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电影的美学转捩及其哲学基础

地质学报
后现代电影美学转捩及其哲学基础青青草网站
后现代电影美学嬗变的背后是哲学思潮的转捩,从这一维度考察,后现代艺术、电影虽然纷杂但自有其文化逻辑,在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能寻到其所发生的必然依据。由古希腊哲学所确立的西方式思维范式的本质特点即主客二分,这种思维方式长于对外在之物的把握而失于对虚灵存在的深切体悟。所以面对现代以来对虚无的遭遇,西方文化产生了一种集体焦虑状态,体现在电影美学上则是荒诞成为新的审美类型。反逻辑、反情节、反深度的后现代主义电影通过碎片化的叙事、虚无化的主体、平面化的主题,通过各种声画语言的先锋实验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后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
田间持水量标签:后现代;电影美学;荒诞
恩度“后现代” (Postmodernism)在主要意义上是一个文化史的范畴。学界一般认为,所谓“后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彻底终结,西方社会开始进入到的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同时信息、知识、技术以爆炸式方式膨胀并不断对人性构成新的威胁的崭新发展阶段。对人类文化与思想而言,后现代社会是一个突然威临的全新课题,特别是其反传统的颠覆性与意义的解构性,使科学、艺术、宗教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人
污水处理类文化支柱都呈现出一幅虚无而怪诞的混乱图景。受这一文化思潮影响,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国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反叛古典叙事结构、张扬个体影像风格、消解传统价值观念等特点的电影作品。作为个案,这些影片从不屑于承认自己属于某一既定电影流派和类型,而作为一个共时性艺术现象,由于其所共具的解构主义美学特征,而被批评家们统称做“后现代主义电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后现代电影是一种艺术现象,毋宁说其是一种文化思潮,一种哲学观与世界观的形象化表达。三自由度
正如“后现代主义电影”这一定义在面对全新电影美学思潮时所广泛、持续受到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质疑,后现代哲学、美学也必然需要从变化了的现实出发进行艰苦努力的转型,通过对既有范式的改变而寻一条更加圆融、更加有效的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现实与艺术乱象进行阐释的理论路径。如弗洛姆对现代性中的“进步”和“重占有”观念进行了批判,进而提出了建立后现代“健全社会和新人格”的理论构想;德里达、利奥塔则分别摧毁了维系西方传统文明网络与认知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元语言、元叙事而张扬起解构主义的大旗;杰姆逊则从商业社会消费主义的角度论述了深度的消失以及机械复制导致的主体衰竭……。然而这些各执一词的说解无不给人一种欲理更乱之感,它们既产生于其所力图把握的这个混乱时代本身,又带有西方思想“常常把某一种概念或方法无限夸大、吹胀,把它推向极端,
企图用它来解决一切问题”〔1〕的理论原罪。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影   后现代   社会   文化   美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