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研究

doi:10.16446/j.fsti.20210300127
㊀收稿日期:2021-03-27
㊀作者简介:谢峰(1967 ),男,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㊁董事长㊁总裁,研究方向为远洋渔业㊂E -mail:xiefeng@skmic.sh ㊀通信作者:陈新军(1967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与渔场学㊁远洋鱿钓渔业㊁渔业资源经济学㊂E -mail:xjchen@shou.edu ㊀
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418761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4)㊂
十四五 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思路
与重点任务研究
谢峰1㊀㊀张敏2,3,4,5,6㊀㊀陈新军2,3,4,5,6
(1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㊀200082;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㊀201306;
3农业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㊀201306;4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㊀201306;5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㊀201306;
6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㊀201306)
摘㊀要:为响应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的目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了 十四五 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目标㊁发展思路和重大任务,提出在 十四五 期间,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应通过产学研用联盟进行协同创新,重点在远洋渔业资源分布和渔场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㊁远洋渔业捕捞与加工的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研究㊁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前沿问题研究㊁现代化远洋渔业专业渔船的标准化体系等若干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认知能力㊁开发能力㊁利用能力㊁掌控能力提供支撑,增强科技贡献率,向远洋渔业强省(市)迈进㊂关键词:远洋渔业; 十四五 ;上海市;科技发展思路
1㊀行业发展需求分析
1985年,我国第一支过洋性捕捞船队从福建马尾港出发,开始了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㊂之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的政策[1-2]㊂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远洋渔业已形成拥有2700余艘渔船㊁200多万吨年产量㊁
100多个海外基地的产业规模,成为全球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㊂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㊂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
见“[国发(2013)11号],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渔发(2013)23号],明确提出增强远洋渔业综合开发能力㊁发展现代远洋渔业的重大任务㊂因此,远洋渔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3-4]㊂
上海市已发展成为国内远洋渔业重要省市之一㊂据统计,上海目前拥有大型远洋拖网加工船㊁金鱼围网船㊁金鱼延绳钓船㊁大型鱿钓船和过洋作业渔轮等80余艘,年均产量逾15万t,从业人员3400余人,拥有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
磷酸锂司等9家企业,以及泛太渔业(马绍尔岛)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或基地㊂面对 十四五 国家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上海市远洋渔业发展应该有所作为,特别是在科技领域㊂与国外远洋渔业发达地区相比,上海市在资源认知能力㊁开发能力㊁掌控能力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三大洋重要远洋捕捞种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㊁栖息环境㊁可供开发的生物量及渔场形成机制等了解不深㊁掌握不全;单船捕捞产量低,单位产量能耗高;渔具及加工装备相对落后;中心渔场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过洋性渔业寻渔场主要凭经验,大型拖网㊁金鱼围网等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大洋性渔业以购置法国CLS公司渔海况信息为主;在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中的话语权不强,渔获配额设定及分配由日本等国主导;等等㊂
2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2.1㊀国外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日本㊁韩国㊁美国㊁俄罗斯㊁欧盟等是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国家和地区,其在远洋渔业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
