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及对策

浅议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如西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渗透、多元文化主义冲击主流价值观、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也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提供参考。
寡核苷酸
关键词:民族团结与发展;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对策
引言
民族团结是构筑和谐有序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和谐的环境和的局面。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力量来实现,需要铸牢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同为“中国梦”努力奋斗。
环球华报
一、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认同障碍对民族团结的影响
在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民族成员的族际关系认同是实现“民族差异性与国家统一性”辩证统一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个体族际关系认同感不仅仅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考验现代化国家政治实践的难题之一。首先,民族利益是影响族际关系认同的最大因素。当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民族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本民族利益放置首位,忽略国家整体利益。因此,党和国家通过制定民族制度和合理调节族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将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公民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尽可能的平衡国家整体利益和各民族利益。但由于各族人民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不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利益期许暂时得不到满足,族际之间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这又会导致民族成员为争取利益同其他民族展开博弈,民族冲突、矛盾随之而来。其次,民族差异的存在也影响着族际关系认同的培养。造成民族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差异、区别的存在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弱化民族差异,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淡化族边界意识,致力于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最后,我国目前所形成的族际关系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种良性的族际关系来源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各民族之间“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各族人民应当珍惜并持续保持良性的族际关系,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族际关系认同障碍造成的民族矛盾和摩擦。
(二)境内分裂主义势力对民族团结的影响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自古以来便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分裂、民族离散则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中华民族5000多年民族发展史足以证实这一内容。我国境内分裂主义势力以民族独立为口号,旨在建立新的民族国家,脱离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中国,境内分裂主义势力是完全消极负面的,严重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威胁。在一些西方大国的政治干预和支持下,我国国内的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利用各民族之间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发展差异等因素,不断灌输狭隘民族意识,大肆宣扬民族分离思想,试图破坏民族团结并制造民族分裂。以“疆独”“港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我国境内分裂主义势力自中华民国时期便活跃在边疆民族地区,其分裂形式和分裂手段多样,既使用暴力手段,又进行思想渗透,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具体而言: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国内地连续发
生战乱,分裂主义势力大力支持外蒙古的“民族自决”,最终使中国失去了将近1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上世纪80年代,达赖集团在以暴力手段分裂“西藏”失败后,开始鼓吹“中间道路”,实质上是建立一个不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中之国”,妄图分裂中国领土;90年代,分裂、极端、暴恐等三股势力蠢蠢欲动,妄想以“圣战”的形式等地;本世纪后,“三蒙统一”势力打着建立“大蒙古国”的旗号进行分裂活动;东北地区的满独组织主张建立满族统治的满洲地区,囊括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分地区;还有“疆独”“藏独”“台独”等极端分子参与民族分裂活动,大肆宣扬新疆、西藏、台湾的独立。同时,在境内分裂主义势力的主导下,我国内地发生多起恐怖暴力事件,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全国各族人民深恶痛绝、坚决反抗。事实证明,我国境内分裂主义势力主张的民族分裂,既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悖,也不符合民族地区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当前,我国迈入社会主义全新发展阶段,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高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汇集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紧迫历史使命与责任。
(三)多元文化主义冲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文化主义覆盖了社会学、民族学、种族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是民族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蕴含着两个重要的价值理念——多元化和平等。诚然,多元文化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缓和不同民族、种族的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移民浪潮、恐怖主义现象的大量出现,社会稳定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正遭受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在多民族的中国,党和国家更应警惕多元文化主义同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勾连,以多元化、异质性冲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破坏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进。
全球化加速了人口的跨国迁移,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华外籍人士已超百万,具有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在跨国迁移中实现交流合作与交互影响。这些外籍人士由于工作、家庭、学业而聚集,开始进入中国各大城市的空间。随着广州黑人事件、日本人来华办学养老等舆论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在华外籍人士这一体,一方面,聚居在国际社区中的外籍人士为所在城市提供了国际资本和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城市的建设与民族团结的发展;国际社区中国籍、文化、生活方式等差异不仅给人员交流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不同国籍居民所展现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差异政治诉求以及过度强调族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稳定的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建构。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处于相同文化社中的人们彼此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差异政治和差异公民的提出可能会导致部分族放弃主流社会的公民身份,造成民族之间出现新矛盾,对我国社会现有民主政治体制产生冲击。再者,多元文化主义在元叙事方面否定主流社会的历史叙述,主张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此外,多元文化主义主张通过公共媒体报道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而推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出台。多元文化主义重点关注民族之间不平等现象,表现出分离自治和族分裂的倾向,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
清算业务二、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的中药新举措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1、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以及民族团结稳定的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大团结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新时代,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最大程度凝聚中华民族利益共识和情感认同,切实铸牢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意识。如果脱离党对民蔡昌健
族工作正确方向的指导,则无法确保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在施行过程中的正确方向,更无法保证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因而无法汇集全国各族人民集体力量,保障民族团结维护安全稳定。所以,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北京建筑机械厂2、培育爱国情怀
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求人们要培育爱国情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民族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繁荣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国家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追求。所以,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培育爱国情怀,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培育爱国情怀,首先要做的便是将爱国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将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坚持社会主义理念融入到从小学至高等教育的整个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务必使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3、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需要安全稳定的意识形态环境。新时代人们要坚决抵御意
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最主要的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隐秘性、潜在性的特征,容易成为西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对我国进行分裂的工具。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易于分裂势力依托宗教和社会事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倾销破坏民族团结、损害国家利益的负面言论,从而影响我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所以在民族地区,更要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民族地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通过网络媒体、新闻报纸等加大对分裂民族势力进行曝光和批判的力度,积极宣传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提升民族地区众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需要凝聚中华儿女的向心力,所以也应该从整体层面进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国家层面,可以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机制,借助网络安全管理,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动权,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分裂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