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介环境下“表情包”的传播现象

新一代的洗衣粉新闻视界
韩金凤
61
视界观.2021.01
浅析新媒介环境下“表情包”的传播现象
浙江癌症村杨韫卿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摘    要:“表情包”是新媒介环境下产生的传播符号现象。本文研究探讨新媒介环境下国内的表情包传播现象,认为表情包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运用网络流行元素表达认知态度情感的非语言符号,并通过拉斯韦尔5W 传播模型分析表情包的传播结构与效果。关键词:表情包;新媒体;符号  一、“表情包”现象
自网络诞生以来,给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长远而深刻的变革。在传播邻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也带来了许多新兴的符号现象“表情包”。
有学者认为“卡通形象式网络表情和图片式网络表情是传统网络表情符号向表情包的一种过渡。”
[1]
即表情符号的
概念之中涵盖表情包,同时表情包也是表情符号的一种历史演进形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表情包这种新形式并未取代原有的初级表情符号,而是和初级表情符号共同运用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环境之中。
表情符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有学者将表情包描述为“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在社交平台上与他人沟通。”
[2]
北京青年报网站>导电复合材料
该描述强调了表情包的内容和传播媒介。
表情包传达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范围,同时除了定义内容之外还要对表情包的符号本质和发展过程进行界定。因此,表情包应该描述为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运用网络流行元素表达认知态度情感的非语言符号。
二、“表情包”传播结构分析
为了更好的考虑传播环境对于表情包产生的影响,在这里借用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5W 传播模型进行探讨。
表情包的传播主体多元,注重自我表达。表情包的形成与发展与传播主体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表情包制作多由专业媒体平台进行,大众在这里的角是接受者和复制者,并未真正拥有借用表情包进行个性表达的信息权。新媒体产生带来了转机,他们鼓励用户创作,例如表情包创作者可以在后台上传自制表情包,并开设自己的主页,供其他用户打赏。以“葛优瘫”为例,众多年轻人用这一表情包来表示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力感,这已经不局限于浅层的情绪表达,而是进入到更深层的自我呈现,体现的是多元传播主体自身的生活体验,即用户的感受与表达由自己表现。
表情包传播内容植根于丰富网络文化资源。表情包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过程也是大众文化日益丰富的过程。一个典型的表情包包括文字和配图,其中文字多取材于网络流行语,例如“都是套路”和“皮皮虾我们走”,其图片取材于影视作品、网络红人,例如“西游记”“小胖”。表情包取材于各类文化资源并形成新的文化内容。“丧文化”就是一例,许多表情包使用者为90后,这一代人面临着来自于学习、工作、家庭的种种压力和抉择,有一部分人陷入迷茫,感受到改变现实的焦虑和无力,当这种感觉与微博上看到的
人文主义的内涵精巧拍摄的网红猫狗图片不谋而合时,一系列“猫生无望”“单身狗”的表情包也随之诞生。
传播媒介本身与表情包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新兴传播媒介促进表情包的传播,为表情包提供了用户广泛的平台。有学者指出,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去节点化传播,其影响结果之一是信息呈现病毒式流散[3]。表情包因其本身内容方面的优势,加上社会化媒介开放宽松自由的环境,变得更易于在大范围内传播。另一方面,表情包增进了媒介平台的活跃度。网络或者说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了它的用武之地。从多层次传播角度,人际传播中的个体可以选择有益信息来自我呈现,而社会传播中,有些公共账号利用表情包配文字的方式进行宣传,增进受众对于该账号的交际距离,中国月球探测器“玉兔号”微博账号便是一例。
从传播者和传播效果角度看表情包,可以借助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需求类别进行探讨。首先,使用者基于一定的情绪表达和美感需求使用表情包。例如当在里受到红包后,于是许多用户选择用带有动态笑脸的表情包表达加强的谢意。之后,在人际整合需要方面,表情包使用者在发送表情包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对于自我的认知。例如有些用户发送动物主体的表情包,他们在使用类似表情包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自我呈现与认同,希望留下良好印象。在不同体之中,表情包的使用都有利于加强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例如朋友之间的“斗图”。最后,表情包的使用活跃了交流也缓解了交际压力。一些表情包包含的逗笑调侃内容常常能使交流双方会心一笑,生活工作之中的烦恼和压力也得以缓解和调剂。
三、结语
表情包现象并非孤立的符号现象,而是伴随着新兴的媒介的出现而广泛使用,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下所处的传播环境密不可分,更与时代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表情包产生于网络时代,表现网络时代的特征,以社会化媒介为依托,同时也在塑造着传播形态。对于表情包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从一个微观小切口入手探索宏观的网络传播环境。注释:
[1]孙雨婷.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新闻知识,2016.
[2]王月.浅析“表情包”兴起的特点及其影响[J].传播与版权,2016.
[3] 彭兰.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5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表情   传播   网络   表达   环境   媒体   例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