(1)加强远洋与极地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和评估㊂例如,日本水产厅所属的 照洋丸 和 开洋丸 ,远洋渔业研究所的 俊鹰丸 ,独立行政法人水产综合研究所的 第八白岭丸 等渔业资源调查船,每年3~4次定期对三大洋的重要渔业资源(金鱼㊁柔鱼类㊁狭鳕㊁深海鱼类㊁南极磷虾等)进行科学调查,同时还与秘鲁㊁阿根廷㊁印度尼西亚等国合作,在他国专属经济区的水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㊂此外,从2004年开始,日本渔业研究机构每年发布1本名为‘国际渔业资源现状“的评价报告[5-8],其中有包括金鱼类㊁柔鱼类㊁鲨鱼类㊁鲸类㊁南极磷虾等67个重要远洋渔业种类的资源状况㊂俄罗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全球各水域的渔业资源开展系统调查研究,特别对东南太平洋㊁智利外海进行了几百次调查,发现了著名的竹筴鱼带,并在1950 1990年对主要大洋性柔鱼类资源进行了数十次调查㊂这些调查成果,为俄罗斯远洋作业渔场的拓展和远洋渔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㊂
(2)加强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㊂例如,日本渔情预报中心每年定期发布三大洋海域55种渔业信息产品,包括近海太平洋海况情报(每周2次)和太平洋外海海况情报(每周2次)等[9-10]㊂2006年起,渔情预报中心以日本金鱼延绳钓渔船为服务对象,建立可收集处理24h内海况数据㊁48h内渔获物数据
的信息网络系统,同时利用遥感信息为渔船提供水温㊁漩涡动向㊁水等实时在线渔情预报服务㊂此外,日本各水产研究所还定期对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㊁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等周边重要渔业资源进行每年2次的中长期渔情预报,预测捕捞对象的资源补充量和渔获个体,以科学指导和计划渔业生产㊂海洋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地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渔场信息,大大提高了日本远洋船队的捕捞效率㊂
加拿大利用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AVHRR)和海岸带扫描仪(CZCS)资料结合航空PRT-5资料提取海表温度(SST)㊁水㊁叶绿素边界图,分析这些海洋要素与鲑鱼洄游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关系,并用于指导经济价值较高鱼种的分析和预报,开发了海洋渔业信息分析软件SEAGRI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grid)系统㊂SEAGRID系统是结合遥感㊁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tem)㊁海洋数据仿真模型㊁鱼类动态迁移模型㊁实时数据收集㊁数据库管理㊁网络技术等众多技术集成的系统,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11-12]㊂国际上已经成功应用的渔船监控和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有法国(CLS公司)凯撒CATSAT系统等,它们利用遥感(RS)㊁全球定位系统(GPS)㊁GIS和卫星通信技术建成了全球海洋渔船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和海况渔情咨询服务系统㊂陈其刚
(3)开展高效㊁生态㊁节能型渔具渔法的研究㊂例如,冰岛㊁挪威等国使用的新型中层拖网㊁自动扩张底拖网具有阻力小㊁拖速快的特点,既节省燃料,又能提高渔获量㊂荷兰DSM公司研制的Dyneema超强聚乙烯纤维,应用于远洋大型拖网㊁围网和延绳钓的制作,大幅提高了捕捞效率,减少了生产能耗,
达到高效㊁节能㊁生态的目标㊂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日本等先后开发出各种类型的选择性捕捞装置[13-14],如拖网效能装置和拖网释放副渔获装置TED㊁渔获物分离装置CSD㊁副渔获物减少装置BRD㊁渔获物大小选择装置及选择性捕虾装置等,这些装置在选择性捕捞作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㊂日本开发渔获物与濒危鱼种图象识别系统等自动监视系统,对远洋渔船的捕捞努力量㊁捕捞产量等进行监控㊂日本针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开展了鱿钓船LED集鱼灯的新技术研发;为减少误捕海龟和海鸟等,开展了防海龟㊁海鸟和鲨鱼的特种金鱼钓钩等的研发㊂(4)远洋渔船不断向专业化发展,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㊂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使目前远洋渔船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种是在近海作业的小型渔船,一种是到距基地港更远
的新开发渔场去作业的大型渔船㊂远洋渔船大型化㊁机械化㊁自动化主要是针对集性很高的鱼类,如金鱼㊁竹筴鱼㊁鳕鱼和鱿鱼等㊂挪威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拖网加工船 大西洋黎明号 ,长
144.6m,宽24m,吃水7.8m,总吨位14000t㊂西班牙于20世纪90年代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金鱼围网船,总长105m,型宽16.2m,型深10.2 m,主机功率5300kW,航速17节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改变大型渔船高耗油㊁高成本的现状,有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的远洋生产渔船转向母船式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造价低㊁油耗少㊁船员少,具有极大的竞争能力㊂韩国等发展使用混合重油的技术,有效降低了成本㊂2.2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远洋渔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我国远洋渔业持续发展和成为远洋渔业大国提供了技术支撑㊂主要表现如下㊂
