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1998.04.17
【字 号】赣府发[1998]9号
【施行日期】1998.04.17 透明加密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冷窝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98年4月17日 赣府发〔1998〕9号)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各类职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以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遍及全省城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的比例达57.40%,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目前我省的职业教育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然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重升学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企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办学体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运行机制有待搞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亟待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还很薄弱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时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施《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实现“科教兴赣”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特作如下决定:
  一、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教育的局面。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为动力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奋斗目标。
  2000年前奋斗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至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到2000年,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继续办好3个高等职业教育校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积极改办1至2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开展就业前的职业培训,逐步试行劳动预备制度,强化并积极发展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拓宽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培训质量;重视下岗人员的转岗、转行培训,促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傻博士
  ——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抓好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试行综合性职业培
月台 艾雯训基地和培训集团化工作。2000年前,各县(市、区)和省直有关部门、行业要在现有学校、教育培训中心机构的基础上,改办好1所示范性的中等骨干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要改办好2至3所。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实行培训集团化。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201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江西职业教育体系,使从业者均能受到从业岗位需要的良好职业技术训练,使中专、职高和技校的在校生达到62万人,85%以上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过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
  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
  (三)改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坚持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和促进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方向,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岗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要求或职业技术等级标准来确定专业及教学内容。要积极做好职业需求预测、职业指导工作,加强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加强实验室、实习工厂和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把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直接上岗
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为生产和岗位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主动面向乡镇和农村,加速对乡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训更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有一技之长、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面向农业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围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培养农业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以及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等所需人才。要按照“瞄准一个市场、依托一项资源、开发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众”的办学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要把定点联系一个或多个厂、矿、场或乡(镇),作为与社会密切联系的一条办学主要途径。鼓励和支持包括各类广播电视学校、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依托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办学方式的共同发展。
  (四)改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办学活力。要认真落实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自主权,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有条件的学校要采取公开招聘的办
法,选拔能人担任职业学校校长;也可以实行建立校董事会制度,广泛吸纳社会能人担任董事,共同承担发展职教的责任,共谋职教发展大计;还可以有步骤地对一些职业中学进行“国有民办”方式的改办试点。
  (五)改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要加速推进中专、技工学校招生收费并轨改革,实行缴费上学。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就业应逐步转到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轨道,毕(结)业生通过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实行形式多样的招生制度。有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希望学得一技之长的学生,原则上可直接进入学校学习。根据学生在校学制、所学内容及成绩等,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或结业证书、培训证书。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要重视发挥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的作用,全面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就业政策。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在取得毕(结)业证或培训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
书(技术等级证书)。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一律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考核录用的方法择优录用人才,要通过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布人才信息,使各类职业学校毕(结)业生公开、公平竞争就业。职业学校毕业生自行到就业单位后,劳动部门要积极办理有关手续。相同水平的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和待遇上一致。具有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毕(结)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工作的,免于培训。企事业单位(含乡镇企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招收获得“双证书”的人员就业、上岗,在农村招工及录用从事技术性强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社会化服务管理人员,也应当首先从获得“双证书”的人员中选拔。
  (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在县(市、区)范围内,为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作用,改变“小而全”、分散办学、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现象,在县(市、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下,依托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培训中心,建立和办好职业教育中心或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走集团化培训之路。这个中心或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可以进行职业学校教育,也可以进行职业培训。暂时还没有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中心的县(市、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努力办好示范性职业学校或综合性职业培训机构。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要深化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办学规模。2000年前,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平均要达到1000人以上,技工学校在校生数平均500人以上,职业中学在校生数平均600人以上。有条件的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在现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力争办好一所综合性的以工科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
  (七)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要按照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在教育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并依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管理和规范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和培训机构。
  企事业单位(含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下同)要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自办或通过提供经费、实习场所、专业教师等与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上级主管部门要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对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目标管理。
室内wifi定位
  (八)切实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德育工作。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
始终坚持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要结合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改革政治课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担负起跨世纪建设重任的“四有”新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0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1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职业   教育   学校   发展   办学   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