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麦琳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33期
现代管理科学        摘要: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民俗旅游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对外招商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文章对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从而促进民俗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优势;问题分析;旅游对策
        民俗文化作为各地所特有的民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吸引游客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各地旅游部门的重视。而民俗自身易同化、易消亡的特点,则要求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民俗的保护放在首要地位。本文着重分析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4638平方公里,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27%,其中主体民族苗族人口21.86万人。是一个以苗族文化为主体,兼涵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体。
        融水自然风光独特,民族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民俗文化厚重,不仅是“中国百节民俗之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融水有各种大小的民族节日、集会近百个,较大的也有十多个, 典型代表有正月十三安太坡会,正月十六香粉古龙坡会,正月十七安陲芒哥坡会等;有各族参与、内涵各异、亮点纷呈、韵味十足的民族民间节日多达138个,最具代表的有苗族芦笙斗马节、瑶族盘王节、苗族春社节、壮族三月三歌节、良双闹鱼节、苗族拉鼓节等。全县有12家国家A级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个(龙女沟景区、民族体育公园景区、老君洞景区、双龙沟景区、梦呜苗寨民俗文化体验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个(老子山景区、田头苗寨景区、雨卜苗寨景区、石上人家景区、龙宝大峡谷景区、田塘瑶寨景区、西洞景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双龙沟
景区、龙女沟景区),三星级汽车旅游营地2个(田塘汽车旅游营地、大方汽车旅游营地),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七彩农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四荣归报乡村旅游区、芳馨农庄、水融香生态观光茶园)。
        融水苗族自治县先后被广西山歌学会、广西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首个“广西山歌之乡”,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被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命名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节庆”,201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百节民俗之乡”,2016年“融水苗族系列坡会”已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016年融水苗族系列坡会已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6月,融水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个,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个,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2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梁炳光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人,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在县城建成了融洲风情文化特街区,在街头篮球2v2
雨卜等乡村建立了蜡染作坊等20家非遗传承基地、示范户,依靠传承人举办了苗锦刺绣、竹编工艺和芦笙制作等系列培训班,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俗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乡村自然生态、农耕习俗、地域文化发展与农业、体育和民族文化等相融合的有产业特的民俗旅游项目,形成了一批集现代农业、民俗文化、乡土风情、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民俗旅游综合体。通过产业融合带动区域性开发,将观光点建设成特鲜明的民俗休闲旅游区。同时利用乡村的风俗节庆、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民间节庆活动,进一步拓宽民俗旅游内容,以节庆促进旅游形成了“一县一品”的旅游特。“芦笙斗马节”“多耶节”将旅游与民族特文化等相融合,极大丰富了民俗旅游内容。
        二、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俗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iso9002认证
        一是景区功能不全。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星级民俗旅游区的经营规模较大,涉及区域面积相对较大,但能提供的服务也是仅限于观光、、饮食
及简单运动,起点较低,功能不全。二是主题不够鲜明。一些重要景点对独具特的生态知识、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古村镇历史等挖掘不够,没有依托地域资源来突出自己的特,总体上缺少文化内涵,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个性品牌。三是缺少时代创意。大多数民俗旅游经营者观念落后,粗放经营,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缺乏时代创意,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多方面的休闲需求。四是目前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其整体的开发层次较低,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的民俗旅游只结合民俗的表象,并没有结合民俗的本质。民俗旅游和民俗环境、民俗载体、民俗情境和民俗活动是息息相关的,民俗旅游不只是需要游客可以参与,可以体验,同样需要挖掘出民俗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使游客在民俗旅游中感受到切实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更应突出高层次的文化特点,坚持高品位开发。开发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民俗文化现象,防止开发“庸俗化”倾向。民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特不足,明显缺乏创意性,无法形成特鲜明的民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体系,导致游客对产品的认同度偏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工作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
