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崛起的助推剂 评马汉的海权论

美国海军崛起的助推剂
———评马汉的海权论3
贾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Ξ
摘 要:马汉是美国杰出的海军史学家和海军理论家,其海权理论著作被誉为“海军的《圣经》”。他把海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对美国海军建设和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键词:马汉;美国海军;海权理论中图分类号:K 825.2;K 7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1)0320105204
The Boost Motor of US N avy ’s Rise
———C omment on Mahan ’s Sea P ower Theory
J I A Jun
活在春天里(Department o f History ,Beijing Normal Univer 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
Abstract :Mahan ,Alfred Thayer (184021914),an excellent American naval historian and theorist ,is well 2known for his Sea P ower theory master 2
piece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e Bible of Navy ”。He em phasized Sea P ower theory m ore strongly than ever before.I t exerts profound effect on American navy and foreign affairs.Therefore ,it is w orthwhile to do s ome research on it.K ey words :Mahan ;Us Navy ;Sea P ower Theory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是美国杰出的海军史学家和海军理论家,其海权论著作被誉为“海军的《圣经》”。其中,1890-1905年出版的《1660-1783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793-1812年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及法兰西帝国的影响》,《制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被公认为海权论3部曲。马汉把海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而且该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外交紧密联系,对美国海军和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史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并不充分,且因受意识形态影响,目光多集中于批判其“侵略”、“扩张”的
一面。[1](P72)
而在西方,他的著作除在一战后几年时间里倍受
责难外,各国海军都是承认甚至推崇其“价值”的。
[2](v ol18,P143)
本文试图在剖析马汉海权论内容的基础上,扣紧它与政治、外交相结合的特点,给予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并分析它被誉为“海军《圣经》”的原因,以就教于学界前辈。
一、马汉对于海上战略战术的论述
马汉认为:“海上战略不同于军事战略,因为它在和平时期正如在战争时期一样是必不可缺的。在和平时期,……通过购买或条约的手段占领一方领土所取得的胜利,其优越性或许是通过战争也几乎不能取得的。……要学会给最初只作为短暂用途之地予以确定性占领,……海上战略因此而得以奠定、支撑、提升一国的海上力量。战争时期如此,和平时期也如此。对它的研究,对于每个自由国家的公民都是利害
相关、具有实际价值的。”[3](P23)
此种思路与《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慎战”颇为相象:在长期不懈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力图用战争之外的手段、以最少的损失,去换取最大的利益,实在是上上策。作为一种扩张战略而言,它尽量避免走穷兵黩武之路,使国家利益不会顾此失彼,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战略。
马汉认为:“尽管许多战争的具体情况随着武器的进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历史的教科书中,却有某些教义
是永恒的。”[3](P3)
他在吸取了帆船时代的某些战术的同时,还吸取了一些适用于海战的陆战原则。其中最有争议的是集中兵力原则:将海军兵力适时地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对敌优势,而在另一方向牵制敌人,以保证主要攻击取得胜利。他反复提到的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模式,“海军的中坚或根本力量应是那些攻守能力平衡、既经得起严重打击又能给敌人以重创的舰只。其他舰只是它的陪衬,为它而存
在。”[4](P406)
这种观点在阿伦・米里特等人所著的《美国军事史》中遭到抨击,被认为固守帆船时代大舰巨炮理论,忽视了
潜艇、飞机和等新式武器的应用。[5](P266)
这种评价并不客观。
首先,这一原则主要集中在1890年出版的《1660-1783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当时潜艇的运用还不成熟,飞机
501—Ξ收稿日期:2000207209
作者简介:贾 (19782),男,山西原平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主要从事历史学研究。
第24卷第3期2001年5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 ol.24 N o.3
May. 2001
尚未投入实战。到1911年,马汉最后一部海军理论著作拉尔夫 斯坦曼
———《海军战略》出版时,里面已有运用艇和潜艇进行防御的内容。在那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20年是什么概念应该不言而喻。