在新资源和新渔场开发方面[15-18],先后开发了西非沿岸㊁东非沿岸㊁印度洋周边海域以及南太平洋和南美洲周边海域的过洋性资源和渔场,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㊁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等三大洋鱿鱼类渔场,大西洋赤道附近公海和地中海公海等三大洋金鱼渔场,智利外海㊁秘鲁外海㊁纳米比亚外海等海域的竹筴鱼渔场,南极附近海域的南极磷虾渔场,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以及印度洋公海底层深海鱼类渔场等,初步摸清了上述海域的资源渔场分布以及与海洋环境的关系㊂同时,初步掌握了重要远洋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开展了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的研究[19-20]㊂
在捕捞技术方面[21-24],成功设计了双支架拖网,并在西非过洋性渔业中得到迅速推广㊂研制并改进了6片式单拖网,在西非海域捕捞底层头足类渔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㊂率先在国内研制了光诱鱿钓作业方式,成功改装8154型拖网船为远洋鱿钓船,设计了大型专业鱿钓船㊂研发了生态高效性金鱼延绳钓技术,以减少误捕鲨鱼和海龟㊂开发了大网目㊁快速的表水层大型中层拖网技术,实现了瞄准捕捞智利竹筴鱼㊂开展了灯光舷提网捕捞技术的研究,系统掌握了诱鱼㊁集鱼和捞鱼的一整套系统,现发展成大型中上层拖网㊁光诱鱿钓㊁金鱼延绳钓㊁金鱼围网㊁光诱舷提网㊁深海延绳钓等多种捕捞方式㊂
渔情预报技术方面[25-26],在国家 863计划 等支持下,开展了应用卫星遥感㊁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海洋渔业应用研究和渔情信息服务,对东海鲐鲹鱼㊁西北太平洋柔鱼等主要渔业资源进行了渔情预报研究,获得了海面温度㊁叶绿素a浓度㊁锋面㊁涡流等多种海洋渔业环境信息,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同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为我国远洋渔船寻中心渔场提供科学指导㊂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27-29],利用物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初步开展了远洋渔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实现船上重点设备㊁加工过程㊁冷冻仓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服务远洋渔业生产链全过程,实现船队集中管理㊂
2.3㊀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远洋渔业资源利用技术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㊂
(1)在渔船及其装备方面,结合捕捞对象的特点和作业方式,开展功能布局合理㊁节能环保㊁自动化程度高㊁各种信息高度集成的专业化渔船设计与研究,提升远洋渔船的捕捞效率和渔获物品质㊂
(2)在捕捞技术方面,进行高效和生态型捕捞技术开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捕捞作业对濒危种类㊁栖息地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减少非目标鱼的兼捕㊂进行节能型渔具渔法的开发,以实现精准和高效捕捞㊂
(3)在渔获物保藏加工方面,针对海产品品质易变㊁易腐的原料特性,及时且高效地应用低温保鲜技术
㊁分级加工技术结合包装技术开发高品质的海产品,确保优质优价㊁节能减耗以及渔获物的高值化㊂
(4)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方面,强调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和谐和稳定㊂加强大洋和极地渔业资源渔场的开发和常规调查,加深对渔业资源数量波动和渔场变动的理解,增强对渔业资源的掌控能力㊂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预测和分析㊂
(5)在渔情预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结合遥感㊁GIS㊁卫星通讯㊁全球定位等高新技术,开
发大洋性渔业渔海况信息与决策服务系统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渔船重点场所工作和运行状态,以及渔船定位㊁渔业生产和后勤补给等的远程监控和管理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全球动力学模型,实现重点远洋渔场海面风㊁浪㊁流和海温数值预报,从而增强信息技术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撑作用㊂
综上所述,未来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是:功能合理㊁技术高度集成的专业远洋渔船,现代化的助渔仪器和设备,高效㊁节能和生态型的捕捞技术,渔获物的船上高效分级㊁保鲜㊁加工技术及高品质产品的开发,以及海洋遥感㊁地理信息系统㊁计算机技术㊁物联网技术等多学科在远洋捕捞业上的应用㊂
3㊀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目标和思路3.1㊀发展目标
