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青瓷香炉鉴赏与研究(上)

   
 
    固晶机
南宋龙泉青瓷香炉鉴赏与研究(上)规划成果
 
 
 
 
 
    2009年nba全明星赛
 
 
 
雷国强 李震 / 文
中国的香文化是华夏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其肇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作为焚香工具的香炉,其最早的出现时间,据目前的考古实物资料可追溯到西汉及战国时期的熏炉。当时的熏炉以制作材料分之,主要有青铜和陶质两大类。自东汉后期至南北朝,中国制陶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瓷香炉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不易生锈方便使用的特点渐成主流。隋统一南北割据,入唐之后,社会,国力强盛,文化勃兴,用香制度已成为国家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生活用香也已成为文人及士大夫阶层追求素雅和有灵性生活的一种方式。此时的香炉之造型与前期博山炉等炉具相比较已趋于轻便简易,更适合于日常生活的使用。但就其形制而言,瓷质香炉之造型仍以模仿金、银材质熏炉为主。宋代崇文抑武,科技领先,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继唐以来的又一座高峰。此时中国的香文化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香已成为日用生活的重要消费品,用香也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香具的生产与制作的发展角度来考察宋代香炉的制作工艺,可概括出以下四大特点:其一,瓷质香炉已取代金银材质熏炉成为主流;其二,就宋代香炉之造型而论,特别是南宋时期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所生产的香炉已基本摆脱单纯模仿金、银、铜香
江普生
具之造型,而进入立足仿古同时结合瓷器制作工艺特点与适合于当时的用香制度,有利于方便实用的工艺发展追求阶段;其三,宋元香炉已出现了很多无盖、方便使用的简易香炉,如筒式炉、鬲式炉等,南宋多于北宋,元代又多于南宋;其四,宋代瓷器工艺发达,品质与产量都有很大提升,花、纹饰也更丰富,香炉形成了朴实、大雅、简约、洗练的艺术风格。南宋是中国瓷质香炉生产与制作进入鼎盛发展的时期,其中最具特和最有艺术品质的香炉还是当时由官窑和龙泉窑所生产的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
本文主要以历年来考古发掘、各地窑场所发现出土,由各大博物馆珍藏的南宋龙泉青瓷香炉为标准件,以及从龙泉窑址所采集的南宋龙泉青瓷香炉标本为考察研究样本,从其款式造型分类点评鉴赏入手,再就其艺术成就、文化积淀展开讨论,以飨读者诸君。因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的研究与鉴赏文章,笔者已在本刊2014年第10、11期“文化瓷苑”以《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研究与赏鉴》为题分上、下两期刊发,故本文中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不再列入讨论鉴赏范围,而着重考查研究讨论南宋龙泉窑烧造的其他经典青瓷香炉款式。
一、南宋龙泉窑青瓷香炉造型款式分类与鉴赏
香炉是宋代龙泉窑所生产烧制的品牌产品之一。北宋时期龙泉窑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香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开始烧造香炉,但品种款式不多。南宋以来,龙泉窑青瓷香炉生产就已进入一个繁荣创新的鼎盛发展时期,大量带有复古风格特征的新款新器型香炉不断出现。特别是到了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香炉的烧造款式标准以宋人王黼编定《宣和博古图》为准,加之在胎料配方以及成釉工艺方面进行革新,所以其生产烧造的青瓷香炉不仅宫廷皇家风格鲜明,而且精品迭出,可以与官窑比肩看齐。如南宋晚期所烧造的薄胎厚釉梅子青、粉青仿商周青铜古鬲式炉,其素朴简约,去掉一切装饰,唯以利用烧成过程中实现釉层积聚厚度变化而在腹足间“出筋”的巧思,体现了人工与天成的妙处。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烧香》一诗中为龙泉窑香炉留下了“琢瓷作鼎碧于水”的千古佳句。
