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一个流动的假名或真实

第12卷第3期2021年6月
哲学分析
Philosophical Analysis
Vol.12,No.3
Jun.,2021缘起性空:一个流动的假名或真实
何欢欢
摘 要:“缘起性空”可能是当代中国人最“耳熟”但未必“能详”的一个佛教术语,一般理解为由“缘起”和“性空”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缘起”表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性空”则意为万事万物都是“其性本空”或“自性空”,即没有不变的自体或本质(“无自性”)。所以,“缘起”与“性空”合在一起常被理解为:世间事物由因缘和合产生,故而本性是空。实际上,大多数语境中的“缘起性空”都被当成了一个习惯用语,其所蕴含的甚深奥义很少被考虑到。回溯“缘起性空”一词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出现”情况,考察近现代佛学界形成此一相对固定的术语表达背后所隐逸着的“空”之语境与思想,可见“缘起性空”是汉藏佛教交融的生动个案。
关键词:缘起;性空;般若经;《中论》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21)03-0044-60
一、引言
“缘起性空”可能是当代中国人最“耳熟”但未必“能详”的一个佛教术语,一般理解为由“缘起”和“性空”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缘起”表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性空”则意为万事万物都是“其性本空”或“自性空”,即没有自体或本质(“无自性”)。所以,“缘起”与“性空”合在一起常被理解为:世间事物由因缘和合产生,故而本性是空。实际上,大多数语境中的“缘起性空”都被当成了一个习惯用语,其所蕴含的甚深奥义很少被考虑到,就像读“即是空、空即是”一般“理所当然”。
笔者对“缘起性空”一词的关注,始于十多年前留学东瀛时发现日本学者并不使用这一汉语的“习惯表达”。写作本文时,又特地询问了多位从事印藏佛学研究的日本师友,他们都表示对如此重要的汉传佛教术语“闻所未闻”。笔者又翻查了日本佛
 作者简介:何欢欢,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缘起性空:一个流动的假名或真实
教学界常用的一些权威辞典,如早期的《织田佛教大辞典》《望月佛教大辞典》,稍后的多屋赖俊等编《佛教学辞典》、中村元著《佛教语大辞典》、武邑尚邦著《佛教思想辞典》、高崎直道等编《佛
教·印度思想辞典》,再到晚近的《法藏馆·综合佛教大辞典》等,都没有出现“缘起性空”这一词条,而所有辞典都收录了“缘起”(えんぎ),部分辞典还列有“性空”(しょうくう)一条。a其中,关于“缘起”的解释虽详略有别,实质意义则大同小异。关于“性空”,最值得注意的是中村元著《佛教语大辞典》将其解释为三种:(1)一切诸法都由因缘和合产生,其本性非所造作,是“空”的意思,即“十八空”之一,其“性”是恒常自体空,对应梵语为“prakṛti-śūnyatā”,约等于“bhāva-abhāva”或者“śūnyatā”;(2)毕竟空,出自华严宗三祖法藏(643—712)的《五教章》;(3)与“空性”相同,对应梵文为“śūnyatā”,藏译“stong pa”。b 下文首先回溯“缘起性空”一词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出现”情况,然后考察近现代佛学界形成此一相对固定的术语表达背后所隐逸着的“空”之语境与思想,并借此提出笔者对“空(性)”理论体系之演变的一些看法。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当我们讲“缘起性空”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二、古代汉语佛典中的“缘起性空”
检索CBETA和SAT可知c,“缘起性空”一词在近代以前的文献中只出现了19次,分布在12种典籍。其中,由梵文或胡语翻译而来的佛典,仅西晋无罗叉、竺叔兰等共译的《放光般若经》出现了“缘起性空”:
以十八性空,以十二缘起性空故,为众生说法……d
《放光般若经》说的是“无明、行、识、名、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
a(1)織田得能:《織田佛教大辭典》(新订重版),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77年版(初版1917),第136页“缘起”词条,第768页“性空”词条(“十八空”之一)。(2)望月信亨、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辭典》,东京:世界聖典刊行協会1972年版(初版1936),第259页“缘起”词条,第2574页“性空”词条(人名,京都人,910—1007)。(3)多屋赖俊等:《佛教学辭典》,京都:法藏馆1955年版,第43页“缘起”词条,无“性空”单独词条,在“十八空”词条中提及“性空”。(4)中村元:《佛教語大辞典》,东京:东京书籍1975年版,第118页“缘起”词条,第713页“性空”词条。(5)武邑尚邦:《仏教思想辞典》,东京:教育新潮社1982年版,第86页“缘起”词条,无“性空”单独词条,在“十八空”词条中提及“性空”。(6)高崎直道等:《仏教·インド思想辞典》,东京:春秋社1987年版,第41页“缘起”词条,无“性空”词条。
(7)総合佛教大辞典編集委员会:《総合佛教大辞典》,京都:法蔵馆2005年版,第125页“缘起”词条,第702页“性空”词条(人名,京都人,910—1007)。
b中村元:《佛教語大辞典》,第713页。
c C BETA: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SAT:https://21dzk.l.u-tokyo.ac.jp/ SAT2018/master30.php;2020年
12月检索。
d C BETA 2020.Q3, T08, no. 221, p. 131c.
