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批判文本_红拂夜奔_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

收稿日期:2008-09-20
作者简介:李倍雷(1960-),男,汉族,重庆人。艺术学博士,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与比较艺术学;徐立伟(1983-),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现代与后现代文艺理论。
基金项目:2008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0(L08D WW018)阶段成果之一。
2009年第1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No .1
总第34期Jo u rnal of H a i nan R ad i o&TV Un i ve rsity General Seria lNo .34
解构主义批判文本
)))5红拂夜奔6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
李倍雷,徐立伟
磁卡原理
(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22)
摘 要:5红拂夜奔6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入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5红拂夜奔6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解构;知识分子;批判
中图分类号:I 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09)01-0006-05
导言:知识分子作为批判对象
5红拂夜奔6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小说,王小波通过对李靖,虬髯公,红拂与/自己0的描写,深刻地洞穿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处境与文化精神。作者的批判意识强烈,并以解构主义文本作为载体,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自身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是王小波作品中
大量观照知识分子的主要原因。王小波本人具有特殊经历)))从知青,到工人,到留学生,到大学老师,
到作家,身份经历了不同的转换。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王小波始终是以知识分子身份生活在知识分子场域内。当最终他辞去大学老师身份从事专职写作时,王小波的视角发生了位移,可以更冷静地将/知识分子0作为他者审视,表现在作品中,艺术风格也更具有批判彩。
深刻的历史记忆,是王小波批判知识分子的又一诱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知识分子
家庭的王小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返城就业、出国留学、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王小波亲眼目睹了知识分子在种种时代潮流中的兴奋与苦闷,挣扎与彷徨,最后自己成为知识分子,在高校的知识分子场域内生存。所以,关于知识分子的历史记忆,成为王小波作品的一个符号,无论是在以古代作为时代背景,还是以未来为时代背景,甚至是解构了时代背景的文本中,都有意地渗透着历史上各种政治运动的印记。作者善从当下视角对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经历进行反思,并通过作品对历史中的和当下的知识分子进行批判。
无论是曾经的场域内的经历,还是对历史的深刻记忆,都使王小波选择将知识分子的命运放在视角的最前端,这些相同的经历与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颇为相似。王小波的创作,尤其是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受到了昆德拉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昆德拉的影子,尤其在主人公形象
#
6#
的放送上,王小波和昆德拉都存在着作者作为特定历史的经历者所呈现出来的无可奈何又荒诞的形象特质,如5玩笑6中的卢德维克,5红拂夜奔6中的王二,他们都是作者历经的或亲感的,却又批判的对象。
一非叙事: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批判
5红拂夜奔6的叙事性是反传统的。故事的情节来源于古代传奇小说,是对经典文本的拆解与重装,大有解构经典之势。文本的叙述,消解了作者叙事内容的界限,作为叙述者的大学老师王二自由地往来于/风尘三侠0的叙述中,将故事的延续与自己的生活杂糅一体,将红拂女的经历和王二细碎的生活混成一体,对叙事的主体,客体随意转换,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说:/叙事功能正在失去它的运转部件,包括他伟岸的英雄主角,巨大的险情,壮阔的航程及其远大的目标。0[1](P3)王小波作品中对元叙事的解构,正意味着/远大的目标0的失去。
/在我看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不在做白日梦,乞丐在做黄金梦,光棍在做美女梦,连狗都会梦到吃肉而不是,一个数学家梦想证明费尔玛大定理,也是合情合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点好梦成真,但也可能不成真就到梦醒时分,我们需要这些梦,是因为现实世界太无趣,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梦想,但还活在人世上。0[2](P424)观照5红拂夜奔6整体文本的非叙事性,明白地暗示了知识分子命运中远大目标的缺失,即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指涉。