其次,他对这一原则的论述是辨证的。集中兵力,先有“心理和信念的集中,决策的集中,然后才会有
兵力的集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上打击一个目标。永远不要企图在一个时间做两件事情,除非力量超过双管齐下还绰绰有余的时候”;“作战力量固需集中,而补
给力在可能时必须分散”;“兵力在转移时也应分散”。[6](P579)
可见并非一味“集中”。集中与否,在于能否使本方相对安全,并可以给敌以重创。
再次,从马汉一直倡导的进攻原则来看,进攻是远洋海
军的主要功能,“攻势是强而有效的作战方式”,[6](P579)
不赞成只为近岸防御而建立海军,
“如果美国海军不能把敌人拒于海岸之外,至少我们的被封锁是可能的;倘若我们连艇也缺乏,被封锁则必为可能;若无力设置火炮带和带,那么我国海岸完全会遭到炮击。战端一起,则无力防
备。”[4](P407)
因而“对于美国面临任何军事危险的最佳迎击区是美国本土之外,也就是海上。对海上战争做好准备———既准备好迎击来自海上的进攻,也准备好发动海上攻势———就
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有备无患。”[4](P413)
用一支难以对敌形成优势的力量攻击敌人是很危险的。如果对方没有漏洞为我可乘,我方则是必败的。从这点来看,集中兵力不无道理,而且在马汉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也包括现在),美国海军一直沿着“进攻性”的方向发展。它把大型航母作为编队的核心,加以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的支援,实现了强大的对舰、对空和对地攻击能力,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了狼牙棒。以至于海外出现了什么“不好”的苗头时,美国总统会首先考虑哪个航母编队距该地最近。
因此,我们应给这一原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从战术上讲,在马汉的时代,集中兵力原则在处于攻势时可以迅速予敌以重创,即使在潜艇和飞机投入战争后,这一原则也并未过时。因为当时水面舰艇的敌人是单一的,舰载武器必然是单一功能的;而当水下和空中也出现敌人时,舰载武器功能必然相应增加,且会出现担负单一作战任务的新舰种,如猎潜艇、扫雷艇等。马汉所指的集中兵力并非战列舰在数量上的简单相加,战列舰是编队的核心,但不是全部,不同舰种有不同的任务;集中兵力也不是量化此舰与彼舰的距离,而是各类战舰经合理配置,适时地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对敌优势,几海里还是几十海里并不重要。集中兵力虽然有被敌海空力量饱和攻击的危险,但有效的战舰配置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以几舰的损失取得更大的胜利。
而上升到战略上,集中兵力所形成的强大进攻力,势必战则胜,不战则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二、马汉对海权要素的论述
马汉认为:“广义上的海权不仅包括海洋上的军事实力,还包括和平贸易与航运。……生产,具有交换产品的必须性;航运,借此交换才能进行;殖民地,方便并扩大了航运活
动,并通过建立安全区对此进行保护……”[3](P28)
这些要素相互依存,但在本质上只有两方面:一是海外商业利益;二是海
军力量。没有海外经济利益便难以也无须建立强大的海军;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可能保证其海外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海上力量构成示意图:
安桥606
保护
扩张
商船队
基地网战列舰编队
马汉还对比英法两国并联系美国自身,系统地列出了海权的6点要素:一是据有直接通向海洋的地理位置;二是拥有深水良港的海岸线以及流经肥沃农耕地带的巨大河流等自然结构;三是沿海地区人口的适当分布;四是具有从事航海和开发海上资源的足够人力;五是具有经商才能的民族秉赋;六是奉行明智政策的政治结构。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既不用在陆上奋起反击,又不会被引诱通过陆地进行领土扩张,那么其面对大海的单一性,与一个四周皆为陆地的国家相比,就有一种优势。……地理位置可能会提升或分散海上
力量。”[3](P29)
因而得出“加勒比海将因运河的建成而成为一个巨大的交通枢纽……美国对于该航路的位置将类似于英国之于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国家之于苏伊士运河……美国应
在加勒比获取宜作基地的地点”[3](P33-34)
的结论。
不过,马汉对美英地理位置的对比并不确切:英伦三岛漂离欧洲大陆,四面环海,资源匮乏,市场狭窄,海洋是其经济的血管,加上当时任何国家对其进攻只能来自海上,而英国狭长的领土又使其没有战略纵深,故“海军决胜”对于英国是必须的,否则就会致命。而美国东西濒临两大洋,南北则与别国接壤,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四,资源丰富,有被南北国家进攻的潜在威胁,因而需要一定规模和战斗力的陆军。应该看到,美国不用“在陆上奋起反击”,是建立在加拿大与之友好且南美诸国已成列强殖民地的基础上的。一旦英美对
抗,而加拿大与英结盟,美国将不得不“奋起反击”
(而以马汉的设想,陆军将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可见,马汉片面抬高海军是在为扩张理论根据。因为“海军决胜”对于美国而言,并不同于其对英国的作用。
三、马汉的外交思想和对海军职能的论述在对欧洲问题上,马汉认为“当前在欧洲只有英国和德国有着他国望尘莫及的力量,这体现在他们的富有、他们有效的工商业体制及英国强大的海军和德国强大的陆军。其
他国家只是站在两国的一边……”,[7](P129)
“今天不可能有哪个国家能独霸海洋,英美两国基于共同血缘的亲近感,可能
在控制海洋上建立合作。”[4](P367)
他希望同英国达成和解,并以血缘上的特殊关系与之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因为“英国因其强大的海军和在我国周围拥有坚固的据点,无疑是最可
怕的可能敌人。”[4](P296)
   但同时,他决不想依附于什么强国,“美国应就保护主义与其他国家打交道,必须认识到,……他们势力的变化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在我国利益可能受到
侵害时,一定要与其分道扬镳。”
[7](P182-183)
在对拉美问题上,马汉坚持门罗主义,并通过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海军实力,提出了一些见解,其中很多内容成为现实。马汉对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分析,是从经济地理
