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的代词性回指现象

语篇中的代词性回指现象
【摘  要】回指是话语分析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指一个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另一个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本文主要从篇章的角度,研究其中代词回指这种形式的类型及篇章功能。
【关键词】语篇;代词性回指;连贯性
0.引言
回指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谈和写作中经常用到。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一套完备而复杂的回指语系统,以满足交际活动的需要。我们研究回指不仅需要研究回指语在交际中的使用状况,而且需要研究回指语系统本身的结构特征。根据陈平(1987 关于回指的分类, 代词回指(pronominal anaphora 是其中一类。
1.关于代词回指的研究概述
代词回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回指。具体来说, 一个人物在第一次被引入篇章时, 一般以名
词或名词短语形式出现, 当这个人物再现时, 就不一定重现这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往往以同指的代词来(回) 指该名词或名词短语, 这种语言现象就是代词回指(徐赳赳, 2003 106)。回指现象成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是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Chomsky在约束理论中提出了约束指称语、代名词和指称表达式的三个原则,为从句法角度探讨指称的结构限制、逻辑语义限制和功能限制提供了参照标准。Halliday & Hasan1976 从功能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各种指称语和语篇的衔接关系,把研究的范围从句子层面扩大到了语篇层面。国内有一些学者也对代词回指着墨不少。陈平(1987 认为回指有3 种形式: 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徐赳赳(2003 从线性结构和层次结构分析了汉语的代词回指现象, 并指出代词在篇章中的分布有很大的随机性。许余龙(2004 从篇章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代词及其先行语在民间故事语料中的篇章分布, 检验作为高可及性标示语的代词是否指称具有高可及性的指称对象。研究角度不同, 但学者们都对代词回指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2.英语代词回指的类型
与名词性回指一样,代词性回指也涉及回指形式、先行词形式和所指对象三个方面。其中,
其衔接功能的回指形式是三者中的核心部分,从句法分析和语义的角度,Sag Hankamer1976 把回指区分为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由句法因素控制的回指是表层回指;句法范围内无法解决,而由语境、语用因素控制的回指是深层回指(Ariel1990集中空调系统58.
表层回指
要构成表层回指,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回指语的所指必须是语言中明示的明确的先行项;
回指语必须和先行语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
1 Tom is a diligent student. He studies very hard.
[译文] 汤姆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他学习很刻苦。
后一小句中的代词回指语He 和前一小句的主语Tom在语义上具有同指关系,在语法上同为阳性、单数、主格,因此代词he是典型的表层回指语。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2 深层回指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表层回指的两个条件,无法在句法范围内对其进行解释,而必须通过语用推理才能确定指称关系,则归属于深层回指。Ariel 1990)把深层回指从形式上分为三类:
1)无明示先行语的回指。回指的基本功能是替代所指的先行成分。但是代词回指并非离开先行语就毫无意义可言。相反,在语篇中也存在着大量回指语不到先行语的现象,或者说此时回指语并非指向一个现实世界的实体而是一个心理表征。如:
2 I saw headlights coming straight at me but I was unable to get out of its way.
[译文]:我看见车前灯直朝我而来,但是我没法让开它的路。
这个句子中,代词it所指代的是,但是该词在前述话语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通过headlights (车前灯)作为触发语,和回指语建立起同指关系。语篇中的信息总是千变万化,比如Brown Yule 曾经举过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3 Kill an active plump chicken. Prepare it1 for the oven cut it2 into four pieces and roast it3 with thyme for 1 hour. Brown & Yule 1983202
[译文]:杀掉一只活的肥鸡。把它收拾好准备放进烤箱,把它切成四块,加上百里香把它拷上一个小时。
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人称代词回指语it的所指已经不再是明示的先行成分——一只肥嘟嘟的活鸡,而是只死鸡了;第二个it的所指变成被褪毛并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鸡;第三个it更进一步,所指向的已经不是一只完整的鸡而是被切分成了四块的鸡肉。可见,这三个代词的所指对象均不是语篇中的实体,在物理属性上已经发上了改变,所以从严格意义上回指语和其指称的实体并非同指关系。再如:
4John bled so much that it soaked his bandage and stained his shirt. Ward et al.1991
[译文]:约翰出血太多了,以致于它把绷带都浸湿了,染得他的衬衫斑斑点点。
微绿球藻在这个句子中,代词it指得是约翰流出的血,但在语篇中不到和他对应的明示的先行语。
然而,在自然话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在语篇上是连贯的,在语义生成上是可以接受的,在话语释义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是什么让受话者得出这个推断呢?在这个句子中,使回指代词it与其所指对象约翰流出的血建立联系的是宋清如bled(流血)一词。在心理词汇上流血的动作和流出的血的结果具有内在的语义关联性。也就是说,在显性的先行成分bled和回指代词it之间搭桥的是心理表征,而非语言表达形式,是语用推理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回指的先行项不一定是语篇中的某一词或句法成分,但它必定是言语交际双方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突出的实体。(2)零回指。零回指是指在语篇中本该出现的回指语被省略了的现象。如:
5They worked and ? saved and ? bought insurance all their lives so that they could grow old in peace.
