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新媒体下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两岸闽南语歌曲的发展现状(一)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发展概况在台湾,受政治压制、社会运动、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闽南语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从“官方打压”到“社会热潮”的转变。1975 年,台湾掀起了“唱自己的歌”的民歌思潮,直接推动了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与流行。80 年代台湾本土意识的大量积聚为闽南语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背景,台湾基层民众的“意识认同”也借用闽南语歌曲被加以强化,直接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投身到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中,出现了诸如叶启田、潘越云、张清芳、匡飞飞等闽南语流行歌手,音乐格调也从70 年代以前的哀婉、悲苦向乐观、拼搏等风格转变。闽南语歌曲的制作、发行形成规模,滚石、福茂、飞碟等大牌主流唱片公司开始把闽南语歌曲当作主要业务,出版了众多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唱片。1987 年台湾“解严”之后,台湾民众过去长期被压制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直至1994 年“文建会”推动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促使了闽南语歌曲井喷式的发展。因为此阶段闽南语歌曲在立意和曲风上,与之前的大相径庭,因此也把这个时期(上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的闽南语歌曲称为“新台语歌曲”。与主流大牌唱片公司相互抗衡、并行存在的非主流的小型唱片公司瞬间崛起,比如台湾水晶唱片、“黑名单工作室”、真言社唱片、浊水溪公社等。这些
非主流的唱片公司以批判、解构、多元化的方式演绎着台湾闽南语歌曲,将嘻哈、饶舌、摇滚、民谣、蓝调等音乐元素糅合进闽南语歌曲之中,使歌曲更具现代感、感官感,也因此培育了年轻听众的小众市场。此
粟裕战争回忆录阶段代表性的歌手有陈明章、伍佰、猪头皮、潘丽丽、林强、罗大佑等等。这些歌手不仅注重歌曲本身的审美价值与个人情感,而且强调创作的时代性与批判性,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流大型唱片公司纯粹的商业化导向的运作模式。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主流唱片公司强大资本的打压和党政文化施压下,非主流音乐的创作精神不得不做出让步,导致上世纪90 年代末以后,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台湾闽南语歌曲的辉煌停留在了90 年代。
(二)福建闽南语歌曲的发展现状福建的闽南语流行歌曲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思潮,从台湾传进来的。由于福建与台湾有着天然的语言文化关联,所以,台湾闽南语歌曲一进入到福建,就被迅速接受与传唱。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传入大陆的台湾闽南语歌曲并没有汲取地方文化的营养得以发展,更多的是停留在传唱的表面上,有规模有质量的本土创作非常少。甚至与粤语歌曲相比较,闽南语歌曲的点播率和传唱率都比较低。两岸闽南语歌曲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根源上看,闽南语歌曲的基本元素于福建地区的民谣与歌谣,以及在两岸各种地方戏剧与音乐元素的滋养下不断演化与发展,最终在台湾形成独具特的闽南语流行歌曲。福建-台湾-闽台,这是闽南语歌曲发展的基本路线。如果说闽南语流行歌曲出现在台湾,那么根源与发展则在福建。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发展现状总体好于福建,但也呈现出共同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闽南语歌曲的传唱出现年龄上断层,普遍流行于35 岁以上的人,年轻体较少,这跟闽南语、闽南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关系。二是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职业化程度较低,台湾尚且还保留着部分闽南语歌曲创作的职业歌手,福建地区则是寥
寥无几,基本上都是业余爱好者,更不用说职业团队了,就连红极一时的西岸男孩组合也不是专门唱闽南歌曲的。三是美式、日韩流行歌曲的日益渗透,闽南语歌曲受到了强大的市场冲击,闽南语歌曲缺乏新的生命力。面临共同困境,不管从文化管理部门还是民间,闽南语歌曲的推行者都在努力加强两岸文化交流,除了常规化的研讨会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闽歌赛。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从20XX年年至20XX年年,共举办了  6 届,这个赛事规模巨大,范围广泛,从福建、台港澳、东南亚地区到北美国家都设置了分赛场,使得“爱拼才会赢,唱给世界听”的大赛口号传遍了全世界,也捧红了一大批优秀的闽南语歌手。另外,由厦门文广新局主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11 届,普遍影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育了大批年轻创作者,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除了以赛事的方式复活闽南语流行歌曲加强两岸的创作交流之外,福建闽南语歌曲的发展可以借鉴台湾走文化产业的道路,将审美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结合,发挥本土优势,助推福建闽南语歌曲的再度繁荣。
二、台湾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启示台湾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1994 年,台湾提出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以文化管理部门引导、地方民众共同参与的方式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20XX年年,台湾“文建会”制定《挑战20XX年:台湾发展重点计划》,提出在20XX年之前带动台湾经济实现转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计划的重中之重。在《挑战20XX年:台湾发展重点计划》
1995年语文高考第一题
中,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分为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共13 项。其中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属于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的范畴。台湾政策的优待,促使闽南语歌曲较早就走上文化产业的道路。台湾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实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根植于台湾的文化构建过程中。同样,福建闽南语歌曲的发展不能脱离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大背景,相反,应该借鉴台湾经验,保护好、传承好闽南文化,尤其是闽南传统文化。首先,管理部门保存闽南文化资产。在台湾很早就有专门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明确规定在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资产的保护方面,管理部门要发挥主要的作用。闽南语歌曲的元素于各种传统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在台湾生根发芽、繁茂生长,比如明花园歌仔戏、霹雳布袋戏等传统剧种在台湾已经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创意产业。福建对闽南文化资产的保护,相关的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更多地是停留在“博物馆”保护上,盘活式的传承发展还比较薄弱。其次,以激励的形式支持闽南歌曲的现代创作。台湾文化管理部门在1992 年就出台了“文化艺术奖助条例”,规定文化管理部门对现代文化创作的补助和责任,形成了一些方法,比如说1996 年设立的“基金会”,由文化管理部门成立并投入母金,每年以利息补助艺术家做创作,这已经是一个稳定运作的基金;此外有“文馨奖”,对出资赞助文化艺术事业的企业给予表彰;又有文化艺术表演节目票券的税收减免;影响最大的是百分比公共艺术,所有的公共建筑工程,必须拿
出其中1%的预算作为公共艺术设置。这些办法都极大地鼓励了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也为闽南语歌曲培育了广泛的听众体。福建近几年也提出设立闽南语歌曲教育基地的思路,但是基本上都局限在高校,参与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者,以市场调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台湾对闽南语歌曲的运作模式基本采用了产业化的机制,一方面在人才培育、内容创作、出版发行、推广传播、投资融资等方面以市场机制进行调配,催生了大批的中小型的唱
信息学
片公司,另一方面很多的创作者坚持着闽南语歌曲的特殊性,使得闽南语歌曲除了语言上的差异,还有意义上、审美上、音乐上的个性。
回转半径三、以新媒体思维探索福建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闽南歌曲的创作与传播可以借用“互联网+”的思维,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产品内容,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拓宽传播渠道,整合两岸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创建区域文化品牌,做到对闽南文化真正的保护与传承。
(一)创新闽南语歌曲的文化产品内容,培育年轻听众以产业化的思路发展闽南语歌曲,实则赋予闽南语歌曲新的文化生命力。闽南歌简单理解就是“用闽南语来唱的流行歌曲”,那么流行歌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创作。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发展是伴随着台湾“文化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的大趋势发展起来。1994 年台湾文化等相关管理部门提出来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赋予了“文
化产业”在地方重构中的重要意义,20XX年年,陈其南等人在全球化和传统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概念。至此,台湾的经济重心从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空间数据库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歌曲   文化   台湾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