转与相邻的韵部间接旁转。王力以经过旁转而后对转这为旁对转,如幽与屋为旁对转(幽与侯为旁转,侯与屋为对转)。如果我们不计二氏所论其中间环节,旁对转指的是相邻韵部之间的对转。如微物文三部与脂质真三部相邻,则微与质、微与真、脂与物、脂与文的想
转都是旁对转。
附声韵:汉语里韵尾是辅音的韵母,也就是“闭音节”里的韵母。古代包括“阳声”、“入声”。
不附声韵:汉语里没有辅音韵尾的韵母。也就是“开音节”里的韵母。古代包括“阴声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6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韵尾   声韵   入声   阳声   研究   阴声   邻韵   韵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