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_陈作志

第26卷第3期          海 洋 水 产 研 究 Vol.26,N o.3 2005年6月        M ARINE FISH ERIES RESEARCH Jun.,2005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陈作志 邱永松
武大郎别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030)
摘要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 53 ~21 15 N,106 58 ~109 34 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 ~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 27kg/h和700 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分布  洄游  北部湾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75(2005)03-0016-06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Paragy rops edita Tanaka in the Beibu Gulf
CH EN Zuo-zhi Q IU Y ong-song
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
(South China Sea F isher ies Resea rch I nstit ute,Chinese Academy o f Fishery Sciences,G uangzhou510030)
ABSTRAC T  Based on f our seasonal fishery resources invest igat ion dat a collected from five cruises during Dec.1997~June1999in t he Beibu Gulf(17 53 ~21 15 N、106 58 ~109 34 E),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P aragyr op s edita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dept hs w ere illustrat ed and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 his species had apparently seasonal migration. The catch rates in w int er and spring w ere higher than in autumn and summer,and the highest from M arch to M ay,t he parent stock had a breeding-oriented migration tow ard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ulf during late aut umn and w int er.Aft er the spaw ning time in spring,the st ock and its recruitment s w idely spread in the gulf,and the juvenile g rew in costal w at ers.T he dis-t ribut ion in dept hs of Paragy rop s edita had apparently charact eristic also,mainly dist ribut ing in depths of30~60m and highest in30~40m,t he catch rates of biomass and individual num-ber w ere up to10 27kg/h,700.9ind.
/h respectively.T 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the migration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of P.edita T anaka and environment al fact or,such as aquatic system, w ater mass,temperature and salinity,etc,is analyzed also.崔致远
KEY WORDS  P ararg yr op s edita T anaka  Dist ribut ion  M ig ration  Beibu Gulf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A200099E01)资助
收稿日期:2004-05-04;接受日期:2004-10-28
作者简介:陈作志(1978-),硕士,主要从事渔业资源评估研究。E-mail:zzch en2000@163,Tel:(020)84182458
第3期  陈作志等: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鱼类洄游分布的研究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基础,其研究结果对渔业资源开发和渔业管理具有较直接的指导意义。二长棘鲷(P ar ar gy rop s edita T anaka)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海域。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其中在南海北部和东海南部数量较多,是底拖网渔业的捕捞对象之一(陈再超等 1982,赵传纟因等 1990,曾炳光 1989)。在南海北部海域,由于海洋环境因子的差异以及地理隔离(雷州半岛成为地理障碍),北部湾体与台湾海峡体两体间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理变异,
其生殖期也有所不同(12~2月),因此北部湾体属于异地分布的另一地方体,其主要产卵场位于涠洲岛西北面和珍珠港附近,而幼鱼只在北部湾内进行深浅洄游移动(张其永等 1983)。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分布移动习性在一些有关鱼类生物学的文献中曾有报道。随着北部湾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渔业资源结构以及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有必要对其分布洄游特性作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近年来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结果,根据北部湾四季大范围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从季节分布、平面分布和纵深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绘制二长棘鲷的洄游分布图,拟为该鱼种的资源管理以及共享水域渔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使用的资料主要来自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海域5个航次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采样方法按国家海洋局《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6-91)进行。底拖网采样按春(4~5月)、夏(7~8月)、秋(10月)、冬(1~2月)四季分别进行,每季进行全海域的大面定点采样。采样站布设在每个渔区(经度30 、纬度30 )的4个角和中心点,每经度1 、纬度1 设4~5个调查站位。现场采样时可根据海底地形、障碍物分布、实测水深、海况和涉外因素等情况对站位、站数作适当调整和增减。使用的调查船为中国认知理论
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 北斗 号海洋生物资源专用调查船,采样网具为4片,网的上纲长度42 8m,囊网网目(内径)2cm 。船体总长56m ,总吨位1160t 。
1.2 分析方法
渔获样品的分析测定按 我国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勘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进行。原则上每站二长棘鲷的尾数不足50尾时全部测定,大于50尾时则选测有代表性50尾,渔获样品在现场处理后冰冻或固定保存以进行生物学测定,主要指标为体长、体重和性成熟度等。本文采用每小时渔获量(kg /h)指数来描述二长棘鲷的平面和空间分布,由于拖曳部分网次因遇海底障碍物或流刺网作业等原因而提前或推迟起网,在计算时均标准化为1h 。根据计算每个作业站点每小时网次的渔获率,按月份绘制了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了1961~1962年北部湾资源调查的结果,
