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浙江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理科试验班(生命与环境)1306班
                              戴陈琳                                                         
                          学号:**********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目前,浙江省博物馆设有《越地长歌》、《钱江潮》、《非凡的心声》、《意匠生辉》、《十里红妆》、《青瓷撷英》等基本陈列,以丰富多彩的历代文物和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同时,浙江省博物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40个左右的来自国内外的临时展览。
从2004年1月1日起,浙江省博物馆率先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这一举措,既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三贴近”精神,也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方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观众量突破了历史记录,来博物馆的社会公众逾百万人次。
                                        ——摘自浙江省博物馆简介陕西电视台购物频道
在2013年9月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室友一起来到西湖游玩,走着走着就被这座极富江南园林地方特的庭院式建筑所吸引。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间。我们迫不及待地步入馆内,之前有听说这个博物馆里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琮,但是大量珍贵独特的陶瓷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记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我也被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深深的折服了,不得要由衷地感叹一声我们的祖先实在太了不起了。
德沃金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段段文化之旅,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沧海桑田花开花落,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兴与衰而前行。因此它的意义如此郑重,它又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从做工反映当时的制造水平;
从外形反映当时的审美特点;
从纹饰反映当时的图腾信仰;
从种类反映当时的生活习惯;
从内容反映当时的民风民俗
……
其中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淡青,釉层稍簿。
下面介绍一下浙江省博物馆中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的四款龙泉窑藏品。
名字
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
级别
一级
年代
北宋
尺寸
2010年中秋晚会碗口沿直径15.7,高6.9 ,圈足直径5.2,高0.7厘米
全碗施满釉,釉肥嫩青翠,透明度强,釉下气泡大而明亮。碗内壁装饰刻划海浪花纹,半刀泥(斜刀)技法纯熟,线条奔放有力,自由潇洒,颇有北宋曲阳定窑的技艺风格。外壁光素无纹饰,施釉匀净,近圈足处有积釉痕,圈足浅而小,足心无釉但有明显的垫烧痕,此碗造型端庄,修胎规整,碗沿向外微折,胎灰白。胎体自口沿下渐渐由薄至厚,并可见较宽旋削痕迹。综合上述特征,此碗应为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碗,充分体现了北宋龙泉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名字
南宋龙泉窑青瓷三联大吉瓶
级别
一级
年代
南宋
尺寸
高17.5,口径2.2,底径4厘米
    小口,长颈,在颈部出一圈凸沿,鼓腹歇收,底部圈足,足沿部分无釉,釉青黄,肥厚滋润。该件器物三体相连,应为烧制过程中,同一匣钵而烧搭釉而成。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名字
线速度
南宋-元龙泉窑青瓷露胎何仙姑像
级别
一级
年代
南宋-元
尺寸
高17.5厘米
该像端坐山石上,右手放膝,左手执一荷枝放右肩,宽衣博袖,姿态悠然,为八仙传说中的何仙姑。釉青,开片面部和山石不施釉,采用露胎的装饰手法,人物形象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浙江省、瓯江两岸的窑址已发现有200多外,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大多胎体厚重,除继续生产宋时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潘海东、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樽等。质量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温润如玉者少,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刻、点彩等。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个别有文字装饰。
环氧大豆油生产工艺
名字
清龙泉窑青瓷刻花瓶
级别
一级
年代
尺寸
口径10 底径8.3高23.4厘米
清代龙泉窑生产量陡减,产品质量明显下降,胎体厚重,制作不甚规整,釉层薄而呈青灰。
清初,窑声所剩无几。清中叶,仅剩南窖、瀑去埠头村、青溪水孙坑村等地70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成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这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龙泉窑的立体史书,见证了它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衰弱的整个过程,看着它们就如亲身感受了历史一般,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正是本次对陶瓷的感受和体会使我对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所以在本学期毫不犹豫选了老师您的陶艺课,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陶瓷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感谢老师给我开启了一扇走进陶瓷世界的大门,让我可以感受陶瓷文化不一样的气息。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2:2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4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青瓷   反映   陶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