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1.07.01 远程浏览器隔离
曾昭科【文 号】教发[2001]33号
现金比率【施行日期】2001.07.01
麦哲伦海峡∙【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教育部 二00一年七月一日 教发[2001]33号)
  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二十多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为21世纪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全国有2541个县(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两基”验收。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达到2500余万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提高到42%左右。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到20
00年,在学人数达到11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从80年代初的2%左右提高到11%左右。研究生在学人数由1980年的2.2万人增加到30.1万人,累计毕业近60万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均得到较大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80年代初的4.5年提高到目前的8年左右,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毕业生由80人上升到400人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由1050人上升到1380人,初中毕业生由2600人上升到4000人,文盲从2800人下降到760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超甜玉米  2、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部门办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迅速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
纵深发展,招生、收费、考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正在抓紧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得到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校均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等学校在推动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军。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解决了一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近些年来,高等学校获得的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左右,得到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达到二分之一左右。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大拓宽,完成了一批重大课题研究,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研究与宣传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学术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4、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民众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1990年的5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563亿元。同时,还适当使用了国内金融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体育设施等办学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5、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通过各种形式,改进和加强了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民办教师问题基本解决。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正在逐步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
  6、教育法制建设成就显著
  制定并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以教育专门法和行政法规为骨干,以教育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教育督导制度不断完善。
  二、“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的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综观世界教育现状和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各国间人力资源素质的差距不但十分显著而且将长期存在,国际间高层次人才争夺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教育,采取各种措施,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
  “十五”期间到2010年前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劳动者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必将发生重大变化。21世纪,我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今后5到10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紧
完成并不断深化各项重大教育改革,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把人力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千方百计缩小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困难。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从业人员中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1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4%左右。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虽在不断增长,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重大教育改革还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现有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未能全面形成,尚未建成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的任务很重。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有待尽快提高。办学条件急需改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教育的外部大环境也须不断改善。对于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采取措施,正确决策,逐步加以解决。
  三、“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要点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的、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基本原则是: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努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0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发展   改革   取得   人才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