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走进社区?双主题报告会-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需不需要音乐美学?可不可以走进社区?
双主题报告会
(会议手册)
时间:2011年12月14日(周二)晚19:00
地点: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
主办: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2011年12月14日
主题:
中国音乐学院——
需不需要音乐美学?可不可以走进社区?双主题报告会
2012奥运羽毛球男双决赛总策划:赵为民、谢嘉幸
策  划:张天彤
报告人:毛  羽、陈  奋、滕  腾、张晓文
演  出:张  援、宋晓汀等
主持人:待  定
时间:2011年12月14日(周二)晚19:00                          地点: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
主办: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报告会手册目录
一、论文报告(每人10分钟,提问每环节各8分钟)
崔月犁(一)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
1、音乐美学这玩意儿
——从“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说起—————毛  羽    2、感性的回归,阐释的融合
——“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有感——————陈  奋    3、提问环节—————————————————————-提问者    (二)2011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
4、中国音乐学院可不可以走进社区?
——“2011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所感——————滕  腾
5、“2011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音乐会所引发的思考—张晓文
6、提问环节—————————————————————-提问者
二、演出(每个团队15分钟,共30分钟)
(一)美育四重唱组简介
1、《包楞调》——————————————————美育四重唱组
2、《摘菜调》——————————————————美育四重唱组
3、《太阳与跳月》————————————————美育四重唱组    (二)“非常组合“男声合唱简介
4、《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非常组合”男声合唱
5、《欢乐的那达慕》———————————“非常组合”男声合唱
6、《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非常组合”男声合唱
音乐美学这玩意儿
——从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说起
毛  羽
摘要:本文从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出发,就其中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及在多元化语境与跨学科研究中的音乐美学学科进行学者观点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音乐美学的精神内涵、关注对象和学科范式作为框架,对上述观点进行整合,同时浅谈了笔者对音乐美学学科的认识。
中产教育鄙视链
关键词: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音乐美学;精神内涵;关注对象;学科范式
美学是什么玩意儿?音乐美学是什么玩意儿?这玩意儿是不是研究音乐美的学问?音乐学院要这玩意儿有什么用?音乐美又是什么东西?研究这玩意儿能干点啥?怎么研究?……
一串串问题,萦绕在每个音乐美学学人的心头;一次次思考,推动一代代学者不懈地探索;一篇篇成果,填写了学术的历史,也回答着学者心头那始终难解的问题。与哲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的美学,活像一个终极答题的学科,使那些“难逃干系”的人普罗米修斯一般回答着没有答案的问题。4甲基吡啶
真的是这样吗?
带着这些问题和换洗的衣物,2011年11月,我来到西安,参加25-27日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的“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以期获得当下国内学者的研究动向,为自己书写“探索答案之历史”收集些心得。
哪怕只是一点印象,没有答案。
研讨会议题
1.现代化进程、多元化语境、跨学科策略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
2.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与相关实践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
4.于润洋、赵宋光、蔡仲德、茅原、王宁一、张前等著名音乐美学家的学术思想。
与后两项带有明显学科学术历史特的研究相比,前两项议题在本次大会上更激发了广大学者的思考与讨论。在此,本文以音乐美学的精神内涵、关注对象和学科范式作为框架,北京恒阳电缆厂
对本届研讨会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权作对国内学者就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晚近成果的管窥。
哲学——音乐美学的精神内涵
像任何其它艺术一样,音乐以被感知的方式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审美主体总是不断地对音乐发问,从而探寻其中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语义”和“意义”。进而,这被感知的音乐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就成为了生命意识、生活态度或价值判断的感性载体,似乎永远有待与之对话的人从中探寻无尽的意味。因此,作为研究人类音乐感性原理的音乐美学,总要把哲学作为自己的依托,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思考方式。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何宽钊《西方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时间结构分析》从西方哲学中的“时间问题
”入手,分析了西方音乐中的主观时间意识。作者认为,在柏格森之前,西方长期秉承的是线性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期待”心理,例如V7-I的和声序进逻辑。然而,西方现代无调性音乐则更多与柏格森的“绵延”时间学说相契合。无调性音乐失去了以往的调中心,也就失去了明确方向的“期待”,使得音乐中的主观时间意识不再是线性的、定向的,而是弥散的、非线性的。
音乐到底给人什么?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少明《音乐——从快感到幸福感》从生理学、心理学、美学和哲学等文化视角,提出了音乐之于人的生理尤其精神生活作用的“四感说”:音乐在生理层次给人带来快感,减少痛感;在心理层次给人带来快乐感,减少痛苦感;在情感层次给人带来舒适感或美感,减少不舒适感或丑感;在灵魂层次给人带来幸福感,升华或超越苦难感。
随着国内学人日益认识到美学阐释在“音乐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源自欧美的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也日益受到重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音乐的分析哲学》通过介绍美国音乐哲学代表人物彼得·基维的论著《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以批评性的眼光梳理并回应了基维在音乐与情感、形式主义理论、音乐的叙事与再现、作品、表演、鉴赏等课题上的观点和学说。文章论及基维音乐分析哲学思想的优势和缺陷,并呼吁通过吸收外来的理论资源来刺激和建构我们自己的音乐美学理论。
文艺作家的晚期风格,历属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重镇。伽达默尔、阿多诺、约翰·罗金斯、萨义德等人
都对晚期风格做过杰出的论断。但对作曲家晚期风格的研究,很多集中在风格的技术分析层面。而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杨婧《孤岛艺术?——作曲家的“晚期”世界》则将“晚期”作为一种风格体验的本质进行研究。结合理夏德·施特劳斯、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的实例,作者对“晚期风格”做出如下陈述:晚期风格问题触及作曲家的生命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3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美学   研究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