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哪些,「怎样论证」才有说服力
在当下的中国现实环境,并不适合辩论,因为谁都烦跟一个“刺头”天天嚷嚷,哪怕你嚷嚷得再对,又如何捏?只会破坏一片和谐的气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o This Is Christmas CHS All Stars - Christmas Hit Songs
但是,保持沉默不见得就是没话可说,比如我们有些话可以放到网上来说,或者匿名来说,总之还是要说的。在这其中,说话的逻辑和基本的法则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很少在跟人辩论,偶尔有一次,也是不欢而散。因为避免了面对面不悦的气氛,但并没有提高辩论的质量和层次。
有些不同意见,不论谁对谁错,最基本的应该能达到越说越清楚的目的,但往往并不如人意,要么循环论证,要么离题太远,要么前后矛盾含糊其词,难怪鲁迅先生会感叹中国人的思维是一锅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上流行的文章被骂为标题党,因为它的论点牛逼(懂得挠你最痒的地方),论证干瘪乏力,像心灵鸡汤类的,完全是无论证的,这样论证不严谨或压根无论证的
文章,你一天就算能读上10000篇,除了心里噗通两下,其实一无所获。
所以,有必要再提一下论证的技巧和基本的逻辑训练,本文是所罗门在《大问题》的两篇附录之集合,个人感觉参考价值较大,以飨读者。
即使一则论证的前提结论均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所有的狗都是绿的,苏格拉底是狗,因此,苏格拉底是绿的。
这是一则有效论证,即使它的前提和结论都为假。要使演绎论证能够保证结论为真,它的前提必须为真,而且该论证必须是有效的。
有效论证具有正确的形式,而无效论证则没有。论证的正确形式基于一套基本的推理的规则,比如:「三段论形式」。
所有的P都是Q,S是P,因此,S是Q
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但是,
所有的P都是Q,S是Q因此,S是P
就不是。我们是如何知道这点的呢?由于(有效的)演绎论证的定义就是前提为真能够保证结论为真,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能否到一种虽然具有真的前提,但却具有假的结论的论证。
如果没有这种论证,那么这种形式就是一种有效论证形式。如果存在这种论证,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有效论证形式。
娄烦二中
因此,我们之所以知道前面那种形式是无效的,是因为我们可以构造这样一个例子:
所有的柠檬都是黄的,萨姆(一只金丝雀)是黄的,因此,萨姆是一个柠檬。
当你怀疑一则哲学论证有可能是无效的时候,你可以先把该论证翻译成形式符号(“所有的P都是S……”),然后再去另一则符合这种形式,但却有着真的前提和假的结论的论证(“那就好比说……”)。
只要有一种情况的论证形式是无效的,那么这种形式就不是一种有效的论证形式。
一则三段论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所组成(两个前提项都被称为中项)。这些陈述本身的形式都是量上的,由“一切”、“有的”、“没有……”和“并非所有……”所引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演绎论证都是三段论,还有一些论证包含着其他各种各样的推理和复杂情况。最为常见和著名的两种论证形式是肯定前件(modus ponens)和否定后件(modus tollens)。肯定前件具有如下形式:
如果P,则Q,P,因此,Q。
例如,
如果苏格拉底老是给人添麻烦,那么他将会有麻烦。苏格拉底不会停止给人添麻烦。因此,他将会有麻烦。
否定后件具有如下形式:
iso17799如果P,则Q,非Q,因此,非P。
例如,
如果你足够认真,那么你将考第一。你没有考第一。因此,你不够认真。
尽管满足这其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论证都是有效的,但它是否也是正当的则要取决于前提是否为真
有两种论证表面上看似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但其实却是无效的。它们是:
如果P,则Q,Q,因此,P。
非P,因此,非Q。
例如,
如果你起床太晚,那么你将错过早饭。你错过了早饭。因此,你起床太晚。
这两种错误分别被称为肯定后件谬误和否定前件谬误。这两种谬误必须加以避免!
有一种否定后件论证在哲学上有特殊的用途,它被称为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
一位哲学家主张P(比如“正义就是强者所坚持的任何东西”),他的对手主张如果P则Q(
比如“如果正义是强者的意志,那么强者不公正也就是公正的了”),但这里Q显然是荒谬的,因此为假——于是最初的断言P必定也为假(这个例子是苏格拉底的一则著名论证)。
攻击一种哲学立场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说明,尽管它表面上很合逻辑,但其结果却是荒谬的。
还有,许多论证尽管从形式上说是有效论证,但它们却是谬误。也就是说,它们并不违反推理规则和演绎论证的正当形式,但却仍然是不好的论证。
比如说,重言式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论证(“如果P,那么P”),但在一次讨论或在一篇哲学论文中,这样一种论证显然对于问题的深入起不到任何作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几乎总是不好的“非形式”谬误:
只作断言
你接受一种观点这一事实不足以让别人也相信它。陈述你的观点并不是对它的论证,除非你只是在回答一次公众意见调查,否则每种意见都需要有论证作支持。
当然,有一些陈述是大家都会照字面接受的,所以你用不着去论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法争论,因为如果遇到挑战,即使是常识中最明显不过的事实,也必须被论证——这正是大部分哲学所要讲的。
循环论证
另一种谬误虽然看起来像是论证,但实际上却是把要被论证的结论当成了前提。
比如说,假定你主张人人都应当成为基督徒,理由是《圣经》是这样说的。这也许对你来说的确是结论性的,但如果你试图说服的对象不信仰基督,那么他也许同样不信《圣经》上的话。
因此,诉诸《圣经》是一种对成为基督徒的循环论证。循环论证往往是由一个经过改装的结论组成的,比如,“这本书将会提高你的分数,因为它能帮助你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
恶性循环动物权利
电影马本斋循环论证与另一种通常被称为“恶性循环”的论证相似。让我们考虑上面那种谬误的一种更为精致的表述。
一个人声称自己知道上帝存在,原因是他看到了一种宗教场景。当被问及他怎么知道这种场景是宗教的而不是他所吃的某种东西的反应时,他回答说,这种复杂而强烈的体验只能由上帝引起,而不可能由其他东西引起。当被问及这又是为什么时,回答是,上帝亲自——在场景中——告诉他的。
再比如说,“他一定是犯罪了,他脸上的表情可以作证”。“你怎么知道他是犯了罪,而不是被吓着了或正处于悲伤之中?”“因为它就是做那件事的人!”
>交通节能与环保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5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论证   形式   结论   基本   前提   谬误   逻辑   演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