(一)非叙事性作为文化命运批判,首先体现在文化价值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消费社会这些原来陌生的词汇开始发挥作用。文化开始走向了市场,走向了消费。当时的状况,用杨卫的话说就是:/商业大潮几乎吞并掉了1980年代的价值体系,使整整一个时代,整整一代人树立起来的文化理想,在高歌猛进的市场经济面前失去了航向,一时间也使那些风光无限的知识分子,几乎集体陷入表达的困境。0[3](P106)王小波作为留美归来的知识分子,对于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并不陌生。美国社会的消费观念相对中国而言,已经非常成熟,那么,这种对比和反差,尤其是在文化消费的转型期,旧有文化环境向消费化,市场化的大背景转变过程中,市场对文化的要求,学术对文化的限制,民众对文化的接受等等都会大大地影响知识分子自身对于文化的态度,使文化价值出现了新的转型。
/我知道李卫公精通波斯文,从波斯文转译过5几何原本6,,还有一些春宫插图,这都是出版商让加的,出版商说,假如不这样搞,他们就要赔本了,出版商还说,你尽翻这样的冷门书,一辈子也发不了财,因此,李靖只好把几何和性结合起来。每次他这么干的时候,都会感到心烦意乱,怪叫一两声。但是他天性豁达,叫过就好了。0[2](P279)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已经沦为单纯的消费,不再涉及到美好的生活理想,个人不过是庞大的工业社会机器的一部分,探讨真正的生活越来越难0。[4](P52)小波在5红拂夜奔6中,将才华横溢的李靖写成迫
于生计,不得不在翻译的几何书里画上春宫图,并把几何和性联在一起写才能够出书,从而不使出版商赔钱的可怜的知识分子,明显地暗示了文化价值的消费化走向,这导致了知识分子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学术终究败给了市场,学术至上败给了市场至上,学者高高在上的文化价值观,已经唯经济利益的,文化价值的市场化转变使知识分子的文化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非叙事性作为文化命运批判,其次体现在精英身份的消解上
元叙事解构,意味着远大目标的缺失,意味着为之奋斗的中心主义的消解。同时还意味着曾经的奋斗者作为文化中心话语拥有者的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也面临着解构。5红拂夜奔6文本中,知识分子都是支离的,片段的,是在某一领域卓越非凡,却被用在其它领域做事的荒诞角。话语权的缺失,让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被全盘解构。
/李卫公是个大科学家,大军事家,其实他还是个大诗人,大哲学家,因为他有那么多本事,年轻时就不到事做,住在洛阳的祖宅里,有时候跑到街上来当流氓聊以为生,在这时候,他只好装得流里流气,尽管他很有上进心,,只想考上数学博士,在工部混个事算了。0[2](P279)
#7
#
叙事的消解过渡到目标的消解再过渡到作为的消解再过渡到精英身份的消解,王小波用解构主义的文本,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知识分子当下消解了远大目标的文化命运。
昆德拉曾经尖锐地批判人类的理性思维: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0[5](序)这对王小波的解构叙事产生了影响,昆德拉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打破了传统的理性叙事法则,让作品的情节在黑幽默,甚至荒诞组合中与非理性的结局进行拼贴,用结尾否定全文的叙事结构。如5玩笑6中卢德维克处心积虑,却到头来如同一场玩笑,结局的揭示,暗示着前期叙事结构的消解,从而借用这一非理性结局对整部作品的叙事进行否定,批判历史的弄人。又如王小波的5红拂夜奔6中,在经历了拼贴般的对于风尘三侠和王二的漫长叙述之后,王小波对李卫公的理想,红拂的自杀和王二的费尔马定理只是淡淡地一笔带过,只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人生之无趣,和强忍之生活的结局,更像是一笔勾销了前文对于风尘三侠的历程叙述,用随意性结局来消解组合式叙事,并在解构叙事性的基础上达到批判目的。这与昆德拉的反理性结局观,遥相辉映。
二戏谑:对知识分子文化处境的批判
戏谑,作为文本表现方式一种,解构了传统作品中典型人物沉重深厚的人物特征,这里没有保家卫国,也没有高大全红光亮,更没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联系一起。有的只是夸张的、变形的人物特征处理,戏谑地解构了传统典型形象。这种戏谑,根植于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文化处境,并且通过戏谑,王小波对这种文化处境进行了深刻批判。
在5红拂夜奔6中,王小波对知识分子那些怪异的,不寻常的生理或者心理活动的调侃进一步勾画出了知识分子的文化处境。
春江花月夜教案
/卫公兑完了汇票从邮局里出来,脖子上还有冷冰冰沉甸甸的感觉。无论谁被人像狗一样拴了一次,都会有一种屈辱的感觉,但是走到阳光里心情就好了,李靖当时还年轻,不会长久地为这些事而不痛快,只有到了中年才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像狗一样被人拴着,这生活有什么意思,不如早死)))就犯了精神崩溃。0[2](P342)
戏谑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幽默,而是通过对这些异变的调侃,更深刻地批判知识分子在权力话语下压抑的文化处境。