6
01—
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双重角度进行的。他说:“这个共和国并无十分接近海外经贸中心的港口。因此,其地理位置对于商业破袭战十分不利。”[3](P31)“而一个国家如果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并控制着世界航运的一条咽喉要道,那么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3](P32)“古巴和牙买加这两个被视为要点的岛屿对于控制墨西哥和加勒比海最具实质性意义。就位置和资源而言,古巴又处于上风……它比其他岛屿更像陆地,资源丰富,物资可以根据舰队的需要从内陆运至目标地,无需冒海上被截获的危险,……另外,古巴海岸线的狭长、航路走向的多样,使其被彻底封锁的可能降到最低。”[4](P353-354)1898年,几乎与马汉表达这一思想的同时,美国即对西班牙宣战,进入古巴,进行了实质上的占领。后来在古巴1901年制宪会议上,“美国有权干涉古巴,有权在古巴建立海军基地”的词句被写入古巴宪法。
在对亚太问题上,马汉则提出占领夏威夷和与欧洲列强共享侵华利益等观点。他认为:“一个海军据点的军事或战略意义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具备的力量和资源状况。三者中,第一点最重要,……”而“夏威夷正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在濒临北太平洋东岸的各国或地区之中,美国的人口多得多、利益大得多、力量也强得多。在一条运河尚未修通的前提下,这个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4](P313-316)“我们独享一个关键的据点,没有什么竞争的对手,而且在那个广阔的范围里也不存在这个据点的替代物。”[4](P315)早在1893年,数百名美籍武装分子颠覆了遏制美国在夏势力的李留卡奥拉尼女王
政权,美国不久便承认了新政权,并于1898年正式予以兼并。
马汉对于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发表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完全赞同,认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目标就是阻碍其他强国向有四亿人口的中华帝国推进。……中国必须保持完整———这不是出于慈善动机,而是因为它对于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至关重要……为了普遍的利益,必须使中国对欧洲和美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开放,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8](P270)
毫无疑问,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马汉的外交思想散发出弱肉强食的“丛林主义”味道。在他眼里,据有战略位置的弱小主权国家理应成为强国的海外殖民地;某些国家的“门户”不仅要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开放”,还要在思想上“开放”,乃至完全被纳入西方体系。为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尽管其分析惊人地正确,然而,这毕竟是强权盛行时代的冠冕堂皇的强盗理论。
与外交思想相联系,马汉详细论述了海军的职能。对此,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国俱乐部的会员证。“和个人一样,国家的首要法则是保全自我,通过适当的方式获取国家所需的东西。[8](P206)而“决定着政策能否得到完美执行的最关键因素
是军事力量,……而海军在力量的运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5](P381)
(2)撑起商人腰杆的力量。“纯粹的商业竞争完全基于工业和经济效率。然而不管一个强国在这个方面如何出,也只会在无力操纵的情况下才依靠效率去竞争。……没有海军的强大,在海外使用其他力量就无从谈起。而且,海军具备根据需要在世界任何要求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出现的能力。”[7](P158-159)
(3)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一个国家不会无条件地服从那些协调或公断的结果,只有借助强制力才能使其行为和这类结果一致。”[7](P162)
(4)占领殖民地的工具。“基地本身正是一串有着逻辑上的承先启后关系的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链条就是: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这个链条总结了英国海权成长的过程。”[7](P159)
胜利
海军职能实现途径示意图:
海上基地网
和战列舰编队
控制交通线
制海权
(5)争取和平的威慑力量。“拥有并运用武装力量并不一定意味着战争。人们可以而且实际上常常在不引发战事的情况下,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力量,且越是得心应手,越能和平地达到目的。手无寸铁根本不能保障和平。”[7](P185)
四、马汉的理论成为“海军《圣经》”及其原因
老实说,谁第一次称马汉的海权论为“海军《圣经》”笔者至今仍未查清,但这一盛誉能得以长期流传,必然有其合理性。它被比拟为《圣经》,至少表明了两点:第一,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二,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的确,马汉的《166021783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以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899年,马汉的崇拜者———本杰明・特拉西出任海军部长后不久,就提交了一个建造战列舰20艘,巡洋舰60艘,以至形成一支拥有200艘现代化军舰的海军的构想;[9](P324)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称其为奇妙的书,并命令每艘军舰的军官休息室必须有该书的翻译本,而更多的海权论著作则被翻译成了日文。[10](P397)
那么,是什么使其成为“海军的《圣经》”的呢?