        (二)民俗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民俗旅游项目建设基础薄弱,一是交通不畅。大部分AAA级以上景点连接过境高速路、省道的道路均为三级路以下,道路建设仅适合人、车较少的散客旅游,主要景区(点)之间也没有旅游专用道路,路面较窄、有的路况差,加上当地村民的农用车辆、出行车辆,游客很容易遇到会车难或堵车的问题。二是停车难。很多民俗旅游区规模小停车位置少,大部分有规模有影响的景点停车位置也不足,由于停车难限制了接待能力。三是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有的厕所简陋无除臭消毒装置,垃圾桶配置不足,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配套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四是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一些景点餐饮、住宿、休闲活动等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足,景区内道路硬化、交通标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均有待完善。此外,景點沿线村民乱堆杂物、乱搭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周围新建房屋外观无控制,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王幼辉        (三)旅游资源整合与对外招商力度不够
        民俗旅游项目经营者大多自行开发,缺乏资源整合机制。一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在一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较少融入旅游元素,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大都分布在农村、
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但缺乏资源整合,同区域同质资源分散开发,项目点多面广体量小,缺少有规模、质量高、吸引力强、特明显的民俗旅游产品。三是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强。民俗旅游产品档次不高,规划设计起点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有资金实力、有旅游知名品牌的企业参与,现有经营者资金不足,粗放经营,设计理念跟不上市场需要,民俗旅游带动效果不明显,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缺乏协调机制,一些扶持政策也难以落实,在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消防许可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难。
        (四)民俗旅游品牌宣传意识不强
        一是精品旅游线路优化宣传不够。一些旅游者慕名而来,在有限时间内却看不到更多特亮点,就是因为没有优化好、宣传好精品旅游线路,如一日游、三日游优化线路的选择以及重要景点与区域景点之间线路衔接与服务等方面宣传不够。二是旅游企业自身宣传不足。多数民俗旅游项目经营者观念落后,被动地等待市场,销售手段单一,没有引入现代营销平台去主动吸引旅游者。景点之间各自为营,缺乏与周边景点的互动,没有相互推荐,因而区域旅游宣传效应不高、吸引力不强,重要景点辐射能力低。
        (五)缺乏专项民俗旅游人才
        从目前开发和接待民俗旅游的人员来看,整体的民俗旅游接待水平较弱,缺乏专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民俗旅游的开发来看,现在全国各民族都缺乏统一的研究民俗旅游项目的团队,许多熟悉本地民俗的人才并不懂旅游产品的开发,掌握旅游开发经验的人才却对本地民俗知之甚少。政府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缺乏网络招聘,没有意识到专业的旅游人才对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asp投票系统
        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规划指导,打造优势品牌
        一是在保護资源的基础上挖掘特,促进民俗旅游转型升级。要保持好自然山水、农耕习俗、民族文化、古村落、古树等人文环境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挖掘提升,充分展示人文历史、山水特、民族风情、田园风光等地方特,让游客有乡愁感。二是重点打造区域品牌项目,突出鲜明特。要研究区别于全国、周边区域的特资源,争取打造出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影响的保持地方浓郁特的重点项目。要把最具地方特的资源挖掘展示到极致,将传统旅游与民族文化、休闲体验、健康养生、乡村民宿等融合在一起,在
一定时间内促成一个具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特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以品牌项目带动区域旅游。三是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生态乡村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为载体,加快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和体育的深度融合,在不断满足大众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需要的同时,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
        (二)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guardium
        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集中财力完善民俗旅游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设施建设要与景点生态环境、农耕习俗、民族文化相协调;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各行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建设项目注意融入旅游元素,引导经营者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好会车难、停车难和环境卫生问题,不断完善景点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环境卫生设施,要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好处理好。四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主动美化庭院,不乱堆放杂物,禁止违规搭建房屋,以保持村落整洁、环境优美。逐步完善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整合资源和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要整合水利、农业、林业、住建、文化等多个行业的政策和资金,把旅游元素考虑到相关项目建设当中,在用地、许可经营等方面要考虑民俗旅游的特殊性。二是要促进经营者之间树立互惠观念。景点之间,景点与旅行社,旅行社与酒店之间都要有互惠机制,要认识到没有活跃的区域旅游就保证不了各自的利益,要从维护大局利益中获取自身利益,要自觉互相引导、推介,要在让游客尽兴后主动消费上做文章。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整合区域内的同质资源,重点选择一些优质资源,向社会和企业推介,引导有实力的个人、企业参与,特别是吸引国内有民俗旅游品牌的企业参加开发,打造包括健康养生、民宿、特体验、文化展示等内容的时尚旅游精品,以提高当地民俗旅游知名度,产生带动效应。四是产业融合,农民参与。兼顾当地农民的利益,促进产业融合,让农民作为企业股东、员工参与经营,使民俗旅游业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形成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3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99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民俗旅游   文化   开发   民俗   特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