以及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来推测二长棘鲷的洄游分布。图1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和个体数的季节变化
F ig.1 Seasonal var iatio ns of catch rates and indiv idual
number o f P.edita in the Beibu G ulf
2 结果
2.1 季节分布
北部湾二长棘鲷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变
化,在调查海域全年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
5 66kg /h 和32 72ind./h 。从图1可见,全
年最高季节是春季,渔获率为15 67kg/h 和
1045 2ind./h 。夏、秋季显著降低,9月份
降到全年最低点,仅为0 63kg/h 和6 7ind./h,冬季又有回升,维持在3 76kg/h 和66 2ind./h 左右。17
海 洋 水 产 研 究第26卷
2.2 平面分布
二长棘鲷的平面分布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差异,总体趋势上北高南低,高密度分布区主要是北部湾北部沿岸水域,低密度则分布于中、南部远离大陆的海域(图2)。春季,渔获率的分布自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高密度出现在北部海域偏北一带,最高值可达到33 78kg/h,湾内渔获率普遍较低,有4个站位则没有出现渔获。夏季至秋季,虽然渔获率密度有所下降,没有出现较高产量的站点,但湾内渔获率略有回升,最高可达到15 07kg/h (冬季),平均渔获率有所提高,湾北部最高渔获率可达25 14kg/h,但湾中、南部则明显下降。结合图3可看出,与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当前二长棘鲷资源不仅渔获率大幅降低,仅为60年代的35%,而且出
现频率也大大减少。
图2 二长棘鲷渔获率的季节分布(1997~1999)
Fig .2 Seasonal distr ibutions o f cat ch r ates o f P.edita dur ing 1997~1999
2.3 当年生幼鱼的分布
本文定义的幼鱼为体长小于80mm ,图3是1999和1962年间5、8月的幼鱼分布情况,从中可看出,二长棘鲷幼鱼的发生较为一致,虽然年间的数量变动很大,但其主要分布区域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湾的东北部沿岸浅海,一般是60m 以浅的水域范围内,底质多为沙泥,泥质较少分布,幼鱼适应较高温和低盐范围,平均为26 94 和32 80左右。
18
第3期  陈作志等: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图3 不同年间二长棘鲷的幼鱼分布
Fig.3 A nual var iatio n distr ibutions o f juvenile of P.ed ita in the Beibu Gulf in differ ent y ears
图4 二长棘鲷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F ig.4 Var iation of catch rates in acco rdance w ith depths of P.ed ita
2.4 沿水深梯度分布
氰酸钾
根据底拖网调查结果(图4),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高渔获率主要出
现在30~60m 水深,尤以30~40
m 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
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 27kg /h
和700 9ind./h,60m 以深海域渔
获率较低,但数量分布较为稳定,而
30m 以浅海域渔获率最低。
2.5 产卵场
本次调查中发现,在生殖期间(12~2月),二长棘鲷体均集中于北纬20 以北,东经107 30 以东海区,性腺成熟皆达Ⅳ~Ⅴ期,同时鱼密集,平均网产较高;其他海区则分布较少,且性腺不成熟。说明二长棘鲷性腺发育和成熟产卵对环境因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产卵场也相对集中,位于湾北部108 以东,北纬20 ~21 30 ,主19
海 洋 水 产 研 究第26卷
图5 二长棘鲷产卵场示意F ig.5 Sketch map o f spaw ning gr ound of P.edita
要产卵场位于海南岛西北海域。与20世纪60年代产卵
场的调查结果相比,二长棘鲷60年代的产卵场范围较宽,
省句中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站点设置较少有关,但总体来说,产卵场
的位置基本相同,这与上述的幼鱼分布结果也是一致的(图
5)。
3 讨论
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海洋生物的活
动、生态分布和繁殖都与海洋水文环境的分布和变化有着
密切的关系。对自由运动的海洋生物,温度、盐度和深度是
主要的阻限(孙儒泳等译 1986)。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
二长棘鲷生态分布的影响因子包括径流、水团、温度、盐度
等环境因子以及饵料等生物因子。
3.1 与水团、水系的关系
北部湾受雷州半岛及海南岛的阻隔,是一个半封闭的
海湾,受沿岸水、混合水和外海水的影响,其水文特征比较复杂。北部湾的沿岸水主要是由广西沿岸与越南沿岸的江河入海径流冲淡水形成的,以夏、秋势力为强,冬、春为弱,为北部湾的优势水团;外海水即南海南部表层水,以夏季势力为强,冬季弱,以高温、高盐为特征,势力仅次于沿岸水;而混合水则由海南岛的沿岸水经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后混合变性而成,相对于外海水呈低温、低盐性质。冬季,沿岸水势力减弱,外海水势力增强,在外海水向湾内推进的作用下,沿岸水向湾西部回缩,受其影响,二长棘鲷体也向湾西北方向退缩,生物量比较集中;夏季,外海水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北上漂流从海南岛南部进入湾内并在岛西侧北上,直达湾东部后陆续分支转向西流,汇入越南沿岸流,最后在湾西部出湾,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流动趋势,造成了湾内水温回升,盐度也随之升高,满足了幼鱼生长的水文条件,形成了捕捞当年生二长棘鲷幼鱼的夏季渔汛。由此表明,二长棘鲷的数量分布和变化受水团、水系影响显著,
与其消长密切相关。
图6 北部湾平均水温、盐度曲线(1997~1999)F ig.6 T he cur ves of the mean mo nthly w ater temper -atur e and salinity in the Beibu Gulf(1997~1999)3.2 与水温、盐度的关系
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在捕捞的作用下,各类渔业
资源分布的特点与水深成带状分布密切相关(邱永松
1988)。因此,本文选取30m 等深线的温、盐因子
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图6),冬季(11月至翌年2
月),随着冷空气的影响加强,北部湾水温比夏、秋季明
显下降,最低时平均仅为17 32 ;盐度的分布则由于
降水稀少和陆地入海径流量减少而相应较高。最高值
出现在2月份,达到34 4。夏季(6~10月)湾内水温
分布均匀,大部分海域沿岸至湾中部的温差为1 ,个
别地方的沿岸升温较快,平均维持在29 5 左右;在降水和径流量比较集中的6~8月,盐度的变化较大,最低出现在8月份,最低至2 6,而涠洲岛在雷州半岛西侧,年降雨量相对较少,远离陆地径流影响,表层盐度季节变幅较小。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广东省水产厅实验所 1957)以及相关文献,二长棘鲷性腺发育所用的温度(16 64~24 16 ,平均为19 97 ),盐度(31 17~33 79,平均为32 38),本次调查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00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布   渔获   调查   海域   渔业资源   进行   幼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