哲学分析2021年第3期
死”这十二种“因缘”的“本性”是“空”。
其余十几处“缘起性空”的用例,全部出现在汉人撰述中,并非译自外来语。最早的一例见于华严宗初祖杜顺(557—640)编著的《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
trus如人师子,人入师子,活人出、师子死也,以缘起性空故。a
稍晚的密教五祖之一的一行(683—727)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中亦见:服务质量模型
不知缘起性空,有法想生;若悟实相,即想本不生也。b
唐代文献中的“缘起性空”,目前仅知华严杜顺和密宗一行两处。而元、明、清典籍中的用例也只有寥寥数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华严宗高僧文才(1241—
1302)著《肇论新疏》中的一处:
缘起,即十二因缘也,法即空性,佛即觉智,见缘起性空之理,即为见佛。c 文才把僧肇(384—414)概引的“般若经”经文“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d 一句中的“缘起”解释为“十二因缘”,并进一步引申为“缘起性空之理”。而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1546—1623)在《肇论略注》中援引了文才的这句话。e 由此看来,从公元3、4世纪译出的《放光般若经》,直到16、17世纪的憨山德清,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汉传佛教语境中,“缘起性空”一词的出现频率极低,且其中的“缘起”主要被理解为狭义的“十二因缘”。
到了清代,净土宗高僧了亮(生卒不详)等编集的《彻悟禅师语录·西有解》中,出现了不同于前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缘起性空”,还出现了用“性空缘起”一词来对举“缘起性空”:
又此有缘起性空,不堕有句;性空缘起,不堕空句;二义只成一法,不堕亦有亦空句;一法宛具二义,不堕非有非空句;此则四句全超之有也。又此有性空缘起,该得有句;缘起性空,该得空句;二谛双存,该得亦有亦空句;二谛具
a C BETA, D38, no. 8898, p. 42a.
b C BETA, T39, no. 1796, p. 601c;同句亦见于一行《大日经义释》,CBETA, X23, no. 438, p. 290c。
c C BETA, T45, no. 1860, p. 241b.
d僧肇:《肇论》,CBETA, T45, no. 1858, p. 161a。
e C BETA, X54, no. 873, p. 366b.
