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2018骨关节学组--骨肌影像传统与挑战专场--11月8日下午

CCR2018骨关节学组--骨肌影像传统与挑战专场--11月8日下午
联合早报电子版2018年11月8日,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贤毕至,少长咸集,全国放射学人士共聚金秋北京,各大领域精彩的放射专业学术活动也纷至沓来,与北京的绚烂金深秋时节交相辉映。11月8日下午起,中放骨肌专委会秉承着本届学术大会的“创新、包容、开放”的主旨,陆续展开众多精彩的专题讲座和论文发言,8日下午骨肌专委会的讲座分别在学术报告厅和306两个会场进行。在国家会议中心的306会场内,骨肌专委会的开篇重头戏“骨肌影像传统与挑战”专题讲座,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袁慧书教授阿尔泰山区垂直自然带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程晓光教授共同主持。
主持人袁慧书教授和程晓光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孟悛非教授带来题目为《骨肌系统影像诊断思维之我见》,孟教授首先与同道们一同复习影像思维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本人对肌骨系统影像诊断思维的一些见解和建议,为肌骨系统影像诊断甚至其他系统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他尤其指出疾病的发生概率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根据,但不应受其束缚,当有肯定的征象指向某一疾病时,即使概率低也应当考虑而不能拘泥于概率。影像科医师在有确切的依据时应作
杨宗胜出肯定的诊断,不宜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可能性大”、“不除外”、“待排”等作为自己的诊断。当然这样做需要一定的信心和底气,信心和底气来源于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影像学征像的精准发现和分析。
孟悛非教授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斯润教授带来题为《骨膜反应的影像、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的专题讲座。他通过对多种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异常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观察,分析其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在不同恶性骨肿瘤中的特点,评价各种影像学方法及征象对显示骨膜各种病理改变的价值。刘教授通过大量的影像与病理的对照分析,探讨恶性骨肿瘤骨膜异常的病理基础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揭示了恶性骨肿瘤中不同的骨膜异常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并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颇具临床指导意义。
刘斯润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袁慧书教授为大家带来目前影像专业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在骨肌影像的
应用》的专题讲座。袁教授谈到近年人工智能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的支持下,逐渐成为各大领域的研究热点。AI在医学影像领域,随着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技术的发展,AI相关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集中在较大数据量的几大病症,如阿尔茨海默症、肺癌、乳腺癌等,而在骨肌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屈指可数。她向大家简要介绍了AI目前在骨肌系统应用主要集中在早期预测老年人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对膝关节MR图像进行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自动分割,评估膝关节软骨病变;在CT图像中准确地识别出腰椎滑脱,用于腰椎手术的术式判断;对儿童手部X线片进行检测,以评估骨龄;观察成人手腕X线片,识别桡骨远端骨折等几大方面。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袁教授提示影像医学同道需要在这样的变革中到自身定位,要有适应这种诊断模式变革的能力,并应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影像诊断的深度学习与整合,不断探索和突破。
袁慧书教授
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程晓光教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影像大数据的建立与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许多产生医学影像的医疗器材都已经数字化。而数字化的医学影像是使用
医疗数字影像传输协议(DICOM),并通过医学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来进行储存、传输与管理。随着医学影像愈来愈多,如何有效率地处理海量医学影像数据变成一个问题。与一般的图像大数据处理技术相比,医学影像大数据所使用的标准和环境有所区别,需引起高度重视。程晓光教授探讨了国内外医学影像大数据的存储和挖掘主要技术手段,并结合本单位影像图像大数据存储与挖掘初步开展的工作,为医学影像大数据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宝贵经验,有重要借鉴意义。
程晓光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绍武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软组织肿瘤影像-病理对照方法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的专题讲座。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关于软组织肿块MRI影像与病理切片对照的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他通过展示众多详实的医学影像及病理资料,探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点,通过与病理结果相互验证,共同提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为大家起到良好的示范工作。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过大量研究资料,他指出软组织肿瘤MRI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他提示同道们出现病理及MRI表现不典型表现时,确诊需影像医师与病理医师协同沟通讨论完成。
王绍武教授
所有专家讲座后,主持人代表中放学会为演讲者颁发演讲证书。
下半场为论文发言部分,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绍武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绍林教授主持。重点依然是紧密围绕“骨肌影像传统与挑战”的主题,讨论热点主要为骨肌影像新技术方面的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帅医师为大家带来题为《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他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通过测定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对纤维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DTI对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性,初步推断3.0T磁共振DTI技术对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并术前定位责任节段有指导意义,ADC值、FA值可以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干预时机提供客观性指标。
田帅讲者
北姜雨薇医生发言题目为《比较合成磁共振MAGiC成像技术与传统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价值》,探讨MAGiC技术在定量分析慢性下腰痛患
者椎间盘退变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并与CarrPurcell-Meboom-Gill, CPMR序列进行比较,得到CPMG与MAGiC获得的椎间盘T2值之间存在强烈相关。从而得出MAGiC技术可以一次扫描获得多个图像及参数,且扫描时间较传统MR定量扫描序列短。MAGiC技术与CPMG技术在腰椎间盘Pfirrman分级中的诊断效能相近,并且MAGiC技术可重复性好。
姜雨薇讲者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菲菲医生论文发言的题目为《肩关节磁共振同时多层采集快速自旋回波新技术可行性研究》,常规TSE序列上病变的影像征象作为标准,与SMS-TSE序列所显示的病变进行比较,得出结论SMS-TSE序列的扫描时间较常规TSE序列明显缩短,SMS-TSE序列与常规TSE序列对病变检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菲菲讲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潘亚玲医师为大家带来题目为《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术测定腹型与非腹型肥胖人腹部脂肪分布差异》,应用QCT对腹型与非腹型肥胖人进行腹部总脂肪面积和腹内脂肪面积测定,发现男性的腹内脂肪多于女性,女性的皮下脂肪更
为丰富;50岁之前,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均增多,两者呈等比例增多,50岁之后,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均增多,但以腹内脂肪增多更为显著。
潘亚玲讲者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段宇雯医师的论文发言题目为《MR-UTE技术对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的影像学研究》,通过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time of echo,UTE)评估在有无下腰痛患者中退变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完整性的分布影响。得出结论MR-UTE双回波剪影技术有助于对退变椎间盘软骨结构完整性分布进行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MR-UTE上软骨终板完整性及完整性分布呈正相关,正常椎间盘软骨终板以结构完整、两侧均完整构成比最高。
段宇雯讲者
恳谈会
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晓苗医师为大家带来《成年女性骨盆骨髓DCE-MR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探》。她研究内容主要探讨成年女性骨盆骨髓动态增强MR影像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明确骨盆骨髓二者间的相关性。
张晓苗讲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朱玉鹏医师官林论坛的论文发言题目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的MR成像研究》,3D-CISS序列结合MPR和Rotating-CPR技术,显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更多影像学细节,且当Rotating-CPR重建角度为60-120°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显示最佳,借助MPR和Rotating-CPR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前外侧韧带的正常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朱玉鹏讲者
文 | 袁慧书,郎宁,田帅
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 | 孙闯、孙海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1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影像   诊断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