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断。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陈胜者,赵之良将也。(《陈涉世家》)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者,……”式表判断,如:
(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论贵粟疏》)
(3)方柯者,中国之人。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也”式表判断,如:
(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4、在谓语后“者也”连用。,“……,……者也”式表判断,如: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5.“者也”都不用。如:
(1)(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2)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超过,胜过)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6.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悉”、“本”“诚”“皆”“亦”“素”等表示肯定判断,加强肯定语气。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臣乃市井鼓刀(动刀做声,谓宰杀牲畜)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2)吟鞭东指即天涯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今之傫(lě)i然(聚集的样子)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只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五十步笑百步》)
(10)且相如素《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用动词 “是”“为”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变循环发动机(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 世界人体之最
   
注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5)中峨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
 
(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8.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4)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5)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二、疑问句的格式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一) 用疑问代词的(谁、何、曷、胡、安、孰、焉、奚、盍、盖等),例如:
1、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为何人哉?”
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4、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
5、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
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7、“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8、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七台河市高级中学
10、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11、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庄子•外篇•秋水》
1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讲求)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
1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14、则盍(通“何”)反(通“返”)其本(王道)矣。(《齐桓晋文之事》)
15、盖(通“盍”,意思是“何不”)亦(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二)、 用疑问语气词的(乎、欤、耶、哉、为等),例如:
1、“尔亦知射乎?”(《卖油翁》)
2、 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
3、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4、“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对象数据库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7、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
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史伶官传序》)
9、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询《六国论》)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哉?(《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1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13、蹈死不顾,亦曷(通“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14、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记》)
15、何辞为?——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三、被动句的格式
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事受事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生者,即施事者,如“我写字”。
第二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他被人踢了一脚”。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  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依法行政(3)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4)其印为予从所得。 (《活板》)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7)为乡里所患《周处》 
(8)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9)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11)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
3.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5)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6)故虽有名马, 祗(zh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7)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乐工罗程》)
(8)百里溪举于市。(《孟子二章》)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传》)
(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4)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5.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1)今日见辱(表谦敬意)问于长者。(李朝威《柳毅传》)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7、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
失歌症测试
(1)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
(4)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总被雨打风(指的是历史风雨)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5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判断   谓语   被动   表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