大峡谷组曲
缘起性空:一个流动的假名或真实泯,该得非有非空句;此则四句全该之有也。a
清代禅僧以“缘起性空”与“性空缘起”来说明“空有”四句分别与“二谛”圆融,这一“玄妙”的用法已经非常接近现当代的佛教语境。
值得一提的是,华严五祖宗密(780—841)随疏四祖澄观(738—839)所作《华严经行愿品疏钞》的钞文中也出现了“性空缘起”一词:
谓诸法全空故,不可作事思;性空缘起故,不可作理思。b
“性空缘起”与“诸法全空”相对,用来解释华严宗特有的“理事”境界,意蕴颇深。可惜这种用法不见于华严宗的其他经典。
概言之,不同于直接译自梵文的“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和“性空”(prakṛti-śūnyatā/śūnyatā)两个独立的词在汉译佛典中的高频登场c,“缘起性空”作为一个术语概念实际上出自汉人撰述文献,即没有直接对应的梵语或巴利语等外来词源。更重要的是,从古代汉语佛典中的十余处用例及其上下文脉
来看,“缘起性空”一词在近现代以前的中国佛教界并未成为一个习惯用法或固定术语,这也是该词未进入日本学界的原因。
三、近现代佛教著述中的“缘起性空”
翻检近现代学者的作品,时不时能看到“缘起性空”这一表述,最具代表性的是太虚(1890—1947)、吕澂(1896—1989)、法尊(1902—1980)、印顺(1906—
2005)等人的著述。
根据印顺著《太虚大师年谱》,太虚于1926年10月赴厦门大学参观,应约讲《缘起性空之宇宙观》。1927年1月,太虚在上海尚贤堂讲“佛之修学法”中有一节“缘起性空之和合”,从印顺所录之“科目”可以直观地看出属于“佛学之根本精神”的“缘起性空之和合”在太虚佛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34年12月,太虚在石头塔商校讲“缘起性空义”等。d
太虚所说“缘起性空”的核心含义是:“世界诸法,凡是有的,无论一事一物,皆众缘集起,空无自性,唯是众缘和合相互资助而得生起。”e这已然就是当下社会
cd15a C BETA, X62, no. 1182, p. 343a.
b C BETA, X05, no. 229, p. 261c.
c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举“缘起”和“性空”两词的用例,检索CBETA和SAT两大数据库即可一目了然。d印顺:《太虚大师年谱》,CBETA, Y13, no. 13, pp. 225—226, 229, 503。
e太虚:《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九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204页。
哲学分析2021年第3期
普遍理解的“缘起性空”,即不再局限于《放光般若经》等所讲的“十二缘起性空”。更重要的是,太虚强调了“缘起”与“性空”需要相结合、相和合。
再来看与太虚发表上述言论基本同时期的法尊译作,如1930年左右a译出的宗喀巴(1357—1419)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汝亦如是,虽许缘起,然未了解,等同影像,缘起性空,如实住性,于无自性而不执为无自性故。b
其中,“缘起性空”译自藏文“rten cing ’brel bar ’byung ba rang bzhin gyis stong pa nyid”c。严格来说,该藏文词组的意思是“缘起,就自性而言即是空性”,法尊略译为“缘起性空”。
在所译的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论》中,法尊用到了“性空缘起”:
答彼难云:“无自性义,非无一切事相。”此破说“无自性是全无事”之宗,即“执性空缘起相违”之空,故自宗是“虽无自性,然缚脱等一切有事作用皆应道理”之中观宗。d
“执性空缘起相违”对应的藏文是“stong pa dang rten ’brel ’gal bar ’dzin pa’i”e。所谓“无自性是全无事”即执著于“空性”与“缘起”相矛盾的“恶趣空”(虚无主义),这是宗喀巴所要破斥的一种错误的“空”;因为宗喀巴的中观立场是,虽然“无自性”(rang bzhin med pa),但轮回与解脱等一切都有事相与作用,都符合“缘起”的道理,“无自性”并不是否定一切事物的表现与特征(mtshan nyid),“无自性”的“性空”与“缘起”之理不是相对立的矛盾,而是相统一的和合,也就是太虚所言“缘起性空之和合”。
法尊译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藏语原文并不是一个固定术语,而是有着几种不同的写法。在法尊圆寂后才正式发表的《入中论讲记》f中,出现了一个可谓是“活用”的“缘起性空”:
地上菩萨布施时,割自身肉,亦无痛苦。如经云:通达缘起性空者,视割
a吕铁钢:《法尊法师译著年表》,载《法音》1990年第12期,第14—16页。
b C BETA, B10, no. 67, p. 766b.
c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91页。李汉昌
d C BETA, B10, no. 68, p. 931b.
会商系统
e r je Tsong kha pa chen bo,Sngags rim chen mo, mig nor dang chad lhag yod tshe ’brel ba gnang na dga’ spro’i
ngang nas bdo bcos zhu chog grwa rgya kha byang, 2019, p. 881.
f《入中论讲记》于1984年发表在《法音》第1、2、3、4、5期。吕铁钢:《法尊法师译著年表》,载《法音》1990年第12期,第19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9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缘起   性空   出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