在王小波四十五岁的生命中,经历了从文化大革命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几乎每几年就要经历社会、时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迁。王小波在辞职之前,是高校数学老师,高校的工作和生活,让王小波站在转变的最前方,更加客观冷峻地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的文化处境,并以最具个人特的表现手法,将这种文化处境的荒唐表现出来,阅读时越是觉得荒诞不经,越能感到小波批判之切。王小波不会把自己定格在属于某个时代的意识观念中。5红拂夜奔6中的固守与逃离,王小波对知识分子的文化处境思考遍及在他的每一句文字中。
在解构了传统典型的戏谑下,王小波主要针对那些变态的,钳制知识分子人性的文化处境进行批判。
/大隋朝每一个兑汇的人都要像狗一样被锁在栅栏上,这是预防伪造票据的有力措施,假如你没使假票,人家自然会给你打开。0[2](P341)文中的预防与封锁,正意味社会场域内的权力机制对知识分子的钳制和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暗含着当下的文化处境,知识分子作为非权力话语持有者,只能任其封锁,毫无尊严。在这里,王小波的批判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知识分子自造的链条,即价值欲望链条。当前文所讲的文化价值异变的时候,知识分子的欲求就变成了场域内锁链,封锁住知识分子的行动,于是形成了畸形的文化价值,毫无尊严的文化处境;第二,权力机构的权力链条。是权力持有者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知识分子的自由得不到有效保障,是能任权力体制驱策。王小波将这种知识分子的文化处境化身在隋朝邮局高高的柜台下,来往的人们被狗一般的拴在底下,而透视了知识分子的文化处境。
科技英语米兰#昆德拉更加/玩笑0和无意识/错位0的人生经历,使他感慨/历史总是是喜欢开怀大笑的0。[6](P129)从5玩笑6、5生活在别处6、5笑忘录6到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6,都把他对荒谬专制的抨击与对人类本性、弱点的理性思考相联系,在王小波5红拂夜奔6中,知识分子被狗一般地拴在柜台下面,正是对权利场域内知识分子所受的控制以及知识分子自身的软弱的批判。当
#8 #
三五太难了
然,和昆德拉一样,王小波的戏谑,解构的是人在理性支配下拥有的高高在上的形象,用一种荒诞甚至扭曲乖张的构图,将软弱的知识分子在权利支配下的文化处境写进了批判的名单之中。
三性荒诞:对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的批判
新感觉f5王小波作品中的性作为文本的一个解构特征,是因为5红拂夜奔6中的性解构了传统文本中写实的性描写,而采用了夸张以至于荒诞的表现手法而着重于文化指涉。王小波笔下荒诞的性,更多是意味着对文化精神的批判。王小波借用性来表达文化精神,有性但不淫,荒诞而不低级。性在文本中成为了一种批判载体。在通过种种怪异的性行为表达中,体现了知识分子在压抑中的苦闷与寂寞,以及在权利桎梏下文化精神的异变。
在解构了传统的性描写基础上,王小波通过性荒诞对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的批判首先体现在文化精神由/人0向/非人0的转变。
虎屋
/根据红拂的回忆,李卫公一生活力最旺盛的时刻,是他躲在菜地里的时候,从傍晚到午夜,他都用各种姿势和红拂做爱,而红拂的精力没有他充沛,所以经常干着干着就睡着了,午夜时分他跑出去挖河,表面上的理由是河道里有积水,滋生蚊子,实际上是剩余精力无处发泄。天还不亮,他又跑回来还干那事。0[2](P379)
李靖作为卫国公在菜地里躲藏,在象征着文化处境的权力场域内,感到了极大的空虚,长时间地做爱还不足以排遣,以至于需要挖河来发泄多余精力,在荒诞的性活动与怪异的行为背后暗指着知识分子在权力场域中从/人0到/非人0的灵肉异变过程。对于李卫公,无论是挖河,还是做爱,都是他压抑和
空虚的体现,但过剩的精力仍无法排遣,灵的/非人0表现在肉的/非人化0。以性为载体的情节,象征了王小波以及知识分子们在特定阶段里的生存状况,没有事情可做,却天天做事,做了事情,就是怕没有事情做。人之为人的本性,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已经发生了/非人0的转化,王小波的批判意识,就在于此。而作为表现形式与表现载体的荒诞的性,就成为了文化精神外在表象。
在解构了传统的性描写基础上,王小波通过性荒诞对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的批判还体现在文化精神由/禁欲主义0向/纵欲主义0的转变。
我想,在性的方面和别的方面一样,存在着两个世界,前一个世界有飞扬的长发,发丝下有半露的,扬在半空又白又长的腿等等。后一个世界有宽宽的齿缝,扁平的乳房,蓬头垢面等等。[2](P463)
从禁欲走向纵欲,是因为压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极端化里边包含了中国知识分子所遭遇的一系列政治话语,这些政治话语,也恰恰是把人异化,然后推向/禁欲0再推向/纵欲0的始作俑者。王小波在这样的时代中,在极端口号和极端压抑的挤压下,以荒诞的性在李靖与红拂之间,打开了突破,在权力制衡与政治话语的夹缝中,审视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世界,对从/人0到/非人0,从/禁欲0到/纵欲0做出批判。
昆德拉认为:/一部小说的价值在于揭示存在作为他本来的直到那时被遮掩的可能性;换言之,小说发现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东西。0[7](P244)性自然是探寻人的存在的重要价值。王小波说:/-性.是一
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0[8](P214)王小波对性的荒诞描写,是为了开掘出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东西。他破除了传统的写实描写,赋予性更多的文化意味。性使人异化成非人,使人从禁欲走向纵欲,性成为知识分子文化精神建构与堕落的一个强烈信号。小波对于传统性观念的解构,正应和了昆德拉所言的/发现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东西0,也是为了从这些发现中,剥离人性本身的遮蔽,用五花八门的性爱习性去批判知识分子当下异化中的文化精神。
