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九四二:我们都是灾民的后代

温故—九四二:我们都是灾民的后代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2年第6期
    文/上海三联书店  王笑红
    我总觉得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仍给人以信心,是因为这些性情温和、深明大义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那些心怀叵测、并不善良的人的存在。
    作者:刘震云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震云
    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主要作品有《单位》《官场》《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手机》《故乡天下黄花》《故乡到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和《一句顶—万句》等。其中《一句顶—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开始读《温故一九四二》,我才发现它不是一部长篇小说,它篇幅不长,而且更像是一部非虚构作品。用作者刘震云自己的话说:“《温故一九四二》用的是调查体,但也不是调查的写法,从历史到现实,从资料到采访,是未经加工的材料拼接,它把许多不相干的事,扯到了一起。”它的命运一波三折,从不被文学界承认,到被誉为“波澜壮阔和震撼人心的民族心灵史”。
    1942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那一年,宋庆龄访美、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1942年,“我故乡发生了吃的问题”。河南大旱,继而发生了遮天蔽日的蝗虫,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成千上万的人正以树皮与野草维持着那可怜的生命”,“哀鸿遍野”这个词在灾难面前也显得矫情,最终300万河南人饿死。
    《温故一九四二》回顾的就是这场灾难,刘震云的故乡延津县是当时旱灾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作者采访了这场灾难的亲历者,姥娘、范克俭舅舅、花爪舅舅、郭有运以及蔡婆婆。但他们大都对那场灾难语焉不详,就连年份也记不清了,“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是哪一年?”作者试图问花爪舅舅一些人们如何饿死的细节,花爪舅舅愤怒地说:“人家人都饿死了,你还要细节!”虽然千千万万这些普通的百姓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他们为文化程度所限,无法完整而清晰地讲述所承受的苦痛,他们的生活于是成为“无文的历史”。
    作者意识到,他无法靠零碎的、注定夹杂了当事人记忆错乱和本能的增删的回忆来重现1942年那场灾难的全景,于是诉诸文史资料和当年的报刊。
全民开讲    首先是《大公报》驻河南战地记者张高峰1943年2月1日的报道《豫灾实录》,张高峰不但描写了灾难是如何一步步加剧的,还写了,人们都吃些什么,如树皮、稻草、干柴和有毒的“霉花”。一位农夫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吃柴火!真不如早死”。翌日,《大公报》总编王芸生发表社论《看重庆,念中原》,批评国民党政府限价及仍然在河南征税,并呼吒人们赈灾。这两篇文章让“委员长”大为光火,《大公报》为此被停刊三天。
    当河南发生大旱灾、大灾难的消息传到“委员长”那里时,他判断情况不至于这么严重,甚至怀疑地方官员虚报灾情。“在东方饿死300万人不会影响历史”,“委员长”视野所及是更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中国的同盟国地位、对日战争、国民党内部和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斗争,这就使得他难免不“以百姓为刍狗”,甚至严令河南的征税不得缓免。雪上加霜的是,官员、商人和地主借灾民的灾难去投机发财,拼命以罪恶的低价收买农民祖辈留下来的田地,千千万万的河南农民奔走在逃荒的路上。
    《大公报》停刊令驻重庆的外国记者一片哗然,《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决定亲赴河南一探虚实,他沿着难民逃难的反方向采访,记录了大逃荒的情况。灾民对故乡彻底失去信心,他们穿上了最好的衣服,带着铁锅铺盖,连时间——座钟都带走了。逃荒的方式是扒火车和行走。许多灾民摔死、被轧死,但火车从不为此停下。当再也没什么吃的东西时,人们开始卖儿卖女,人们的唯一想法就是要吃饭,同情心、家属关系、习俗和道德荡然无存。在最后的绝境,开始发生人吃人的情况。白修德拍下了狗吃人的照片。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目睹的悲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大公报》和《时代》的报道对赈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白修德和《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把照片摊在蒋介石的面前时,他的“两膝轻微地哆嗦起来”,随后让记者提供治灾不力的官员的名单,许多普通河南百姓的生命得救了。
    外国教会参与到救济河南灾民的工作中来,设立粥厂,开办教会医院和孤儿院。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刘震云写道,儿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府的晴雨表。如果一个政府在儿童一批批饿死的情况下,它也听任不管而推给外国人的话,这个政府到底还能存在多长时间,就值得怀疑了。
