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第十二章抒情作品
氨茶碱缓释片第一节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1、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地表现内心情感的文学活动。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一般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相对。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抒情指偏重于表现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抒情指“表达情思”。
2、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区别:抒情性作品偏重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它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诗,特别是抒情诗,是抒情性作品最主要的体裁,最典型的形态;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也以抒情见长;一般而言,戏剧文学以叙事为主,但中国的戏曲文学却以抒情写意为主要特征;小说是叙事性作品的主要体裁,但有些小说具有鲜明的抒情性,被称为“抒情小说”,这种小说兼有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双重品格。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它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当然,分类总是相对的,在叙事性作品中可能有抒情因素,在抒情性作品中也可能有叙事因素。
白马湖之冬
二、抒情与现实
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评价。情感来自对生活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
2、抒情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其特殊性在于:①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往往反映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②抒情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反映具有强烈地主观彩。③抒情反映具有主体的评价性。④抒情不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抒情主体的内心世界协调一致的审美世界,由此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占有。因此,抒情既受现实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又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超越时空的创造性和较高的心灵自由度是抒情最根本的特征。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什么是造型艺术1、抒情中的自我: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因此可以说,抒情是一种自我表现。充分表现抒情主体的独特体验和思想,是抒情主体自觉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表现,是评价抒情性作品的尺度之一。
2、抒情具有社会性。①抒情主体的个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素养,因此,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②抒情是一种社会交流,作者表现自我的感受同时意味着向隐含的读者进行心灵的交谈。一方面抒情主体的自我表现会对他人发生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某些观念意识、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等,也会对抒情主体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作品打上社会性烙印。③抒情主体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虽然抒情不是说教,但是抒情主体总是在情感反映和评价中或维护、加强或反抗、削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属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因此,伟大的抒情诗人总是深切地关心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总是把自我与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统一起来。
四、抒情与宣泄①抒情与宣泄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倾吐上有相似之处:都是情感的释放,是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但是,抒情是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与思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并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宣泄。②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其次,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
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抒情性作品是由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两个因素构成的。二者是
直接融合的。抒情内容:是指本文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它往往是一种体验、感悟或心境,具有无法用普通话语来充分表达的“不可言传”性。抒情内容的这种朦胧性、含混性导致了它对抒情话语形式的直接依赖,抒情内容的表现必须借助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而读者把握抒情性作品的内容也只有直接去感受抒情话语。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能象征地表现情感,用声音和和画面的组合形式来表现难以言传的抒情内容;抒情主体把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中,达到二者的融合。而读者直接接触的也是抒情话语,读者通过抒情话语得以体悟抒情内容,因此,抒情话语是欣赏和分析抒情性作品的直接切入点。
(二)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普通话语突出通讯功能,抒情话语突出表现功能。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是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为了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语言常规,创造出极富表现力的抒情话语。一方面使语言更加精炼,另一方面使语义趋于复杂和陌生化,以直接表现新鲜的情感经验。抒情话语的复杂化和陌生化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为了达到新奇的审美效果。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是由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三要素组成,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三个要素的关系可从声与情、景与情进行分
析。
(一)声与情
结核菌抗体1、诗与乐:诗与乐有着悠久的同源关系,抒情诗则是最接近音乐的文学体裁。抒情作品的音乐性只是一种比喻说法,实际上,抒情诗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与音乐有别:首先,抒情话语的语音现象不同于音乐的音响组织。其次,抒情话语是由词构成的,词有声又有意。
2、声调与情调音调:字音之间变化而有序的组合形成了和谐的音调。音调既可以产生优美的音响效果,又能加强词语的抒情效果。格律:是抒情话语的声调组合规范,其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声情并茂:指抒情性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状态。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抒情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
3、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情感运动形式:是情感活动的起伏、强弱和转折等等。
(二)景与情
1、诗与画借描绘景物来抒情是抒情诗的一个普遍特点,中外文论中均有诗画相同的说法,但对诗画
大连港口
关系的看法在不同的民族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
2、情景关系:诗中之景不是自然景物,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之情也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征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情与景不可分离,情景交融就是意境。
3、真与幻诗的真实主要不是指客观的真实,而是指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逻辑的真实。为此,诗人有时要打破物理的真实,创造出某种“幻境”,以达到写景的逼真和抒情的真诚。情景交融:抒情性作品中描写的景物和情感水融般地结合在一起就是情景交融。具体表现为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写景之语成为象征性表现情感的写情之语。
第三节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抒情话语的修辞是指抒情作者为创造审美化的抒情话语所采用的特殊用语方式。主要有: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一)比喻与象征
1、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明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似关系,用喻词来连接。隐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来连接。借
喻:既无喻本,又无喻词,只有喻体。
2、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意象)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二)倒装与歧义
1、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往往可以大大强化诗句的感觉效果。
2、歧义:一个诗句包含多重意义。歧义造成语义的含混、复杂,丰富了抒情话语的情感内涵,是产生“余味”的重要源泉。
(三)夸张与对比顶尖人才
1、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2、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对比的运用往往形成含蓄和反讽的意味。
(四)借代与用典
1、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互相替换。或用一物代另一物,或用部分代全体。
2、用典:就是在诗句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意。典故可分为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大类。用典使抒情话语简练、含蓄而内涵丰富。
二、抒情角
1、抒情角的含义: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见的抒情角有:第一人称的抒情、代言式的抒情和叙事者的抒情。
2、分类:①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是作者直接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一种抒情方式。有直接情愫,更多的是借景抒情。“我”就是作者自己。②代言式的抒情方式:作者作为代言人,以他人的口吻来抒情。代言式的抒情方式造成了抒情内涵的双重性:抒情性作品中主人公的抒情是外抒情层,作者的情感表现是内抒情层。③叙事者的抒情: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4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抒情   话语   情感   表现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