结语
王小波作品中,存在着大量解构主义元素,通过对王小波作品中对知识分子的批判研究,可以看出作者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命运、文化处境和文化精神所做出的思考。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给人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理性,那种清晰的,英国式的经验理性0。[9](P32)王小波的小说5红拂夜奔6,对元叙事的解构,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命运的批判,暗指了知识分子文化价值的转变以及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消解。戏谑的运用,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文化处境的批判,指出了知识分子在价值欲望链条和权力链
#9
#
条下的被动驱策的压抑处境。性荒诞的描写,主要在于批判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从/人0到/非人0,从/禁欲0到/纵欲0,批判了知识分子文化精神畸形的流变。同时,因为经历的相同,王小波的解构主义批判也受到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在解构主义批判中,对结局的随意性设置,对权利下人性的戏谑描写,和性描写中对灵肉异化的观照,都体现了作者对作为历经者的自身,进行他者视角的批判。
纵观5红拂夜奔6,王小波对知识分子的种种批判在解构主义表现形式下生成,对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作为中国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较早的作家之一,把在解构主义文本下的批判作为研究视角,并结合昆德拉对其的影响研究,将是诠释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利奥塔等,赵一凡等译.后现代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王小波.青铜时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俞吾金等.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米兰#昆德拉.许均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艾晓明.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1991.
[7]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艾晓明、李银河编.浪漫骑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9]许纪霖.他思故他在)))王小波的思想世界[J].上海文学,1997(12).
(责任编辑:张玉秀)
简讯
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郑万鹏教授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1期的论文5老舍:纵贯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7期收为索引。
2.吉首大学文学院袁启君讲师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1期的论文5沈从文研究述评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7期收为索引。
3.东华理工学院中文系曾琪老师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1期的论文5<;伤逝>背后的言说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7期收为索引。
4.广东罗定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教研室陈祝容老师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1期的论文5<;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7期收为索引。
5.海南琼州学院中文系郭敏助教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2期的论文5浅析冯梦龙对杜十娘与辛瑶琴的角把握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10期收为索引。
6.三亚市第二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秦景兰发表在5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8年第2期的论文5落花啼鸟总关愁6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5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62008年第10期收为索引。
(陈棠搜集)
#
10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识分子   文化   批判   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