以远洋渔业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用联盟的协同创新,实现远洋渔业领域若干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认知能力㊁开发能力㊁利用能力㊁掌控能力提供支撑,增强科技贡献率,向远洋渔业强省(市)迈进㊂3.2㊀发展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远洋渔业产业整体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为重点,整合多学科和多技术,解决制约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增长点,为提高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1)切实加强远洋资源与环境和渔具渔法的基础研究工作,为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㊂主要包括常规性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远洋渔业信息与技术的共享平台和网络,以及生态型渔具渔法的基础研究㊂
(2)加大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引入和应用,提升远洋渔业科技综合实力㊂主要包括新材料技术㊁信息技术㊁空间技术㊁物联网技术㊁大数据等的研究与应用,并注重技术的集成组合,实现远洋渔业的跨越式发展㊂
(3)综合远洋渔业产业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展远洋捕捞技术及其装备的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引领和提升综合竞争力㊂开展现代化专业渔船的标准体系研究㊂开发以 3S 技术为支撑的生物㊁环境等现代化数据资料的监测和收集㊁服务系统,对渔业资源环境开展时空综合分析,达到系统性㊁连续性㊁整体性和动态性研究㊂开发 生态友好 和 节能型 的渔具渔法,从以前单纯追求捕捞效率转变为生态友好
的㊁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渔具渔法㊂建立以可追溯 档案渔业 为特征的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和先进水产品物流服务体系㊂开发研制适合我国远洋渔业情况的专家系统,使寻渔场㊁捕捞作业等实现智能化㊂
4㊀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与保障措施
4.1㊀重大任务
烧酒器具(1)远洋渔业资源分布和渔场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㊂联合企业和上海高校㊁研究机构,以科学调查和生产性调查为手段,重点布局西非㊁中西太平洋㊁南美等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体系,开展重要资源种结构㊁分布和渔场形成机制的研究,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认知能力㊂
(2)远洋渔业捕捞与加工的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研究㊂开展基于海洋遥感等多种新技术为一体的远洋渔业技术装备及体系研究,重点研发中西太平洋㊁西南大西洋等海域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开展高效捕捞与加工技术及装备㊁渔获物加工与溯源,以及远洋渔业物联网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实现智慧远洋渔业,从而增强对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㊂
(3)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前沿问题研究㊂以中西太平洋等海域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体系建立为基础,建立内容涵盖捕捞㊁资源与环境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上海市远洋渔业基础数据库㊂
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栖息环境和资源量影响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科学评估资源量和管理策略,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掌控能力㊂
(4)建立现代化远洋渔业专业渔船的标准化体系㊂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专业远洋
渔船的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结合捕捞对象和作业方式的特性,以节能环保㊁捕捞高效㊁渔获高质等为目标,开展金鱼延绳钓㊁金鱼围网等主要远洋渔船的标准化研究,建立起自主的远洋渔船标准化体系和规范,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㊂
4.2㊀保障措施
(1)以远洋渔业产学研用合作联盟为基础,联合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等远洋渔业企业,以及上海海洋大学㊁东海水产研究所㊁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共同就制约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与示范㊂
(2)探索科技项目的机制创新㊂加强对重大课题的组织与管理,对项目前期准备㊁规划和立项进行充分论证,汇集各企业的需求和专家的智慧,整合各科研单位和专家的优势,进行共同攻关㊂加大对前沿领域探索性项目的支持㊂(3)加大对科技平台的投入和支持㊂以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远洋渔业产业联盟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为基础,以项目资助为抓手,增加远洋渔业科技投入㊂
(4)建立有效的远洋渔业科技推广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㊂积极推进 产㊁学㊁研㊁用 四结合体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㊂发挥高等水产院校学科的综合优势和水产研究机构科学技术水平的优势,以解决远洋渔业生产的问题为重点,实现科技兴渔㊂
参考文献
[1]陈晔,戴昊悦.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历程及其特征[J].海洋开
发与管理,2019,36(3):88-93.
