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主题与语音衔接机制

语篇主题与语音衔接机制
作者:侯晓洁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
    侯晓洁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 要:Halliday认为语篇在形式上衔接,在语域上前后保持一致,这样的语篇就是连贯的语篇。朱永生、严世清指出,语域一致的其中一个方面是指:整段话有一个中心话题,检查的依据是看这段话中有没有一个能包容所有小话题的大话题,这个大话题就是读者能把全篇的内容置入其中的认知框架。文章拟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证语音衔接机制在语篇主题连贯语篇中可以发挥间接的衔接功能。
    关键词:语音衔接;衔接;连贯;语篇主题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3-0103-02
      一、语篇主题与连贯
      人们在研究语篇连贯这个话题时,关注的往往是语篇的线性连接——衔接。但实际上,如果语篇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没有一个一脉相承的主题把这个语篇统一起来,整个语篇就会杂乱不堪。Halliday认为:“话语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它总是以给定话题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合理地向前展开。”这正说明人们在言语交际时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
      语篇的连贯是和语篇的主题息息相关的。虽然语篇的连贯是隐性的、动态的,但是,语篇连贯的隐含性和动态性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它总是隐藏在语篇主题之下并围绕着语篇主题展开。
      二、语篇主题利用语音机制连贯语篇
      拟声词、单音和音组使音与义联系在一起,这些语音分布于语篇的各个角落,像散落的珠子一样,把这些珠子拎起来,它们都指向一个语篇主题,这使语篇得以连贯。
      (一)拟声词
      “发声与其所表意义之间存在很多自然的相似关系(王寅,1999)”,拟声词在创作时常常被人们所运用,这除了起到了一定的文学修饰效果,使文章生动形象以外,最主要的是其中一定的语音表达了一定的语义,音义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完成了衔接语篇的功能。请看下面的一例:
      Seven young parrots hadn’t gone far, when they saw a tree with a single cherry on it …… all the seven began to flight. And they scuffled and huffed and shuffled and puffed and muffed and baffled and doffed and fluffed and guffled and baffled and screamed and shrieked and squealed and squeaked and clawed and snapped and bit and bumped and thumped and dumped and flamed (Edward Lear)
      这个语篇共动用了21个拟声词,采用后元音/∧/和前元音/?覸/的拟声词形象再现了鹦鹉争抢食物的情形,摩擦音/f/和爆破音/p/再现了鹦鹉争抢食物时所发出的嘈杂的、尖锐的声音。拟声词的运用,语音象似性的衔接,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渲染彩。
      拟声词使音和它所代表的义联系在一起。在著名的《布谷鸟之歌》中,通过cuckoo(布谷鸟的咕咕声)、bleat(羊、小牛等咩咩的叫声)、low(牛叫声,哞)这些拟声词,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鸟语花香、牛羊满地、青山碧水、万物复苏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Cuckoo一词双关,即指布谷鸟,又模拟生动的鸟叫的声音(布谷、布谷、布谷),这一拟声词的使用加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表现了欢快的情趣,使文章声文并茂,勾勒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二)单音和音组
虚拟主持人      单音和音组的音义联系常被文学家尤其是诗人用来烘托语义,反映主题。音义的完美组合不仅给
予诗歌以音乐的效果,也可烘托气氛、抒发情怀。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指出:“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读懂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还要在字里行间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趣来。”因此,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柔软的辅音一般用来创造静谧、安宁的情境,刚硬的辅音一般用来表达顽强奋斗的意志,响亮的元音一般来烘托强大的阵势、波涛汹涌的场景,低沉的后元音一般用来表达忧郁的心情及压抑的环境。
      1.单音
2012金瓶梅
    呼吸机管路
      “鼻音/m/听起来低沉、含浑,常使人联想到人的咕哝声、昆虫的嗡嗡声以及事物含混不清之态:murmur(低声咕哝),mutter(喃喃而语),muzzy(迷糊)等。吐气声/h/能使人想起人用力时的气喘吁吁,
它在词首出现时表示人们做工或行动时“努力”或“费劲”的情形:haste(急速),heave(举起)、heavy(重)、hop(单足或双足跳)、hoist(升举)、huge(巨大)、hurl(猛投)、hurry(匆忙)等等。/g/这一音组可使人联想起光:glare(强光)、gleam(微光)、glim(灯光)等。②
      下面是罗伯特·布朗宁的《夜晚幽会》(Meeting at Night):
      The gray sea and the long black land;
      And the yellow half-moon large and low;
      And the startled little waves that leap
仰融案      In fiery ringlets from their sleep,
      As I gain the cove with pushing prow,
      And quench its speed l’ the slushy sand.
