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观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现代知识观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要:知识和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现代知识观关于知识的性质的看法,影响着现代教育,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表现,并给 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fareast
关键词:现代知识观;教育;负面影响
知识观,又可称作知识论或认识论,使人类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论观点,主要是对知识的性 质的看法现代知识观在16世纪初初露端倪,并在19世纪中叶彻底取代古代知识观, 获得了支配地位,主导人们对于知识的主要看法。知识和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 面,教育是知识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又是教育的重 要内容和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教育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可以说, 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通过知识为载体而实现的。知识观和教育也就有着不解之缘。现代 教育是随着现代知识观的确立而形成的,其对于教育的影响也表现在方方面面,随着社会 发展,现代知识观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越来越明显。
一、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
关于现代知识观的特征有很多表述,比如确定性、稳定性、科学性、中立性、市政型、 杨不管事件windows ce 5.0符合性、普遍性、绝对性、一致性等。在这些表述中,科学性、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 性和终极性可能是五个基本的特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了现代知识的形象。
(一)科学性
自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极 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知识也越来越表现出它的科学性格。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物质生 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无论是社会集团还是个人,都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正的、 唯一的知识。其基本内涵是:真正的知识必须是实证的;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观察和实验来 完成;真正的知识必须和客观对象的本质相符合;真正的知识必须是超越历史、社会的、永 恒不变的确定的知识。由于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唯一的知识,所以科学性也就被认为是现代知 识的首当其冲的性质。
(二)客观性
客观性侧重于现代客观性,侧重于现代知识中认知对象和认知主体之间的关系。
石中英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中认为,客观性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本体客观性、神学客观性、自然规律客观性。本文所讨论的就是自然规律客观性。客观性可以说与知识的科学性有一定的联系。因为知识的科学性要求,只有与客 观对象的本质相符合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由此也就不难看出客观性的含义了,即正确地反映 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客观性确立的基本前提就是:认识对象是 独立于人类社会的自主的存在物。为了准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来面目,个人的、感情的因素 在认识过程中是不允许介入的,主体只能用冷静、理性的态度观察对象、进行研究。
(三)普遍性
知识的普遍性描述的是知识对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关系。理想国出版社
普遍性的含义是,一种知识如果是客观的,就可以超越各种社会和个体的条件的限制,并得 到普遍的证实和接纳。从普遍性的定义来看,知识的普遍性有两点要求,普遍的可证实性和 普遍的可接纳性,后者是前者的心理结果。知识的普遍性用利奥塔的话说,就是追求元叙 ,摒弃地方性知识,要求知识一定要超越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制约,达到普遍化 的水平。知识的普遍性对人类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深刻和广泛的,如真理是放
之四海皆准 ”“科学无国界等就是人们对知识的普遍性的表达。
自从知识的普遍性特点提出之后,使得人们的知识摆脱了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力 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传统中知识的交流和对话,使得人类总体的知识取得了飞快的进步。
(四)价值中立性
价值中立性侧重现代知识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
现代知识的价值中立性是指知识是纯粹经验和理性的产物,只与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认识 主体的能力有关,不涉及主体的情感、态度、意志与价值观等,不受认识主体的性别、种族 以及所持的意识形态的限制。从这一定义来看,知识的价值中立性有三个前提:第一,现代 识反映的是认识对象的特点,而客观事物是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不以人类的利益、兴趣 、观点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是价值中立的,即以观察对象的独立性自主性 前提。第二,对于客观对象的认识是人类经验和理智的产物,这些经验和理智都是纯粹的不变的,所以,建立这种纯粹的经验和理智之上的知识也就是中立的。第三,在知识 表述方式上,知识的陈述都由一些范畴、概念、命题和符号所组成,
而这些范畴、概念、命 题和符号在各个历史年代、各种社会和每个个体之间都是共同的,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所以 由它们所陈述的知识也就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中立的。
(五)终极性
终极性侧重现代知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知识的时间性质。
现代知识的终极性是指,知识一经产生,就不会随着历史的变更、年代的更替而发生变化, 永远都是正确的和真实的。一旦某一知识被证明是正确的,在以后的应用中,随着时间的变 化、条件的变化,它的正确性无需再证明,可以直接拿来用。一旦掌握了某一知识,无论社 会历史发生任何情况下的变化,知识的正确性也都无需再怀疑。在15世纪发现的知识,20 纪仍然应该是正确的。
其实知识的终极性是和知识的普遍性和知识的价值中立性相联系的。因为知识是普遍的和价 值中立的,不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历史的发展、朝代 的更替,只是时间的推移,知识的正确性不受影响;知识终极性的另一前提就是知识基础的 不变性,无论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由于知识建立于其上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知识也 就不会发生变化。
二、现代知识观在教育中的体现
现代知识观影响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课程安排
现代知识观认为只有科学知识才是唯一正确的知识,具体到学校教育的课程安排上,有 两种主要表现:第一,用科学的标准来规范人文课程和社会课程,力求达到科学化和精确化 。第二,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课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而不符合科学的标准的知识,如人文知识 和社会知识却被认为是非知识转基因快速检测仪准知识,是无关紧要的,在课程中的比重日益缩小 。这在我国的课程安排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学校课程中广泛设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等课程,而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却寥寥无几。科学知识在课程中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人 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却成了点缀。而即使对于科学知识的安排,也只是把科学当作一种静态的 、外在的知识而非动态的研究过程。传统课程范式中的知识主要被作为一个客观的‘事实 ’的领域而对待。也就是说,知识好像是‘客观的’,因为它是外在于个体或强加于个体的
(二)教学模式
随机数的产生现代知识观的影响表现在教学中是教师倾向于机械的知识点的传授,以一种外在于 学生的权威性的、法定的知识来武装学生;而学生也只是致力于僵死的、凝固的知识点的记 忆和背诵,这是典型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对客观性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客观知识论认为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它的主 要观点是知识反映论,即只注意到了知识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和知识的物质属性,但却忽视 了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被视为完全独立于人的主观世界的外部存在,被纯粹 的客观化、神圣化、权威化了。叶澜教授生动地描述了在这种知识观下的课堂教学。上课 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过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 生枝’。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来回答问题,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教案 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其中最出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 生。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 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 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众演员’,很多情况下知识‘观众’与 ‘听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4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7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识   教育   社会   课程   普遍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