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反捕食策略

动物的反捕食策略
十八和谐综合区
中国新闻出版报摘要:自然界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从而使这种捕食关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捕食者为了捕食更多的猎物而不断地进化,得到一些利于捕食的性状。但被捕食者也不会这样坐以待毙,它们也有自己的反捕食策略来应对天敌,通过各种各样的反捕食策略,被捕食者可以使自己减少被捕食的风险增加自己生存的几率。
关键字:捕食 反捕食策略

捕食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种间关系,它是指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它对维持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因捕食关系而相互影响着,捕食者要想得到较多的猎物,必须使自己拥有超乎同伴的优势,优胜劣汰,捕食者在不断地进化。但被捕食者也不是这样轻易就会让自己被捕食的,它们有着自己的一些反捕食策略,从而减少自己的被捕食的风险。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是动物自我防御行为的一种,是指动物为应对外来捕食者、保卫自身生存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避免或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反捕
食策略和捕食策略协同进化.被捕食者可以通过调节自身行为降低捕食压力(捕食压力是猎食行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选择压力),这就形成了动物多种多样的反捕食策略。
世界上最贵的一顿饭1.保护
电子剪报保护是动物为适应栖息环境而产生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彩的现象。由于动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保护的颜因此也各种各样.如生活在草丛中的蚱蜢,其全身均为草绿,若不是仔细观察,你是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的,蚱蜢可以通过自身的这种保护来减少自己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被捕食的机率.生活在水中的雁鸭类,其腹部多为白,而背部多为条纹、斑块组合而成,这是因为腹部的白在水里的天敌看来,是“天空一片白",可以骗过捕食者,而背部的斑块可将身躯化整为零,这和军用运输机、战斗机机身彩绘上迷彩的板块是一样的道理,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有些动物的保护还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我们熟知的变龙(避役),它的体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与环境高度的一致性。还有生活在温带海域的比目鱼,它们平时常平卧在海底,在身上铺一层沙子,只露出两只眼睛,当到达一个新环境时,其朝上的一面颜会变成与周围沙石相近的颜,朝下的一面也由原来的白变为深,与周围环境极为相似。动物通过自身的这层保护,
尽可能的减少了天敌发现它们的机率,从而很好的保护了自己。
2。警戒
警戒最早的概念是由A.R.Waiiace提出的,他指出:毛虫鲜艳的体对有经验的捕食者意味着不可口或味道差。尚玉昌提出,不可食或者有毒的动物常具有极为醒目的颜,这种颜对捕食者具有警告的作用,能使捕食者避而远之。警戒往往是区别于周围环境的颜的,它们主动向天敌展现自己的鲜艳彩,而捕食者往往避开它们,因为颜鲜艳常常与有毒和口味差联系在一起.利用警戒的动物一般都具有对捕食者的伤害能力,如蜂类腹部黄黑相间的斑点与条纹警示着捕食者自己有毒不可食;毒蛾的幼虫,多数具有鲜艳的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这种毒蛾幼虫的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因此毒蛾幼虫的这种彩也是自身的一种警戒,警示鸟类不要来捕食自己。动物通过警戒向捕食者发出信号,从而减少了自己被捕食的几率。
英国第一足球宝贝
  拟态常指一个可食、味道很好的物种模拟有伤害性或者有毒性的物种的形态特征或体特