[译文]:为了能安享(他们的)晚年,他们一辈子都在工作、?存钱、?阿米什人买保险。
零形式回指,由于没有任何实在的表现形式,听者/读者要判断为何物,说者/作者就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这就要求:1)零形式和同指的代词和名词、名词之间的距离尽量靠近。2)零形式和同指的代词、名词之间不能插入既长又复杂的成分。因为插入成分越长,结
构越复杂,对所指对象的连续性所造成的削弱作用就越大。由于人脑短期记忆容量的限制,与靠近先行词的回指成分相比,同先行词相隔较远的回指成分一般需要明白的表现形式,以弥补由于阻隔而造成的信息衰减。
3)句法歧义回指。句法歧义回指是语篇中的回指语有两个或多个可能先行语,而句法关系无法排除歧义。如:
6Mr. Wilson said that in a recent meeting with him Mr. Witty outlined ways to make the selling effort more product or customer driven depending on market.
[译文] 威尔士先生说最近和他会面时,维提先生规划了如何使销售努力更倾向于市场的产品或者顾客导向的方案。
在这个语段中,仅仅依靠句法结构是无法判断人称代词him是回指Mr. Wilson 还是后指Mr. Witty的。再如:
7A man was quietl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he was joined by another man. The man said...(引自Jaszczolt 2002840
[译文]:一个男人沿着大街静静地走在,这时另一个男人跟上来。这个男人说….
此处选择了the man a man 进行回指。在这个语段中,a man 是中心话题,在句法上居于主语的位置。但是出现了另一个干扰性的指称对象another man 拉大了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所指的可及性程度。但如果选用the man 进行指称,又会激活临近原则,因为它与another man 的线性距离最短。所以,受话者通常最终必须依靠其他的语境信息来作出最终的抉择。
3. 英语代词回指的特点及其语篇功能
从对回指现象的描述可以看出,重复是回指的一个重要特征。语篇中不仅人、事物、事件可以重复,事物的特征、人的行为也可以重复。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回指不仅涉及名词,而且也涉及动词、形容词等。回指的重复性特征使人很容易想到回指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语篇连贯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语篇中概念实体的重复出现。因此回指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
除了重复,回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回指语意义的模糊性。在语篇中重复提到某个人、
事物或事件时,我们往往不需要完全重复先行词的形式,而是经常使用相对于先行词来说比较简略的形式。这是因为,语言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赖常识和推理。
无论是表层回指还是深层回指, 它们在语篇中的运用都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国安罢赛 即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人们力图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信息。代词的表层回指的使用避免了同词重复给人以用词单一、累赘的感觉。而代词的深层回指更是建立在语言项之间内在的语义联系以及人们共知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 明确的所指对象人们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因而可以说, 代词的深层回指是一种更为精练的语言表达方式。
代词回指同其他类型的回指一样, 回指语与先行语间存在一种预设关系, 即语篇中的回指语预设了先行语的存在, 而回指语的确切所指必须参照先行语才能理解和确认, 这样,读者或受话者必然会从语篇上下文中去识别参照对象, 这种识别过程进而使语篇上下承接、连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9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代词   先行   语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