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上乘”宋韵

杭州的“上乘”宋韵
作者:***
来源:《文化交流》2021年第12期
永城市第一小学
        编者按:韵者,美之极。宋韵,两宋文化的精华所在,代表了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峰。杭州市上城区,作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南宋文化发祥地、宋韵文化传承展
示中心,是全国宋韵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以文化的力量,展现这块南宋根脉所系的核心区域;以文化的自信,追摹那个流淌千年、传承至今的“上乘”宋韵。
        从900年前的河南开封到立朝152年的南宋临安,中间隔着将近1000公里。
        相较于开封“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平面印象,杭州的宋韵更加立体一些——无论是看得到的精致,还是感知得到的精神——比如街衢、运河、建筑、官衙,比如技艺、审美和生活。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成果还比较完整地传承到了今天。
        从九里皇城到南吴山北武林13座城门,钱塘清波里住着120万人口。
        赵构到杭州后,选凤凰山麓临安府治为基营建大内:不合规制的“坐南朝北”、太庙和社稷方位。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宏伟瑰丽、工力精致、金碧流丹、华灿照映,望之若天宫化成”的阆苑仙宫。据已经发现的宫城北城垣和东城垣推测,宫城的位置在杭州城南的凤凰山之东——偌大一座宫城,金砖踏地,竟然都在上城之中。
        这13座城门和152年的“上乘”宫城最终铸就了文明的高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缔造了“第一次的东方文艺复兴”和“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那个
文明而富庶的朝代缓缓走来的时候,给我们也给世界打开了神奇大门:其“百花齐放”的文化、“市坊合一”的商业、“百工竞巧”的技艺,综合而成一个“诗情画意”的东方。强调结构
        如果可以穿越,我会去宋朝,去认识四分之三的古代发明,去领略吴山天风的空灵奇绝,去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的一世繁华,去体验“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雅致生活……
        小可精致入文 大可进取卫国
        进士辛赞的命运确实有些不济。
        38岁的年纪正是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的时候,“靖康之变”发生,北宋亡了。
        身边的友人早前就已急急忙忙跟着高宗南渡,他却没有。一是因为他的族人太多——“以族众,拙于脱身”;二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隐忍滞北以保实力,待王师北伐,持械与金决。之后的很多年里,他接受金国的拉拢,违心地到朝廷做官,几经升迁后竟然做到了正三品的开封知府……但他终于没有做回自己心心念念的宋人。
        为求“宋人”身份而孜孜的辛赞并不为人熟知,但由他带大的孙子,你必然是清楚的。
        《射雕英雄传》第八回里,黄蓉恢复女儿装扮后去见郭靖,并在舟上唱了一首曲儿,说:“这是辛大人所作的‘瑞鹤仙’,是形容雪后梅花的,你说做得好吗?”郭靖是北方人,向来生活在大漠深处,没有听过这首曲儿,更不知道词的含义,甚至发问“辛大人是谁”。
        这“辛大人”就是辛赞之孙辛弃疾,他曾5次到杭州、7次被弹劾,一生都在力图收复失地,一个和李清照同高的“济南二安”、到死都在念叨南宋杭州的人。
        辛弃疾是名人之后,书香世家,随便一首他的词都够你我写一辈子:《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然还有《念奴娇 · 西湖和人韵》《好事近·西湖》《满江红·题冷泉亭》。
        一个人一辈子能把文章做好就已非常圆满。但他不,非要在沙场上也做出个独一无二来。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23歲的辛弃疾仅带五十名义兵就敢冲进五万人的金军,他还能捕获叛逃头目张安国,甚至还顺带策反了近万人马,一路无事南归杭州,于是南宋朝野轰动。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智慧?宋高宗“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一见三叹。
鹅去氧胆酸
        辛弃疾第二次到杭州时,受宋孝宗延和殿召见,被任司农寺主簿——管着农业的7年时间里,辛弃疾满脑子想的却都是恢复中原之事,写出著名的《九议》。
        继淳熙元年(1174年)春、绍熙三年(1192年)秋两次留杭之后的1204年春,辛弃疾第五次到杭州,出任抗金前线——镇江的知府。距第一次来杭已经40年,过往如弹指之间,他思绪万千,或有意气,或因遗憾,写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中国邮路问题
        但,这是他最后一次。
        到开禧三年朝廷令他“速赴临安”任枢密都承旨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同年10月3日,他喊着“杀贼!杀贼!”而逝,年六十八岁。
        年少不懂辛弃疾,读懂已不再少年。
        很多人不太喜欢辛弃疾,觉得他的词重于征战和杀伐,他的为人又过于偏执和不知变通。我却不觉得。相反,对于杭州,我认为辛弃疾是唯一的存在——既写下了文人的刚毅,又战出了将军的温情。
        可能说得有些远了,今天要写的是“宋韵”;当然,也可能没有太远——辛弃疾这样一个“小可精致入文,大可进取卫国”的人,这种品性可以理解为一个更高层面的宋韵。
        宋韵到底是什么呢?是斑驳的老城墙、鼓楼回荡的钟声,还是薄暮晚烟在山水画里弥散开来的雅致?是两宋文化具化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进步思想、高尚情操和美学观念,还是整体浸润在宋式生活里的文人风骨、艺术修养与包容气质?欧洲见闻录
        “风雅处处是平常。”我不太敢下定义,只能说,宋韵是一种符号,一种全面延续至今并照向未来的态度符号,包括上面那些,又不限于那些。
        上城,承托所有的南宋繁华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如南宋一般,宛若蝶变,在挣扎中绽放绚烂,从一开始就将精致交融在夷族的铁蹄之边。一面你为它的半壁残垣惆怅哀叹,另一面却更臣服于它臻于极致的妩媚与嫣然。
        我再说得直白一点:在时刻提防踞江而视的金军面前,南宋朝廷竟然用一半的国土创造出了从未有过的繁盛,让封建王朝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到达巅峰。
        巅峰,首当其冲的指标是人口。人头密疏就像今天人们的存款多寡。为了探寻这一点,我特地去查过《宋史》:徽宗崇宁年间,杭州有户20余万,人口近30万——当时,即使是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城市的居民数量也不过十万——杭州地区(算上钱塘、仁和、临安等九县)人口约100万。到了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杭州地区的人口达到了约124万。邪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4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杭州   文化   临安   生活   没有   人口   时候   地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