征,以保护自己避免被捕食.拟态是动物自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拟态骗过捕食者不至于捕食自己.较为常见的有贝茨拟态、缪勒拟态和拟态集团。贝茨拟态是指一种可食动物模拟另一种不可食动物的现象.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1862年首次以假警戒假说解释巴西丛林中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的蝶类之间在斑上的相似性,故这种拟态称为贝茨拟态,最常见的例子是可食的副王蛱蝶在外貌上模拟不可食的普累克班蝶,通过拟态,减少了自己 被天敌捕食的几率。缪勒拟态是指两种不可食的动物之间相互模拟的现象,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缪勒1878年提出。一般来说,捕食者是在通过捕食有毒或口味差的食物之后,才会对该种生物的体警戒,而如果两种不可食的动物之间进行相互的模拟,那么它们在捕食者把他们的体作为警戒之前,牺牲的数量就可以减半,从而达到反捕食的目的。如纯蛱蝶科的均不可食的展足纯蛱蝶和臼树纯蛱蝶,它们都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个体后翅上都具有难以区分的黄带纹。在缪勒拟态中,物种数量少的一方将获得更多的好处。拟态集团是模拟物种之间最为复杂的组合,包括很多彼此之间毫无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形态都很相似并具有相同的型。拟态集团往往包括了贝茨拟态和缪勒拟态。通过拟态集团,其中的物种便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4.假死
    假死是指动物在遇到捕食者后身体突然僵直或者静止不动。自然界中有很多捕食者喜欢猎食,因此假死能让一些动物逃避掉捕食者的捕杀。假死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昆虫纲中尤为明显。假死能否发生及发生后时间维持的长短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均有关,外部因素主要有昼夜节律、温度、闪光刺激和背景颜等。如甘薯小象虫雄性个体的假死发生率和两性个体的假死时间在夜晚明显低于白天;闪光刺激能诱导马铃薯叶甲的假死。内部因素包括饥饿程度、龄期等,如饥饿可以使甘薯小象虫雌雄成虫的假死比例显著降低。假死作为一种反捕食策略能够明显提高动物的生存几率,欺骗偏好活食的捕食者,成功躲避捕食者的捕食。
5.集
    集又称为结。动物的集生活不仅易于获取食物,而且可以抵御外来捕食者对它们的攻击。动物集生活被捕食者的捕食几率要比单独生活被捕食的几率小得多,因为当大量的猎物出现在的捕食者的视野当中时,会对它们造成干扰,从而降低了它们的捕食效率。同时集生活也可以有效的保护体中弱小的体。如集生活的麝牛遇到捕食者时会角朝外围成一个保护圈来抵御圈内的幼小体,如果不是集生活,那些幼小的体必定必死无疑。通过这种集方式,动物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种.
6。威吓
威吓是当动物没能及时逃遁或者已经被捕食者捉住后采取的一种自卫式反捕食策略。很多动物在受到捕食者攻击时,常常展现出一些令捕食者害怕的造型和进攻的姿态,或者展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差很大的图纹来吓退捕食者。如我们平常很多人养的宠物——猫,当它感受威胁时,就会拱起背,并用趾尖着地来抬高身体,从而起到吓退捕食者的作用。蟾蜍,当它受到攻击时,就会整个身体因肺部的充气而膨胀,使自己的身体的体积增大,从而起到威吓的作用.威吓可以避免因发生打斗而带来的损伤,并且能够吓退一些相对弱小的捕食者,从而也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
7.反击
刘荃
反击是动物防御捕食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反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器官为武器的反击,一种是利用化学武器进行的反击。对于前者,动物为了增加反击成功的几率常常进化出一系列攻击性的武器,如利齿、爪、角、刺等。当它们受到天敌攻击时,就会利用自己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来对捕食者进行反击。如牛羊鹿等有角的动物,当它们被捕食者攻击时,牛角、羊角等就会作为武器去对付捕食者,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大多数
蚁类在受到攻击时,会迅速聚集,猛烈叮咬捕食者,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从而使一些捕食者放弃捕食.而有些动物并没有这些武器,他们利用的则是一些化学物质,如侧鳃科的软体动物在被捕捉后会分泌出强刺激物硫酸来攻击捕食者:而墨鱼受到捕食者攻击时,会吐出“墨汁”来方便自己逃跑。绿蝗从胸部分泌出难闻的黄泡沫,让捕食者难受。这些动物通过自身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从而降低了自己被捕食的可能性。动物通过反击,做出自己最后的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生存的几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9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捕食者   捕食   动物   拟态   生活   假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