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岗地行地质平面图

实验目的:
1、让学生通过地质构造模型分析,将复杂难懂问题形象化,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使此理论课的;
疫情中的软肋
2、通过地质平面图的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阅读地质平面图的步骤、方法;分析地形地貌、底层、地质构造等要素,使学生能够编写出完整的地质报告,充分锻炼学生具有概括、综合能力,同时将理论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地质图中去教学重点在此得到深化和突破;
3、通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绘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一、地形地貌
本地区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的峻岭,高程为1800m;最低点位于地图西南角和松岭的正南部,高程约为50m,全区最大相对高差近1750m。本区有三个山顶,一个山坡:西北角的峻岭,坡向为东南方向;中部的星岗;东部的东山;东北部的北山坡,坡向为正南方向。在西南部的石家一带和松村的正南方向为低地;在中部的张村一带、王村一带以及李家附
近为垭口;王村的东北方向,位于北山坡和东山之间有一冲沟。
二、出露地层和缺失地层
本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上统(O3)、志留系下统(S1)、志留系中统(S2)、志留系上统(S3)、泥盆系下统(D1)、石炭系下统(C11、C12)、石炭系中统(C2)、石炭系上统(C3)、二叠系下统(P1)、二叠系上统(P2)、白垩系下统(K1)、晚第三系中统(N1)、晚第三系上统(N2)。
本地区缺失地层有:泥盆系中统(D2)、泥盆系上统(D3)、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统(K2)、早第三系(E)。
管坯本区的岩层主要是从南向北由老到新逐步变化,同时顺着岩层由老至新,地形总体也逐渐升高。晚第三系仅分布在西北角。本区大概经历了两次地壳运动,一次是峻岭地区地壳的上升运动,一次是石家和松村一带地壳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褶皱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本区石炭系下统(C12)与石炭系上统(C3)地层间岩层产状一致,但缺失石炭系中统(C2)地层,所以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白垩系下统(K1)与二叠系上统(P2)底层之间,缺失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所以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区晚第三系中统(N1)与石炭系上统(C3)、二叠系下统(P1)、二叠系上统(P2)三个地质年代较老的岩层接触,且产状不一致,所以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石炭系下统(C11)与泥盆系下统(D1)、志留系上统(S3)、志留系中统(S2)三个地质年代老的岩层间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地质构造
本地区有一个水平构造和一单斜构造(未考虑褶皱的两翼)。
水平构造位于西南角的峻岭,从其周围的岩层和等高线的分布关系可以推知是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所形成的。
倾斜构造位于正东的东山,顺向坡,可能是由于地壳在抬升过程中的不均匀造成的。
区内有两个褶皱构造:石家褶皱、松村褶皱。褶皱形成的原因多为受水平挤压力形成的。
石家褶皱的核部,位于石家附近,轴向沿西北——东南延伸。核部地层为泥盆系下统(D1),两翼岩层对称分布的是志留系上统(S3)、志留系中统(S2),两翼岩层走向大致沿西北——东南,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所以石家褶皱为向斜褶皱。
松村褶皱的核部,在松村附近,轴向也是沿西北——东南延伸。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上统(O3),两翼对称分布的是志留系下统(S1)、志留系中统(S2)、志留系上统(S3),两翼岩层走向一致,倾向相反。所以松村褶皱为一背斜褶皱。松村背斜构造因受F4断层沿南北方向切割而发生水平错动。
区内有四条断层:
F1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平行,倾向相反,断层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是一正断层。F1断层形成年代在N2时期之后。
F2断层层面向东南方向倾斜6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垂直,东南盘岩层分界线向东北方向移动较为明显,是一逆断层。其形成年代P2与K1之间。药网
F3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平行,倾向大体一致,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是一逆断层。
其形成时期在C2与C3之间。
F4断层沿南北方向切割松村背斜构造,从断层周围的地层分布明显看出,断层的西盘相对向北错动,东盘相对向南错动,对应岩层宽度基本没有变化,是平推断层。F4形成的年代在S3和C11之间。
思考题:
可转换债券
1、因为在平面图中的单斜构造符合“V”字形法则,所以在地质图中我们可以判断坡向和岩层倾向的关系即可以知道哪些是顺向坡,哪些是逆向坡,这在实际中对于道路工程的选线或道路边坡的开挖等等都是有直接而紧密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剖面图。
展望五国2、联系: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它们所反应区域地质的要素如岩层的产状、地质构造情况等等是一致和统一的。
区别:地质平面图是表现的平面展布信息,横向的延伸,表现的同一时期,不同地点的地质情况。地质剖面图表现的是剖面上的信息,垂向上的发展变化,表现的是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现象变化。
体会:
在刚开始工程地质第一章的岩石理论学习时,总感觉不清楚,很茫然,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这些岩石没有任何的接触;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实物去认真的观察和研究。所以呢,一切的东西都是书本上写着的,都是记硬背的,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而没有通过亲自去认识来的容易。
实验是检验理论最好的途径,也是学习实用性知识最好的方法。通过几节工程地质的实验课,收获很多,也知道了很多。
第一:在对于岩石的理解和认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不再是书上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是通过实际的亲身观察各种岩石标本,来熟记和识别,这对于以后在工作中是很有帮助的。第二:通过老师带领着我们对地质平面图的阅读以及相关模型的分析,使我知道了很多工程中实用的相关规律,也掌握了阅读地质平面图的步骤、方法;会分析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等要素,能够编写出完整的地质报告。总之,实验课的学习是将理论课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充分锻炼了自身的读图等方面的能力。
工程地质课,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但在这里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在第一章岩石的理论学习中,希望老师们能将每一种岩石标本从实验室借出,让学生能够提前的认识或者是将实验课和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这样能使同学们在学习第一章的时候不会显得很茫然,虽然PPT能提供图片,但效果绝没有直接对实物的观察来的实际。
第二:可以将实验的课时,稍微延长。因为不管是看岩石标本还是读图,总感觉时间太紧。拿第一次看岩石标本来说,一方面需要我们完成实验报告,一方面又要观察和认识岩石,时间太紧,因而大多时候都是为了填实验报告而忽视了对岩石的认识,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有悖于开设实验课的初衷。
以上是我的体会,也有几点不是太好的建议。
氯化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10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质   岩层   构造   岩石   褶皱   断层   地层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