[2]乐家华,陈新军,王伟江.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世界农业,2016(7):226-229.
[3]李涵,韩立民.远洋渔业的产业特征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
渔业经济,2015,33(6):68-73.
[4]鲁泉,陈新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渔业产业发展及十四五
产量预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1,30(2):339-347. [5]日本国际水产资源研究所.平成22年度国際漁業
資源の現況[R].东京,2011:1-120.
[6]日本国际水产资源研究所.平成26年度国際漁業資源の現況[R].东京,2015:1-160.
[7]日本国际水产资源研究所.平成30年度国際漁業資源の現況[R].东京,2019:1-190.
[8]日本国际水产资源研究所.2020年国際漁業資源の現況[R].东京,2020年:1-180.[9]樊伟,崔雪森,沈新强.渔场渔情分析预报的研究及其进展[J].水产学报,2005,29(5):706-710.
[10]杨文波,李继龙,罗宗俊.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相关领
域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3):362-370.
[11]樊伟,崔雪森,伍玉梅,等.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
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1):234-241.
[12]胡奎伟,许柳雄,陈新军,等.海洋遥感在渔场分析中的研究
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2,19(6):1078-1087. [13]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2014)[R].Rome: FAO,2014.
[14]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2016)[R].Rome: FAO,2016.
[15]沈建林,张衡,刘大鹏,等.摩洛哥沿岸头足类渔场时空分布
及其与海温㊁叶绿素浓度的关系[J].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35(4):279-285.
[16]陈晨,陈新军.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状况
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20,35(4):108-119. [17]陈新军,钱卫国,刘必林,等.主要经济大洋性鱿鱼资源渔场
生产性调查与渔业概况[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28 (3):344-356.
[18]陈新军.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
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28(3):321-330. [19]王岩,陈新军,方舟.海洋环境变化对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形态
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1,30(2):301-310. [20]王言丰,陈新军,陈芃,等.基于灰系统西南大西洋阿根廷
滑柔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的构建[J].海洋学报,2019,41 (4):64-73.
[21]许巍,朱清澄,张先存,等.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舷提网捕捞技
术[J].齐鲁渔业,2005,22(10):43-45.
[22]崔建章.摩洛哥渔场六片式拖网的特点与适用性[J].上海
水产大学学报,1992(增刊2):180-184.
[23]徐建国,丁欣霞,高焕荣.毛里塔尼亚渔场捕捞头足类渔具改
进的探讨[J].中国水产,2007(7):76-77.张清常
[24]董恩和,黄宝善,石胜旗,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远洋鱿钓渔
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J].水产科技情报,2020,47(5): 261-265.
[25]陈新军.先进的海洋遥感与渔情预报技术[J].实验室研究
与探索,2007,26(8):153.
[26]蒋兴伟,林明森,张有广.中国海洋卫星及应用进展[J].遥
感学报,2016,20(5):1185-1198.
[27]曹守启,陈莹,陈成明,等.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渔获物冷链配
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41(3):34-38. [28]王淑芳,虞丽娟,陈成明,等.基于北斗 物联网技术的远洋
渔船补给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7,42 (2):93-97.
金链树[29]李加林,虞丽娟,陈成明,等.北斗/RFID技术在远洋渔业中
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6,41(3):117-1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00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研究   发展   捕捞   渔场   资源   开发   渔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