    正如我们所能想到的那样,1942年的这场灾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在粮食问题背后是权利关系和制度安排问题。白修德指出,最令人恐惧的是,这场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从1940年开始,河南的庄稼就欠收,军队的补给完全依靠当地征收的粮食,各级政府官员每人每月都有粮食的配额。政府官员本来以为秋收的庄稼会够农民吃的,但旱灾使1942年秋颗粒无收。这是灾难发生前的情况,灾难发生后,“委员长”先是不以为意,在媒体的压力下,下达了救灾命令,但整个救灾过程的特点是“愚蠢和效率低下”,成为一场闹剧。闹剧的承受者仍是灾民,省政府官员仍能摆出丰盛的菜肴招待白修德和福尔曼。
    刘震云作品的一大特点是“乡音未改”,语言朴实,充满了河南味的幽默。比如,姥娘形容起旱灾,“
越剧电视剧梁祝地裂得像小孩子嘴。往地上浇一瓢水,‘滋滋’冒烟。”他说:“我的河南乡亲,临死之前,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一次幽默。”逃荒路上,老张马上要饿死了’他临死前,想到的不是妻离子散的生死之别,而是想到了两夭前被同样饿死的朋友老李,“老李前天死了,我比他多活两天,值了。”何鲁丽同志简历
    在谈到为何写这部作品时,刘震云说,他的母亲就是他的外祖母在逃荒路上收养的,“我们都是灾民的后代”,“我总觉得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仍给人以信心,是因为这些性情温和、深明大义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那些心怀叵测、并不善良的人的存在。”
    他为此拿出“笨拙的精神”,走遍河南、陕西、山西三省,查阅了许多史料,到图书馆去查1942年的报纸,以免“信马游缰和瞎编”。将这部“波澜壮阔和震撼人心的民族心灵史”搬上银幕也是冯小刚导演十几年来的心愿。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他们对历史的责任感令人尊敬。
    编辑:黄灵yeshzhwu@foxmail
    未竟的变革
    作者:郑永年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未竟的变革》-书,正是郑永年对这个观点的深入阐述。应该说,21世纪的前十年中,在美国金融海啸波及中国之前,中国内地的经济形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此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许多扭曲反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警示。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破坏了中产阶级的社会基础,不仅造成了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意味着贫富分化和收入差异的加剧,会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所以,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社会并不是建立在强制力的控制之下,而是基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之间的自愿合作之上。确立这样的制度环境,应当是政府主导的社会改革的核心。
    断层线: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
    作者:拉詹(美)
    译者:刘念
    出版:中信出版社
连战祖籍
    《断层线》的书名,借用的是地质学中的术语。在美国经济社会中,有三条断层线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这本书中,“厄运预言博士”拉古拉迈·拉詹挑明了一点一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不是贪婪
的银行家、沉睡的监管者、不负责任的借款人,而是全球收入的不平衡——“滞涨的收入和不断攀升物价之间的不平衡。”拉詹还警告世人:中国的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这些缺陷不能得到修补,那么一场潜在的更具毁灭性的危机正在等着我们!拉古拉迈·拉詹给中国经济开出的药方虽然简单,却直击“要害”:中国的总体储蓄率近几年来之所以上升,是因为中国公司的收益和储蓄在增加。中国家庭消费之所以低,是因为中国家庭的收入在GDP中占据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如果中国要重新平衡增长,政府就必须开始善待家庭!
    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
    故事
王世尧    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美)
    译者:王祖宁
    出版:重庆出版社
    作者萌生写作本书的念头决不只是因为主人公经历传奇、精神坚韧,而是主人公在经历了战争的苦难、战俘营的折磨后,最后宽恕了那些残害过自己的人,进而珍惜和平、乐观生活的态度,这才是作者在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它让我们从一个老兵眼中看到了真实的辽宁中医杂志
战争;这又是一部励志书,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要以为自己的苦难就是天大的痛苦,与那些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相比,我们如今的各种人生经历只不过是成长道路上的—块小石头,只需将它搬开,我们就能继续前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河南   灾难   经济   政府   作者   灾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