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次作业答案
二、名词解释:
1、初等教育:是对公民所实施的初等程度的教育。包括儿童的初等教育和青壮年的初等教育。它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2癸卯学制:我国的现代初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初,19041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从此,我国现代初等教育制度开始建立。这个学制将整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学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三级,初等小学堂收壮族姑娘出嫁为什么要穿黑嫁衣?7岁以上儿童入学。
手拉手网
3、初等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教育改革运动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是按照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运用教育规律,对落后的教育状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变革,使其超越现有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初等教育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412日,全国人大六届四次全会正式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随后颁布第3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71日施行。《义务教育法》共18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简答题:
1、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答:第一,初等教育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必要基础学力
第二,教育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占全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
2)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3)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论述题:
1、联系本地区教育实际,阐述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答:一、从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教育改革。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乔什霍华德二、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初等教育为把科学技术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必要基础学力。第二,初等教育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初等教育现状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就我国而言,改革和发展初等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也是由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
四、从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体系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一个多层次、我因素、多形态、多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二次作业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改革目标:是目标的特殊性在教育改革活动中的反映。所谓教育改革目标是教育改革意欲达到的最终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它是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统帅整个教育改革工作。
2、生态德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生态德育包括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物生息繁衍的态度等教育内容。
3、生命德育:就是指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发展的教育活动。
4、德育目标:是指党和国家及社会对少年儿童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纲要的核心部分。
三、简答题:
1、初等教育改革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答:(1)基础性与发展性。(2)艰巨性与长期性。(3)复杂性与层次性。(4)系统性与整体性。(5)多样性与丰富性。
2、试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三部门联合发布9个新职业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
答:一、初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1)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2)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
二、初等教育改革是对落后教育现状的变革与改造。落后教育现状的表现是:(1)在教育的着力点上重智育轻德育;(2)在教育过程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在教育目标上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4)在教育内容上过多过难,忽视学生身心特点;(5)在教育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6)在对教师管理上重使用轻提高。
三、初等教育改革是对国外教育经验的借鉴与超越。(1)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转向基础教育及国民素质教育;(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3)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重视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初等教育改革是对现代化教育蓝图的展望与追求。第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的水平状态;第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第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第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五、初等教育改革是对教育规律的实践与探寻。(1)教育受生产力的制约,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作用。(2)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目的与内容。(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又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次作业答案
二、名词解释: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体现国家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一般基础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的课程。
2教学过程: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万能轧机
3、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目的具体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方式。
教学手段是指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专门途径和特殊形式。它是一般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是教具功能和教师作用的凝结。运用这些教具,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及其所产生的力量,就是教学手段。
三、简答题:
2、新一轮的初等教育课程内容创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课程内容的现代化。(2)课程内容的人文化。(3)课程内容的综合化。(4)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3、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目标与要求是什么?
答:1、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目标。(1)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2)探索能最大限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3)寻求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源或信息来源及渠道,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初等教育教学目标。
2、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要求。(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2)加强课外活动。(3)加强与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实践环节。
4、如何理解初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
答:(1)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体现科学方法的整体性。(3)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论述题:
新时期初等教育德育工作应树立哪些德育理念?答:(1) 生活德育的理念。(2)生态德育
的理念。(3)生命德育的理念。(4)智慧德育的理念。(5)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第四次作业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指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广泛地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启发式精神,以学论教,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力求认识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重视发展早慧少年教育,重视发展个性和因材施教等。
2、课外教育: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意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课外教育,包括校外及家庭中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外教育则指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教育不受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比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具有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涵养品德、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锻炼才干、培养特长等独特的功能。法制与社会发展
3、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初等教育改革研究设计方案是在进行研究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是为验证研究假设、实现研究目的所绘制的施工蓝图。
4、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主体性:教师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他的主体性。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主体,他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变革自身的活动来引起、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他把教育改革的影响作为手段,用它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教育对象上去,使教育对象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简答题:
3、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简明具体地表述研究方案名称。(2)简要说明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阐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4)提出研究设计的步骤和方法。(5)预期研究的成果形式。(6)交代研究人员结构及研究管理措施。(7)进行必要的研究经费预算。
4、简述在初等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答:(1)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优秀传导者。(3)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有效管理者。(4)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特殊影响者。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中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0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改革   发展   教学   研究   活动   目的   形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