      Then a mile of warm sea-scented beach
      Three fields to cross till a farm appears;
      A tap at the pane, the quick sharp scratch
      And blue spurt of a lighted match,
      And a voice less loud, though its joys and fears,
      Than the two hearts beating cach to cach!
      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一系列的流音和鼻音/l/ /r/ /m/ /n/。当发流音和鼻音时,声带颤动,气流不会受到阻碍,与元音相近,因此,它们在辅音中比较轻柔,能营造出静谧、柔和的气氛,描写了月光柔和的夜晚,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令人印象深刻。通过中间两行流音和嘶音的运用,我们仿佛听到呼呼轻拂耳面的海风和沙沙涌动的波涛声。在Slushy Sand中,/s/活灵活现地描摹了船和沙子摩擦发出的声音。在sea-scented beach中,擦音描写了充满了海洋生气的海滩。中间两行嘶音的使用,把擦火柴的声音(sharp scratch)和火光窜起的声音(blue spurt of a lighted march)描写得惟妙惟肖,使我们似乎在那宁静的夜晚,仿佛听到了他们擦火柴时发出的丝丝声和火光窜起时的扑扑声。
      2.音组
      “音组sta-在词的开头往往有静止不动的意思,如stand,stare,static,stature,stack,stark,stay,staunch,stall,staid,stammer等;词首gl-的辅音连缀词语都与光、发光有关,如gleam,gla
re,glaze,glass,glimmer;fl-象征空气流动,如fly,flitter,flutter,此概念还被引申为表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如flash,flare,flicker;sl-可以象征湿物的平滑,如slip,slippery,slither等,与滑意义有关的词汇还包括sleet,slush,slough,sludge;cl-表示附着,如clam,clasp,cling;sk-组合常象征着与表面接触的意义,如skate,skin,skid;bl-在词中常表示让人不悦或者反感之意:blab(胡扯),blague(耍弄),blame(责备)等;gr-组成的词常表示沉闷而令人不愉快的声音:groan(呻吟),grouse(牢骚),grumble(抱怨)等;scr-开始的词有刮、擦、潦草、刺耳等含义:scrap(吵架),scratch(刮),scream(尖叫)等;sn-开始的词与鼻息有关:sneeze(打喷嚏),sniff(嗅),snore(打鼾)等。”③
      请看下面一例:
      Through broken walls and grey
      The winds blow bleak and shrill:
      They are all gone away. (Edwin Robinson)
      其中的辅音组/bl/使我们似乎听到了风掀动蓬蔓的声音;第一句和第三句押双元音/ei/韵,这给人下完雨天气转晴后那种舒适、宁静的感觉。这些语音的衔接起到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eech .C.N.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gman,1969:150.
    〔2〕Chapman, Raymond.The Treatment of Sound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Basil Blackwell,1988:3.
    〔3〕贺川生.音义学:研究意义关系的一门学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六和
    〔5〕潘为民.语言的音韵美及翻译再现[J].中南大学学报,2006(2).
    〔6〕彭宣维.语篇主题链系统[J].外语研究,2005(4).
    〔7〕张守宏.语音和音韵因素在语篇组织过程中的作用(C).重庆:第五届全系统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1997.
    〔8〕李玉华.英语音位与拟声音韵修辞[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龚曲此里    〔9〕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9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篇   主题   衔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