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试卷及答案(可编辑)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试卷法官法全文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要观点包括:(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处于入职阶段的教师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和经验具有表面化的特点。()
2.√【解析】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其中,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活动是学习,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专业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教师素质的特点是:(1)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2)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3)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
3.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外课程资源。()
3.×【解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4.√【解析】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题干中的语文老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即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5.小刚坚持“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生活准则,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5.×【解析】题干所述名言译为“你送我木桃,我回谢你一块美玉”,意指“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这体现了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互惠利他性。道德发展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而是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了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后习俗水平的人的道德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所以,小刚的道德发展处于后习俗水平。
6.教师的基本板书要能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表现
教学中心内容的基本事实、基本思想。()
6.√【解析】系统板书,也叫基本板书、主板书。其特点是能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能够表现教学中心内容的基本事实、基本思想。
7.国家课程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难以顾及各学校的特殊性。()
7.√【解析】设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固然有必要,但这种课程免不了带有普遍适用性和更新周期长,
难以反映学校的特殊性,也不足以在课程中及时吸纳新信息,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弊病,而“学校课程”可弥补一些此类不足。
8.小组讨论是一种教学策略。()
8.√【解析】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这一策略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9.×【解析】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期。
10.一般认为,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10.√【解析】按照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说,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大多数人只能在他们有经验和有兴趣的少数领域运用形式运算。同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思维可以达到形式运算水平,但遇到新问题,其思维又会退回到具体运算水平。
1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结果将会以行为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
11.×【解析】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人类学习结果表现在行为的改变和知识的积累方面。人类的行为改变并不全是学习结果,如精神病人的行为改变,只有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才是学习的结果。并且行为的改变有时是外显的,如技能学习,有时是内隐的,如人的思想态度转变。题干表述错误。
1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先知者而存在的。()
12.×【解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担负着学习的指导责任,这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在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中,他主张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存在的,促进者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指导而是帮助。
13.知识的储备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3.×【解析】知识基础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但仅有知识的堆砌也不一定能发挥知识的作用。知识基础主要是通过数量(知识总量)和质量(知识结构)两方面来制约问题解决的效率。并非知识掌握得越多,解题效率就必然越高,形成恰当的知识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前提条件。题干表述错误。
14.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表明该生的亲社会行为已经达到移情取向水平。()
14.×【解析】处于他人需要取向水平的儿童会根据他人的需要作出助人的决定,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去助人时较少有移情表现和内疚。题干表述错误。
15.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角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再把掌握的应对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训练方式称作肯定性训练。()
15.√【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题干所述即是肯定性训练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6.学习准备状态受智力发展和技能掌握的影响较大,受生理发展状态的影响较小。()16.×【解析】生理方面的发展是构成准备状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儿童才能顺利地学会某些动作和行为,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超越阶段进行学习往往不能产生有效的结果。所以,生理发展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影响很大。题干表述错误。
17.在学车过程中,每次练完倒车入库后,琪琪都会在睡前将倒车入库过程在脑海里默默过几遍,琪琪的这种做法属于心理练习。()
17.√【解析】心理练习是指在头脑内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行过程的一种练习方式。心理练习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的限制,而身体几乎不会产生疲劳。题干所述即是心理练习的典型事例。
18.习惯了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就想不到杯子也可以用来插花,这属于思维定势。()18.×【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题干所述体现了功能固着对人的思维的消极影响。19.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其监护权由学校行使。()
19.×【解析】所谓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民法总则》是根据亲权和亲属关系来设立监护制度的。在一般情况下,我国的监护主体与亲属的人身关系密不可分,监护权是亲权和亲属权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既与学生无人身关系也非社会监护机构,没有对学生的监护权。
20.某教师经常上课迟到,没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学校可以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
旁路研究所20.√【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题
干中的教师经常迟到,没有履行教师义务,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损失,所以,学校可以依法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21.在某小学六年级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教师让没有带教科书的一位学生回家取书,而这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此事故属于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21.×【解析】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学校事故,从责任承担方式上,大致可分为学校直接责任事故、学校间接责任事故、学校无责任事故。其中,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教师随意不准学生进教室上课或让学生中途离校,而导致学生在校外发生事故,这类学生伤害事故一般属于学校间接责任事故。题干表述错误。22.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
22.√【解析】任何法律上的救济,均起因于侵权损害,无侵权损害就无所谓救济,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实施法律救济活动的前提。
23.某班数学老师要求家委会使用班费给全班同学购买某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练习册,该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3.√【解析】题干中的数学老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方面的要求之一是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4.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是基础。()
24.√【解析】在教师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集里中学
B.政治功能
C.生态功能
D.文化功能
1.C【解析】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通过教育既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又能够促进人们的环保行动,优化生态环境。题干中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讲垃圾分类的知识,主要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定向功能
www.ddd13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选择功能
2.D【解析】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表现在:(1)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2)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选择;(3)在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种类繁多的教育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这些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实质上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也要求人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给予取舍,教育目的在决定这种取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西周时期的教育特是“学在官府”“学术官守”,这体现了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力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地域环境
成都广播影视学院3.B【解析】略。
4.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张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教育理念为()。
A.实质教育
B.生活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用教育
4.C【解析】张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教育理念为形式教育。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论者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
5.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表明教师必须具备()。
A.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
B.扎实的专业知识
C.高超的教学实践能力
D.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5.B【解析】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因为面对学生,教师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6.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角度看,当一个教师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那么,该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
A.“非关注”阶段
B.“虚拟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
D.“任务关注”阶段
6.D【解析】叶澜等人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把它分为了“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五个阶段。其中,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
7.强调学生的兴趣,注重研究,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种观点属于()。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7.A【解析】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8.在一个5~10人的教室里,由一人扮演“教师”,其他人扮演“学生”,轮流转换角;“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模拟教学,专门训练一两种教学技能,并利用视听设备记录实践过程,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获得反馈信息。这种训练方法是()。
A.翻转课堂
B.小组合作学习
C.教育实习
D.微格教学
8.D【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9.老师说:“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回答……”,这是课堂提问中的()。
A.引入阶段
B.拟题阶段
C.列题阶段
D.评价阶段
9.A【解析】课堂提问的过程分为拟题阶段、引入阶段、列题阶段、听答启发和评价阶段。其中,在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够作答……”
10.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减法时,如“16-8=8”。教师要求学生准确给出得数。并要求学生学会“用十减”“减十加”等两种以上的计算形式,这属于教学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维与智慧苗逢春
D.情感态度价值观
10.A【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题干中教
师“要求学生准确给出得数”“要求学生学会两种以上的计算形式”都属于知识层面的学习,故该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11.最能体现教师权威意识的教室座位安排形式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6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教师   学生   教学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