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行舟”天地阔

节水行舟”天地阔 
——宁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纪实
宁夏日报记者 胡彦华 魏邦荣 宗时风 王鼎
  6月,塞上大地干旱少雨,也是宁夏农业常遭“卡脖子旱”的季节。
  然而,记者一路自南向北采访,却看到了另一番农业景象:水肥一体化栽培,“激发”了设施温棚的效益潜能;大型喷灌,哺育着六盘山下万亩茁壮生长的马铃薯;旱作节水,让中部干旱带上的农作物如沐甘霖;大型水利设施,为引黄灌区注入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我区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占全区灌溉总面积的19%。
  守着黄河也缺水的宁夏,正迎来农业灌溉史上的又一次节水革命。
  一增一减,宁夏创造了现代农业奇迹
  “天下黄河富宁夏”。然而,历史上宁夏农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除了得引黄灌溉之利的宁夏平原外,占全区土地总面积三分之二的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十年九旱。干旱少雨,
成为横亘在宁夏农业面前的一道“天堑”。
  节水、调水、惜水,近年来宁夏一直努力突破农业发展困局。
  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我区水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的现状,对发展节水农业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区各市、县(区)积极盘活水资源,结合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不同区情,开源节流,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条各具特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在中部干旱带,至今保持着“全国玉米单产”“全国玉米千亩连片平均测产”“全国玉米万亩连片平均测产”三项最高纪录的同心县,积极应对缺水现状,连续3年采取每亩补助400元的政策,引导灌区众压减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耐旱型经果林,将压减出的水调到东部旱作区发展枸杞、中药材、圆枣等特产业,实现了全县农业增产增收。
  在黄河入宁第一市中卫,大水漫灌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型水利设施,配以农村水权制度改革,农民开始用信息化管水用水,一些农民为省水,采取点灌补灌等措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吉林大学农学部  在昔日靠天吃饭的南部山区,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给山沟沟披了一层雨衣”的覆膜保墒技术,被广泛推广运用。每年秋冬过后,农民们用一层层塑料膜覆盖在山头沟边的农田里,将一年中有限的降水保留下来,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在春季的蒸发。
  “过去春天没雨,这一年连种子都不敢下,现在覆膜好的情况下,连出苗后的补灌都不需要了!”靠种十几亩覆膜玉米养活着一家人的固原市原州区农民马生海感慨道。保墒技术,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从昔日被动抗旱到主动抗旱,更让农民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激发了山区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如今,覆膜马铃薯、覆膜玉米、覆膜小麦、覆膜西瓜……见证着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奇迹。
  “全区目前已形成引黄灌区以节水为主、扬黄灌区以调水为主、南部山区以保水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自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配合以水权到户、定额管理、价格调节等措施,宁夏农业节水效益明显增强。与传统的土渠输水和田间大水漫灌相比,目前采
用管道输水节水20%-30%,田间喷灌节水40%,微灌节水50%-60%,中部干旱带补灌农业亩均耗水量比传统灌溉方式减少五分之四。
场强  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宁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实现了灌溉面积增加、亩产量和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和绿地植被增加,与地面灌溉相比,粮食和经济作物每亩可增产30%以上,单方水种植效益增加2到3倍。
  “十一五”期间,宁夏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万亩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量比往年减少3.2亿立方米。
  一增一减,这是一对了不起的数字!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奇迹!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势特产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发展节水农业,目的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几年间,伴随着一个个高效节水示范基地的建设,硒砂瓜、马铃薯、设施蔬菜、枸杞、酿
酒葡萄等特产业,在塞上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全区枸杞、葡萄、红枣、马铃薯等优势特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
  西吉县坚持走特农业发展之路,如今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之乡”和“西芹之乡”,马铃薯和西芹借助现代流通网络走遍大江南北。
数据可信度
  宁夏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区,酿酒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
  在干旱重灾区同心县,农民积极发展有机枸杞,每亩产值比昔日种玉米高出10倍。
  ……
质壁分离  据统计,在宁夏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区,经济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000元。
  节水农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助推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农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
motorla
  新型水利设施的兴建,大型喷灌设施的推广,为全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很多农民将承
包地流转给大型公司,进城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和老人,在家庭农场或农业公司打工,彻底摆脱了往日“苦等苦熬”的生活方式。
  6月底,同心县万亩枸杞园,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
  记者遇到了正在学习枸杞苗打枝技术的陈红英和陈红梅妹俩。“过去我们这里都是旱地,一年基本是种一次收一次,遇上大旱年,颗粒无收。如今,一年四季要为枸杞打药、除草、摘果,闲不下来。过去天天盼着下雨,如今大企业都用现代化设备,一根小水管通到每棵枸杞树下,每星期滴两三次水。现在一亩地能收15000元,与我们过去一亩地几百元、上千元的收入相比,吓人呢。现在,村里近一半的人在枸杞园打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
  按照宁夏高效节水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区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占灌溉总面积的3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亿公斤。
  这是宁夏农业的又一次革命!塞上南北发展现代农业的天地将更加广阔,必将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福音!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95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节水   发展   农民   宁夏   灌溉   增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