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研究

榆林杀人案D0I:12.13776/j.cCd1020-5219.2222.25.210
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研究
云南开远惊现死亡地带
陈世庆
摘要:上古汉语中的“肉”与"内”字或相讹混,有的已经得到了校正,但还有不少仍处于误识误读之中。《左传•昭公十三年》“获归骨于晋犹子则肉之”中“肉”盖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我这把老
骨头虽回到晋国,犹同您(鲁国)接纳我一样”;《列子•汤问》“弃其杖,尸膏肉所浸”中“肉”亦为“内”字
车刀刃磨
之误,文意应为“夸父尸体的油脂精髓,浸润夸父遗落的手杖”;《孟子•离娄上》"肉罪不容于死”中
朱诺 坦普尔
“肉”亦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即使能纳钱赎罪,其罪连死都不足以宽恕”;《史记•伯夷列传》“肝人
之肉”中"肉"亦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侵犯别人的居室和内眷”。通过对汉以前文献中"肉”"内”
讹混的梳理,归纳“肉”“内”讹混的特点,探讨其原因,0期为学界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上古汉语;“肉”“内”讹混;新考;古文字
中图分类号:H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20-5219(2222)25-0082-27
作者简介:陈世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安徽安庆246210)。
上古汉语中的“肉”与“内”字或相讹混,有的已经得到了校正,但还有不少没有被发现”所谓文字讹混,就是指“汉字系统中,本来文字形体并不相同,可是或因文字书体变化,或因人为错误,若干文字形体的某些部分甚至整字变得相同了”①。本文以汉以前的文献为中心,集中梳理辨析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归纳其特点,探讨其原因,以期为学界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一、对“肉”“内”讹混所作的初步梳理
商标法实施细则(一)古代文献中“肉”“内”讹混的条例
01管子•水地》:“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②戴望《管子校正》对“五藏已具,而后生肉”注曰:
丁(笔者按:丁士涵):“'生肉'之'肉'当作'内''内'上当有'五'字。'五内',谓隔骨脑革肉。'肉'亦'五内'之一,不得专举'肉'0包'五内'。《御览》[人事部]引作'五肉','肉'字虽误,而'五'字未经删去。下文'五肉已具','肉'亦'内'字之误。”③
2.扬雄《太玄经》卷二:“《亲》:次二:孚其内,其志资戚。测曰:孚其内,人莫间也。司马光《太玄集注》曰:“范本'内’作’肉’……王本,内,作,肉’……今从宋、陆本。④
3.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六《毛诗音义中•楚茨《中“内羞”的注释为:“内羞,房中之羞,或作肉羞,非也。⑤
4.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十三《礼记音义之三•乐记第十九》之“内败”的注释为:“或作骨肉之字者,误。⑥
5.《康熙字典》“馁”字条:“《尔雅•释器《:鱼谓之馁。注:肉烂。疏:鱼烂从内发,故云内烂”今本内作肉,恐误。”⑦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字条:“(中),内也。……宋麻沙本作’肉’也。一本作’而’也。正皆’内’之讹。”⑧
①毛远1:《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匕京:蔺务印书馆,2012年,第204页”
②(清)戴):《管子校正》,《诸子集成》(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1036年,第236~237页”
《手机里的秘密》③(清)戴):《管子校正》,诸子集成》(第5册),第2/3页”
④(汉)扬”:、(宋)司马光集注:《太玄集注》,刘韶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80页
⑤(唐)陆德1:《经典释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715年,第326页”
⑥(唐)陆德1:《经典释丈》,第773页”
⑦(清)张玉书等:《康照字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第1415页”
⑧(清)段玉裁:《说丈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0页”
8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6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校正   文字   研究   上海   文意   应为   还有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