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差额的商品结构分析

我国贸易差额的商品结构分析
天津财经大2006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赵丹
  199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经保持了18年的贸易顺差。本文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贸易顺差的来源已经在向资本密集型产品方向偏移,说明出口贸易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出现逆差的产品是具有增值潜力的产品,有助于经济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 贸易差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商品结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进出口额不断增长,贸易顺差也在迅速扩大。2007年,我国顺差额达到2700亿美元。巨额顺差使我国国际贸易面临很多挑战。我国贸易差额已不再简单表现为量的增减,而是表现为商品结构的变化。因此,分析贸易差额商品结构对于了解我国贸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我国贸易差额研究的文献很多。大多数研究是就我国贸易顺差事实进行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但是对我国贸易差额现状进行结构分析的研究并不多。张家胜、祁春节[1]2007)用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张茵、万广华[2] (2005)通过构造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贸易余额的因素;俞娟(2004[3]从商品结构方面对1998-2003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做了解释;李明武[4]2004)提出要正确认识贸易差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上文献大多是从外部因素来解释贸易顺差,或以整体角度分析贸易差额。本文将从贸易差额的商品结构构成方面探讨其内部变化情况,分析目前贸易差额现状,并简单就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我国贸易差额概述
1990-2006年间,除了1993年贸易逆差120多亿美元外,我国实现了16年顺差,其状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90-1993下降阶段:贸易差额连续大幅下降;1994-1998上升阶段:贸易急转,出现大幅顺差并呈现跳跃式增长;1999-2003年逐步下降阶段:1999年顺差额比1998年骤减142.4亿美元,之后顺差额继续下降;2004-2006快速上升阶段:自2004年,贸易顺差进一步上升,2005年顺差比2004年增加了699亿美元,2007年顺差更是
达到2700亿美元。
可以得知,我国贸易差额增长或下降趋势一般持续45年。这种趋势受到很多因影响,像如:外贸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并轨、日本泡沫经济、消费和投资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等各种因素。
二、我国贸易差额的商品结构分析
根据SITC分类,初级产品主要包括SITC0-4类商品,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SITC5-8类商品。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两大类产品的贸易差额结构,进一步明确贸易顺差增加的结构原因。
(一)初级产品贸易差额的结构分析
初级产品自1995年开始就一直是逆差状态。据统计,SITC0-4类产品在1990-2006年间贸易差额分别是:s0s1顺差,s2s4逆差,s3由顺转逆。其中,s1中国中药杂志s4的贸易差额绝对值平均只有5.7亿美元和15.87亿美元,占比非常小,在分析中略去,图1是根据其余三种初级商品的贸易差额绘制的。
1 初级产品贸易差额结构
数据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由图1得,初级产品逆差主要来源于s2s3。从1998年,这两类产品逆差不断加大,特别是2002年后,其逆差额飞快加速,可见,我国对这两类产品的进口迅速增加所带来的巨大逆差,是初级产品逆差的主要构成部分。此外,s0一直保持顺差,但是顺差变化幅度一直比较平稳。
(三)工业制成品贸易差额的结构分析
工业制成品包括张在元SITC5-9类商品,在研究期间内,其贸易状况分别为:s5逆差,s8顺差,s6s9顺逆交替,s7由逆变顺。其中s9贸易差额平均值只有6.14亿美元,占比非常小,在分析中略去。图2是根据其他四种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差额绘制的。
2 工业制成品贸易差额结构图
数据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可以清楚得知,研究期间一直保持顺差的是s8,其在工业制成品顺差中占比最大,但98年后,其顺差有所减慢;s62000年后一直保持顺差,但2003年后,顺差增速减慢;44英寸s72004年以前都是逆差,在2003年其逆差额同期减少50多亿美元,并在2004年转为顺差,且顺差额均超过s6
再结合图1知,2003年后,我国总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主要应归于s7。近年来,这类商品出口大幅增加,截至2006年,其出口已占我国商品总出口的47%;尽管s6s8在总顺差中占比仍然很大,但实际上其出口却在历年下降。如下图3所示,以总贸易差额变化阶段为周期,s7在每个周期都有10个百分点的增幅;而s8正好是在每个周期以10个百分点的幅度下降。此外s5类一直是逆差状态,并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阻燃剂tbc图3 三类工业制成品在我国总出口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根据以上分析,2003年以前,由于s6s8顺差减速,以及s5逆差加速扩大,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顺差增速比以前放慢了。但2004年后又进一步提速,从以上分析中可知,这要归因于s7类由逆转顺、并在之后的超速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贸易顺差大部分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拉动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s0s6
s7s8。我国一直以来基本保持对s0s6s8顺差,而s7却是在近几年才由逆差变为顺差。从结构分析中可知:尽管s6s8贸易顺差在总贸易顺差中占比较大,尤其是s8,但是它们的顺差增速均在放缓,而s7在每个周期的出口却是以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所以,s7对顺差贡献越来越大,它拉动了近几年我国贸易整体顺差的上扬。通过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知,s7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其顺差扩大表明我国贸易结构在优化升级,这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在我国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是广谱抗菌素s2s3s5,自1993年以来,我国一直是这三类商品的净进口国,而且其逆差增长都很快。这三类商品的进口主要是为我国工业制成品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化工原料,其进口针对性强,通常是根据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进口的,且这种进口消费是能够促进以国工业生产或本身就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具有增值潜力[5]。因此,从本质上说,这种进口是一种生产而不是一种消费,其加速增长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其他与其它三、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不断改善和调整贸易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贸易
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继续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从对外贸易发展来看,高科技产品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最终契机[6]。在对商品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同时,要放眼未来,利用技术进步促使要素效率和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要努力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若干重点传统出口产业及其关键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使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出口商品比重提高到50%左右。
(二)创立自己的名牌产品,扩大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利用品牌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竞争策略最有效方式之一[7]。我们要加大产品技术创新,通过改善原有产品质量和开发差别化产品,提高产品优势和出口竞争力;通过培育品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声誉,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宽海外市场,提高出口效益。
(三)促进能源、矿产进口的多元化,开发新能源,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按照国际贸易原则,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在不增加生产前提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增加一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产生贸易利益。随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化时代”,对能源、矿产等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这些生产资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应该按照国际贸易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大从传统进口国的进口,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扩大能源进口的源头国,稳定进口渠道,使进口多元化。
四、总结   
根据分析,应该讲我国的贸易顺差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是通过结构性分析已知我国贸易顺差结构已经得到大幅提高,贸易顺差来源已经在向资本密集型产品方向偏移,说明在过去几年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资本性要素,我国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出口贸易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这将使贸易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助于国家竞争力提高。而且通过对逆差来源的分析,也知出现逆差的产品是具有增值潜力的产品,有助于提高经济实力。只要坚持科技兴贸,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的贸易前景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08):28—40.
[2] 张茵,万广华.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01):39—46.
[3] 俞娟.从商品结构看中国近期贸易差额的走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4(05):32—36.
[4] 李明武.正确认识贸易差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管理世界,2004(05):132—133.
[5] 佟家栋.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9—12.
    [6] 章艳红.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决定要素以及政策建议.国际贸易,2007(10):4—9.
[7] 王亚妮.我国出口结构的现状及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1):115—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4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93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