马汉在《166021783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的引论中写道:“关于已逝时光的军事历史研究对于纠正战争的指导思想、帮助建立灵巧的战略战术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深入研究西奥多・莫姆森的《罗马史》和诺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等军事著作,并考察英国在17-18世纪同西班牙、荷兰及法国争霸过程中的多次海战的出发点。马汉的这种思想和做法既体现了军人的理性,又体现了史家的智慧。马汉从小在西点军校长大,后毕业于美国海军最高学府———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他在海军服役了25年,并在南北战争后担任新港海军学院院长,美西战争中及战后担任海军5人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担任过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可以说,军人兼史家的经历是马汉的理论在当时众多的海权理论中脱颖而出的主观原因。同时,马汉的成功也是时世造英雄。用马克思的话概括,就是:“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P11)
7
1
可以说,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海军仍默默无闻。
当时,英、法等老牌列强的海军已经铁甲化和巨炮化,甚至连南美的智利也开始装备铁甲舰,美国海军则处于尴尬的境地:“大不列颠的海军在全球每个角落活动,扩大并保护着帝
国,支持着英国公民的权利和雄心的时候,美国海军军官即
使见到南美共和国的海军军官,也会觉得羞愧。”[10](P395)
美国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与老牌列强竞争,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如图所示,19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促使美国政府谋求对外扩张,而海军力量与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其成为美国军事力量中亟需发展的对象。国会议员已认识到,
“采取强硬的对外政策而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持,就是招致灾难”[9](P324)
,以至于出现了“建设海
军,直到用完国库里的最后一块美元”[9](P324)
   的呼声。在马汉提出海权论之前,发展海军已经纳入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从拉瑟福德・海斯到本杰明・哈里逊,几乎没有一个不是
支持建设强大海军的。[9](P324)
但究竟如何发展,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实际可行的策略,且最初的发展方向———建立以巡洋舰为核心的舰队是保守的,即使建成,也难以与欧洲列强抗衡。马汉的理论,使国会中的大部分议员认识到海权要靠强大的舰队来维护,加上马汉在著作中一直以海军强国英国为例,更使他们因羡慕大英帝国的“光荣”而急切地希望看到本国的战列舰在海上游弋,从而使美国海军转向“大炮巨舰”发展。
同时,在南北战争后就已出名的马汉,以他的理论吸引了一批有影响的人物,如西奥多・罗斯福(曾任海军部长助理,后任美国第26任总统)、卡内基(钢铁大王)等人,并加入当时执政的共和党。西奥多・罗斯福是马汉海权论的坚定执行者,他在执政期间,斥巨资扩建海军,美国海军获得了巨大发展,他的生日也被定为美国海军日。下表为1890-1914年美国海军支出的状况:
坚硬的荒原
财政年度联邦总支出(美元)海军总支出(美元)海军支出所占比例(%)1890年318040711220062067101990年5208608475595307810181901年5246169256050697811131905年56727891411755030820171909年69374388511554601116171914年
735081431
139682186
1910
  正因如此,美国海军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到1900年时,已成为仅次于英法海军的世界第三大海上力量。初步的成功使美国政府坚定地沿着海军强国的道路走了下去,马汉的海权论也被普遍接受,并继续指引着美国、甚至德国和日本海军的发展方向,影响深远,被誉为“海军的圣经”,而马汉本人也被称为“美国海军之父”。
参考文献:
[1] 冯承柏,李元良.马汉的海上实力论[J ].历史研究,1978(2):722我国名画家张善子擅长画什么
83.
[2] Encyclopedia Americana[Z].Danbury :Americana C orporation ,1980.[3] 马汉.1660-1783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A ].萧伟中,梅然.海
权论[C].北京:言实出版社,1997.[4] 马汉.美国的利益[A ].梅然.海权论[C].北京:言实出版社,
1997.
[5] 阿伦・朱利特,彼得・马斯洛斯金.美国军事史[M].军事科学院
外国军事研究部.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6] 毛振发,田玄,彭训厚.谋略家[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3.[7] 马汉.欧洲的冲突[A].萧伟中,
梅然.海权论[C].北京:言实出
版社,1997.[8] 马汉.亚洲的问题[A].萧伟中,梅然.海权论[C].北京:言实出
版社,1997.[9] 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0.[10] P otter E B.The United S tates And W orld Sea P ower[M].Englew 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Inc ,1955.
[1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李 微]
特里芬难题80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3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9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海军   美国   国家   海权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