(一)、南宋龙泉青瓷三足鼎式炉
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陶制成。其标准形制有圆形、方形两式,特征为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两耳足。鼎,盛于商周时期,汉代乃流行。初为炊器,后成为祭祀礼器,成为等级地位身份的象征之物。如图1为宋代王黼撰《宣和博古图》(鼎篇·卷一)所录:商庚鼎。此器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五分,口径五寸三分,腹径五寸八
分;容量为二升四合;总重为二斤十三两;足为三柱形,有一字铭文“庚”,故名为“商庚鼎”。(注1) 如图2为南强镇金鱼村出土窖藏南宋龙泉窑青釉辅首衔环双耳鼎式炉。该鼎式炉是南宋龙泉窑烧造的鼎式炉断代的标准件之一。1991年,四川遂宁出土窑藏瓷器985件,其中龙泉窑青瓷355件,炉有三式,一式为鬲式炉,二式为樽式炉,三式为鼎式炉。该辅首衔环双耳鼎式炉,高11、口径11.1、底径3.2厘米。口微敛,唇上设对称长方形穿孔耳,上腹平直,下腹圆鼓内收呈平底腹,两侧设对称辅首衔环耳三曲腿形足。通体施青绿釉,平底露胎呈淡红(注2)。
邓颖超照片
南宋龙泉窑烧造的青瓷鼎式炉,今尚可见如下五款。
1.图3,青釉龙耳衔环鼎式炉(残件修复)。口微敛,短颈,腹微鼓,圆平底,下腹承三中空柱形圆足。口唇与上腹肩对称置龙形曲耳,两侧设对称衔环,炉底为饼形,露胎红胎质。通体施青釉,釉质坚硬透明,玻璃光泽感强,有纹路开片。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莹肌
2.图4,粉青釉直口双立方耳鼎式炉(残件修复)。圆唇直口,鼓腹扁圆,上腹设凸弦纹一
道,于直口壁与圆腹交界,依弦纹上侧置对称方孔形立耳,下腹承三中空柱形圆足。炉底括釉,露胎呈土红。通体施粉青釉,炉身布满纹路开片。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
3.图5,粉青釉鼎式鬲炉(残件修复)。敛口,宽折沿,短直颈,肩平斜高凸于腹,腹底扁平,下承三中空高柱形直圆足。圆腹及柱形三炉足上端有凸棱出筋各一条。炉口沿与凸棱处釉薄露白,造型古雅别致,做工精细。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
4.图6,粉青釉双立耳直棱三足鼎式炉(残件修复)。宽平沿,敛口,短直颈,于平沿置对称方形中空立耳,肩平斜高凸于腹,上腹扁圆,腹肩交接处设凸弦纹一匝,弦下至腹底沿刻直凸棱为饰。腹底扁平,下承三中空柱形高圆足。施粉青釉,釉质莹润有玉质感,腹底括釉露胎呈砖红。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
5.图7,青釉双立耳鼎式炉(残件修复)。口微敛,唇上设对称圆形穿孔立耳,上腹平直,下腹圆鼓内收呈平底腹,腹底承三圆中空柱足,通体施青釉。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
6.图8,青釉双立耳鼎式炉。南宋,高7.7、口径7.9、足径3.4厘米,直口,平唇,直腹弧收,
口唇之上装扁条形双耳,耳孔呈圆形,下腹装三只葱管形足,外底无釉,制作精细,灰白胎,施青灰釉。浙江省龙游县寺后乡出土。衢州博物馆藏。
7.图9,青釉如意立耳凸棱炉身三曲腿鼎式炉。直腹,口沿内折,圆平底,口沿对称置双如意形立耳,炉底置三曲腿为炉足,炉壁以凸棱为饰,施青釉,釉质莹润,制作工艺精良。龙泉李生和青瓷研习馆藏。
(二)、南宋龙泉青瓷兽首三足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4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香炉   青瓷   工艺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