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实事求是和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实事求是贯穿于众路线,是众路线的本质体现,它为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构成众路线的核心,也是贯彻众路线的思想保证。
标签:实事求是; 众路线; 理论基础; 核心; 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和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思想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独特贡献之一,是唯物史观的结晶。而事实求是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是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根据与保证。
一、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并构成了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世界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它包括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社会是人类的社会,而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社会存在主要指人民众及其实践活动。因此,实事求是必然是从人民众及其实践活动出发,坚持人民众实践第一的观点。中日韩有线一卞二苄三卞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就必然得出“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结论。“党的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众,一切依靠众,从众中来,到众中去”,〔3〕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众观点的具体运用。众路线的哲学根据是“众观点”,具体说来,包括:第一,一切为了众,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相信众自己解放自己。党主要是给众及时指出斗争的方向,依靠众来实现党的事业,也就是众的事业;第三,向人民众
学习,甘当众的学生;第四,对人民众负责,言论行为以众的拥护为最高标准。实事求是为众路线奠定了世界观基础,赋予众路线以真理的价值。
2.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方法论基础
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虚拟桌面专家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也就是说“是”不是现成地摆在我们面前的,而必须由我们到“实事”中去“求”。这个“求”的过程便是从人民众及其实践出发,总结众的实践经验,形成关于当前实践活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实事”和“是”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矛盾的双向运动过程。从“实事”中求得的“是”,不仅是“从众中来”,还必须回到“实事”中去,即回到众的实践中去,指导众的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即“到众中去”。因此,实事求是为“从众中起来,到众中去”的众路线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实事求是为众路线提供价值依据
“是”内化到主体中去,并通过一定的主观形式表现的规律性,就是真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得关于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规律性的真理。而真理必然是与人民众的利益相联系的,是符合人民众利益的。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这就明确揭示了“真理与人民利益一致”的基本原则。即凡是真理,都是有益于人民的。根据这一原则,执行众路线必须以真理为前提,所以,众路线必须以实事求是为价值依据,实现众利益最大化。
4.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的过程并不是少数人坐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党通过走众路线,从众那里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材料,然后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再回到众中接受检验而完成的。从逻辑上看,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众路线的逻辑思路是一致的,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众路线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高度概括。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一般原则的具体化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和体现。对此,同志指出:“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实践材料中引出的正确结论,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5〕
对“实事”强调的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只有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系列问题。尤其是反对当时弥漫在全党的“洋教条”、“言必称希腊”,而对中国革命却茫然无知的“本本主义”现象。中国共产党人所求之“是”,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其中的独创性经验进行总结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对于如何去“求”,给我们提供了前后贯通的三个方法。首先,他认为:“马尼拉公约就是我们去研究。”全党要“系统地研究周围环境”,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等各方面动态和近百年中国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据此作综合研究。其次,“一切经过试验”。并没有停留于静止、事后、间接的调查,而是在形成一定意见、方针、政策后,还要将其用来做试点工作,成功了才算“是”,否则,还要修改
、补充,甚至推倒重来。在试验过程中,还注意到因地因时而异,避免结论的片面性。最后,接受实践检验。结论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在“求是”的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使认识不断深化。
基本法104条实事求是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就是要求我们到客观实际中去了解情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加工和综合,从中出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并用其指导实践。要做到实事求是,就“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出方针、政策、办法来。”〔6〕众路线也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工作方法,“从众中来”就是要深入到众中去了解具体情况,把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般性的理论和原则;“到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理论和原则,再回到众中去指导实践并受其检验。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实现过程。从思维运动的角度来看,众路线也是一条认识路线,其本质就是实事求是。
文化氛围二、实事求是是贯彻众路线的思想保证
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主要解决党的实践问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问题。这是党的工作法宝,是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而“从众中来”并不意味着众意见的简单
堆积,“到众中去”也绝不是采取命令主义强迫众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众路线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贯彻众路线的思想保证。
1.实事求是地认识众的地位和作用
相信众决不是盲目从众,崇尚自发性。否则,不但不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反而害了众害了党。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地认识众的作用,领导众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人民众的历史作用,恩格斯曾说:“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因此,这个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7〕倘若一个社会的再生产中断或无以为继,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崩溃。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体现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唯物主义在人民众活动中,揭示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人民众的历史作用,尊重众的创造力,发挥众在改造世界中的
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人民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诸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人民众的历史作用。
2.实事求是地对待众的意愿
共产党人必须代表众的利益和意愿,“只有代表众才能教育众,只有做众的学生才能做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朝医学’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9〕既然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制,那么,某些众意见也就并不都是全面正确的。另外,具体的众的认识和经验虽然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往往又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归纳,而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的真实意见。鉴于此,我们必须对众的意见和要求作实事求是的概括和总结,将众中进步的正确的认识加以提炼和概括,上升为真理性认识,且对众中落后的错误的认识加以纠正。
由于众受到文化水平和所从事职业的限制,会出现不能理解且不愿意执行某些国家政策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违反众的意愿,采取命令主义的态度强迫众执行。而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众意愿,出众的思想症结,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
使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众路线,才能激发众的热情,使之投身于党的事业中来。
3.实事求是地接受众的检验
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0〕我们必须通过实事求是地接受众实践的检验,及时修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变化,即使是原来从众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正确意见和科学决策,也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再到众的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原来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敷衍的态度,否则,我们的认识必将落后于众的实践,也就违背了党的众路线,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4,143,1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1983:57.
    〔4〕〔5〕〔6〕〔8〕〔9〕〔10〕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801,1010,980,864,79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15.〔责任编辑:敖红〕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96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群众   实事求是   实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