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人因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集中体现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人-机-环境”系统最优意识、持续改进意识、标准化意识和成本意识。不管是代表现代工业工程发端的泰勒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沙布利克(Therblig)分析,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帮助人类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技术,都体现了人因工程学“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使人类工作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高效、更经济。
我校面向本科生的《人因工程学》课程已经开设了18个学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研室负责人、教学团队和主讲教师本着“核心课程精品化”的思路,从教材选用、内容选取、授课方式、课设创新、成绩评定等多个维度入手,对标国际国内同类先进课程建设经验,结合自身具备的条件,努力将我校《人因工程学》课程打造成课程思政精品课。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
(一)通过课程内容选取延展三观养成教育
将中国古代体现人因工程思想的工程、著作和文献等适时穿插到课程体系中,既全面完整反映了学科
发展历史和背景,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考工记》《天工开物》《四库全书》等著作,以及中国古代浩若星辰的文化印记照亮了帕累托改进>球
世界古代文明的天空,给历代炎黄子孙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清晰的文化指引。
污水处理将我国当代在航空航天、极地深海、桥梁高铁等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中涉及到的诸多人因工程学贡献作为典型案例,自然巧妙地与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设计组合在一起,既反映了当今人因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又及时给学生呈现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增强了道路自信。极端极限环境下有人运载工具的人类生命保障系统集中体现了当今人因工程学科研领域的最前沿、最先进技术。近年来,我国在上述相关学科领域和重大工程实践中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将这些成果与课程知识体系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可视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玉辉(二)通过讲授环节安排体现科学精神养成
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既崇高光荣,又严谨枯燥的事业。崇高光荣是指科研工作是造福人类、增强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伟大事业,备受人们的尊敬;严谨枯燥则意味着从事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严格的步骤、规范和规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大多数情况下,科研工作者还必须耐得住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承受得了不断的失败打击。因此科研工作是一项“使命光荣、道路坎坷”的事业。
在人因工程学的讲授环节安排过程中,适时适量增加相关科研发明发现者在探索科研真知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故事,用科学家爱国敬业的事迹熏陶学生,使之不但树立起科研报国的雄心壮志,还打下了“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吃苦耐劳精神基础。比如,我们在“脑力负荷预测”内容教学中,引入了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毅然回国在罗布泊坚守六十年搞
出了我国首颗的事迹。以及程开甲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零元专家、“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林俊德去世前5小时仍在工作,为祖国鞠躬尽瘁到生命的终点。(三)通过实践环节设计注重科研能力提升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由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程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人因工程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相关课内实验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改善实践,可以加深其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买淫
在人因工程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遵循“结合理论知识,观察生产(生活)细节,尝试改善现状,观念融入血液”的学习和研究逻辑。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能知晓周围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和现象与人因工程有关;其次要具有判断该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相关人因工程学原理、准则和要求的能力;进一步地要知道如何利用人因工程相关知识去改进、改善我们周围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上述人因工程知识学习和应用的逻辑可以简化为“知晓(认知)——判断(原理应用)——改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圣雅伦近年来,通过完善以课程设计为主的实践环节内容、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的措施包括:(1)在设计题目上按大类设置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更加注重开放式的设计
类型,既充分反映课程设计基础要求,又满足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选题需求,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尝试独立研究探索提供可能。(2)在课程设计时间上,将布置任务时间提前到课堂教学初期,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时间进行研究。(3)在课程设计指导上,重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尝试改善设计的研究习惯养成。指导教师只做方向性引导等有限指导,一般不做“对错”结论。(4)在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上,重视表述的逻辑性、呈现手段的多样性和数据、过程可视化。( 5) 在成绩评定标准上,不以结果“对错”作为唯一的依据,重视对探索研究精神的价值判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1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程   人因   学生   课程   工程学   科研   相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