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块一  教育基础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知识,而是被培养成接受统治、不反抗的顺民;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教育是一般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关注人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目的。
(1)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教育类型、层次、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2)教育功能的全面化。教育内涵逐渐扩大,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和生产性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
(3)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明显。
(4)教育发展的全民化、终身化和民主化。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教育思潮。
3.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a.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b.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c.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A.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2.小学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B.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C.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A.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B.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C.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
(5)小学教师的特点
A.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复现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个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示范性与传授性相结合。
B.小学教师的素质: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与一定的文化素
养,并同时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第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发展
1.核心理念: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全人发展(该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大众化和个性化,即教育机会均等
A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合整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
B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了过程本身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亦有目的性价值。
(2)课程内容: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3)学习方式: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建构。
A.建立新型的知识观。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B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4)课程结构:从分科到综合。分析:是对事物进剥离、解剖,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各种过程、关系以逐个研究;综合:是把关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的认识统一起来在思维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认识。
(5)课程评价:评价促发展(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6)课程管理:从集权到民主。
3.总体目标: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理论和同志“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根本任务:全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建设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5.指导思想: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的“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基本目标:推行素质教育。
7.具体目标:
A.课程的功能(核心目标)B.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C改革传统课程内容D课程实施的改革E.课程评价的改革F对课程管理策略的改革
8.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A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B评价内容多元化C.评价主体的互动化D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9.工作方针:《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促进公平(基本教育国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第三章小学校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管理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
2.学校管理目标(依据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
领导队伍建设目标教职工队伍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建设目标制度建设目标、教学管理目标、育管理目标、体卫生管理目标、办条件目标、教育研究管理目标、学校家庭社会协调管理目标。
4.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A.(1)方向性原则(2)有效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科学、规范性性原则(5)系统、整体原则(6责任制原则
B.(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5.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起始)实行(中心)检查(继)总结(终结)
第四章小学老师的专业发展-知识与能力
块二    学生指导
第一章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其指导方法
第三章小学儿童思想品德的养成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章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第二章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小学班级活动的指导
第四章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与学生教育
块四    学科知识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
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
第三章小学英语课程
深圳防疫站
第四章小学科学课程
块五    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章数学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章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英语课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科学课的教学设计
块六    教学实施
第一章课堂的组织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1.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这个组织框架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客观条件,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活动构成方式。
2.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师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教学(2教师如何合理地安排及利用时间、空间和其他教学的条件来展开课堂活动、教授教学内容(3教师以什么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4教师通过什么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发生联系,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 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1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与途径(2)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教学的效率(3制约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取。
4. 课堂教学组织类型:
1班级授课形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最为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即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组成一定人数的班级来管理。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的真正奠基
基本特点:A. 学生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被分别分配在各自固定的班级,同步地接受教育。B. 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C. 学科进行教学,即每节一般用于教授某一特定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科目由不同的教师分承担。D. 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即每门学科一般都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各学科的各学年、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优点:A.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B. 年龄和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按统一的教材,根据统一的进度要求,进行统一的全班性教学,各门学科均按照一定的
教学时间安排有计划、有顺序地交替轮流进行。C. 年龄和水平大致相等学生同在一个集体相比年龄水平相差较的学生之间更能产生心理的共鸣,更易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D. 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主,同时兼用其他方法,使教师的教育理想、智慧和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E. 班级授课形式提供给教师相对大量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地相处,这亲可以及时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心理与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方法。
其缺点:A. 班级授课形式强调学生同一时间内按照统一教学进度学习统一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强调统一性有利于照顾大多数的同时,不利于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B. 由于受到固定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往往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将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开以适应课程的要求,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与贯通性。C. 班级foreignization授课形式采用的同步教学,是一有利于教师统一讲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被于了被动的地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培养,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学习的自主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
(2)分组教学形式: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学生编成程度不一的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分开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嗜血dna
特点:A. 通过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作为集体中的一成员,要主动地参与活动,共同努力,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B. 分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主动的兖矿休闲网络能动的,有利于减少班级授课形式学习中的学习分化现象。C. 分组教学是学生自主地共同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优点:A. 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B. 利于开展课堂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问题解决和决策等)得到较充分的发展;C. 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能强化自己的学习因此,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半圆式教学形式即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排成半圆形状进行教学。
优点:出足够大的教室空间,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教学活动。
(4)分层次教学形式
(5)个别化教学形式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每个学生的能力修改得到最大发展为目标,以班级教学的调适与分化为基本方向,教师单独指导个别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缺点:个别教授系统化、集中化程度低,因此速度慢、效率低随意性强,只能适用于学生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情况。
优点能做到有的矢,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5.  教学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构建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同化的过程。如果已有经验不能直接构建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即要通过顺应的过程,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重组。广义上来说,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主体,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上来说,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教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1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